MLP 小马宝莉文化小考 ——生活在理想国之中的小马们
1. 序言
小马宝莉有着一个十分有趣的世界观设定。主创劳伦弗拉斯特和她的团队创造出了一个鲜活而美丽的世界,使得小马们有了施展故事的舞台。我相信,这个世界或许寄托着主创们对于理想世界的憧憬。当然,这个世界并非是凭空生出的,我们能从很多元素中看到现实中的对应原型,马国的种种文化都受到了我们现实世界文化的影响。于是,笔者便想展示一下对于这部作品的看法。说是文化小考可能并不是十分恰当,其实应当是从文化角度入手的观后感吧。

当然,以下的说法有可能并不是主创们故意为之,毕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读者觉得荒唐的话完全可以一笑了之。只要大家能从我的文章中看到一些新的视角,获得一些新的感动的话,这就是我的荣幸了。
2. Harmony 和谐
众所周知,炫酷的彩虹射线是小马宝莉的灵魂(误)。element of harmony,和谐之元,绝对是贯穿全剧始终的重要元素。而“harmony”一词的词源颇富深意。

harmony这个词汇来自于希腊语和拉丁语,词源kard-最早为“心脏”的含义,之后又延伸为“核心”“符合”的含义。我们所熟悉的heart(心脏),corn(核心),art(艺术),甚至之Discord(无序)中的cord(秩序),音韵公主的Cadence(音韵),都是同源词汇。希腊神话中的和谐女神哈耳摩尼亚Harmonia(对应罗马神话中的孔科尔迪亚concoredia)的名字,就是这个词汇。
这个词汇不光用来表达“和谐”,也用以表达“和声”。熟悉欧洲文化的同学,应该知道不论是古希腊,还是后来的基督教文化,都将音乐赋予神圣性。单独的音相互配合,最终成为优美的的曲调,合乎理性,也是对于上帝的赞颂。在当时的伦理看来,社会也应如此,每一个个体相互配合,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大社会。而这个和谐的社会是符合“天国”,符合“理想国”的。这便是“和谐”一词的含义,每个个体之间的和谐,也就是整体的符合。
3. Celestia 天国
小马国的君主宇宙公主也有一个拉丁语名字,Celestia。这个词汇简单来说指“天穹”,就是天体运行的地方。对于肩负着日月运行重任的大公主来说,这个名字再符合不过了。而这个词汇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基督教天国。先不要惊讶,如果你读过《神曲》,就会发现基督教的天国与中国道教的“云宫”不同,并不是在云彩之上,而是在天体运行的天球上。月球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等等。而“天国”这个基督教概念,又与柏拉图哲学有着继承关系。

柏拉图认为应当有一个理想中的世界,那里的一切都由理性推理而出,一切都是完美的。但大多数人只能躲在山洞里看着理想世界的影子。基督教的天国概念继承自理想世界,而理想国正是理想世界中,由理性所推演出的完美国家。
其实不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基督教的天国,还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理想中的乌托邦,都源自人们对于理想乡的美好幻想。Equestria(小马国)也是如此。我们能够看到主创将自己心中的完美世界映射于此。在Equestria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十七十八世纪左右的乌托邦幻想的影子。至此,我们不得不提到《格列佛游记》中的慧骃国。
小马国的原型或许就是慧骃国,这两者相当相似。它们都是马儿建造的国家,都是温柔而完美的国度。在作者的描述中,慧骃国国民最注重的两条道德,就是“理性”和“友谊”。

我们也能看到两者的不同,小马国似乎是君主专制国家,而慧骃国则是代表大会制。不过在我看来,小马国并不需要议会。议会本身就是限制皇权的产物,而宇宙公主则完全没有必要被限制。
在柏拉图和其他的一些民主主义社会学家(比如黑格尔)看来,最完美的政体就是君主制。如果有一个极富知识,道德高尚的“哲学王”统治,就完全没有建立限制王权的必要了。宇宙公主,就是理想国中的哲学王,完美的君主。这已经不是君权神圣的问题了,而是这个君王本身就是上帝。基督教文化中,“太阳”就是上帝的化身。在马国中,小马们将我们所说的“god”全部换成了“Celestia”,而他们对于这个国王的信任也无以复加。这也难怪,一个活了一千年的贤王,其本身已经是上帝了。

4. Equestra 小马国

正如前文所说,小马国十分像是十七十八世纪民主主义盛行时期的乌托邦幻想。乍一看上去确实很多元素中都能找到民主主义的影子(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这两个概念有着很强的关联,我国也是民主主义国家)。小马国“Equestria”来源自“马”的拉丁语“equester”,但这个词汇与“equal”平等十分相似。equ-这个词根既可以表示“马”,也可以表示“平等”。而“平等”正是民主主义所追求与强调的。
除此之外,“彩虹”这个象征虽说是自由主义与多元主义的象征。但在作品中,“彩虹”强调的并不是“不同”本身,而是不同之物能够相互和谐。“友爱”,“团结”,也都是民主主义所强调的。
通过小马国的城市,还有一些历史事件以及文化,都可以看出马国的原型就是美国。(苹果鲁萨,曼哈顿等等)。毕竟这是美国做的动画。虽说现如今的美国举着自由主义旗帜,但美国在建国之时,是一个非常有民主主义色彩的国家(虽说当时民主主义还没有完全成熟)。毕竟孟德斯鸠是一个法国人,美国的建国者也怀着建设一个完美的“理想国”的梦想。
但民主主义并不符合如今美国的价值观。我猜测或许小马宝莉的主创团队因此受到不少非议。于是,在靠后的几季当中,编剧在非常强烈的强调着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最明显的就是平等镇的那两集,这两集在隐喻什么相信已经并不需要我多说了。还有第八季的麒麟。我倒是挺喜欢麒麟这一集的,麒麟们也塑造的十分可爱。但是看到“言论控制”和“中国”这两个元素,我真的很难不往那方面想。还有新任M6由各个种族构成,似乎也呼应多元主义。

最明显的还是编剧对于宇宙公主描写方向的转变。前几季中宇宙公主一直保持着稳重而优雅的形象,非常符合“哲学王”的要求。但在剧集后期,宇宙公主突然变成了谐星……编剧作出如上改变的原因,除了增加角色深度之外,可能更重要的是一个完美的统治者本身会给人带来压力。由于自由主义的影响,我们根本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一个完美的政府,更不要提相信一个完美的国王了。自由主义放弃了追求一个“完美的社会”,放弃了追求“理想国(也可译为‘共和国’)”,仅仅追求一个“不坏”的社会。于是小马国这个“完美”的社会反而不会符合自由主义者的标准。

我个人看来,表达一点自由主义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么强烈的强调,真的……味儿太冲了……这部作品在最开始,主创们肯定没有想的这么复杂。她们仅仅想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天真的幻想世界而已。
5. cuty mark 可爱标志
cuty mark,可爱标志,是真正使得小马国成为理想国的关键。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可以发现G4可爱标志概念的原型是新教的“天职”。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加尔文宗提出了预定救赎论:主张蒙主恩宠之人会发现自己的“天职”。“天职”是上帝赋予人的存在意义,但“天职”并不是教会分配的,而需要自己去发现。只要人们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天职,就会获得救赎。

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曾提出,新教伦理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基。事实确实如此,不论是民主主义还是自由主义,都十分重视“爱岗敬业”的教育。只不过民主主义更强调“个人对于集体的贡献”,而自由主义则更强调“个人目标的实现”。
中世纪天主教的社会体系和道德体系崩溃之后,教会并不会再指导社会,我们的存在意义只有自己去寻找。这是一种自由,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这份自由。很可惜,很多人并没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
更可惜的是,“存在意义”与“天职”,本身就是一个宗教谎言。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为某个事业而生的”,那么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值得敬重的人。但这种“醒悟”本身是有宗教色彩的。新教是进步的,现代的,但其本质依然是谎言。

上帝死后,人们生活在一个无意义的世界中,这是我们的悲哀。不论是康德还是尼采,在说出“上帝死了”之时都是满怀惋惜与悲伤的。
但是小马们是幸运的,他们生活在一个上帝依然存在的世界之中。每一匹小马都会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屁股上的标志是切实的,没必要怀疑的,这并不像人类对于天职的领悟那样模糊。

可爱军团的冒险如果放到我们人类社会中来,便是一场史诗般的探索。毕竟“人生价值”已经是哲学家最终级的追求了。而得到可爱标志之后的可爱军团,致力于答疑解惑,消除人生迷茫。她们的事业真的很像新教牧师。有意思的是,可爱军团,英文“cuty mark crusaders”,“crusaders” 原意就是“十字军战士”。Crusade 就是十字军的意思,当然也是来自于拉丁语。这个词还引申为“长期坚定不移的奋斗”。
更奇妙的是,当小马们践行自己的人生意义时,同时社会也可以非常好的运转。每匹小马的工作既符合自己个人的人生价值,也符合社会利益。试想一下,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社会。在这之中根本没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因为两者是完全契合的。就算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也需要用谎言将人民分为三六九等。只有顶层人(原文是“拥有金质灵魂的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底层人(“拥有铜质灵魂的人”)只能舍弃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做卑微的事情,以维持社会运转。而马国就算是卑微的岗位,也有一些小马能够在其中实现理想。我印象非常深的一幕,就是云中城里的一个清洁工,他的可爱标志是一个笤帚……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他感到悲哀与惋惜。但如果这匹马的理想就是能够给大家一个干净的环境的话,那么这匹马的生活便是值得我们这些无目的的现代人羡慕的。也正是如此,马国居民实现了真正的平等。职业无分高低贵贱,我们都仅仅是社会的一份子。
当我们人类的法学家和社会学家为自由与正义的矛盾焦头烂额之时,小马们却实现了完满的自由与完满的高尚。是的,每一匹小马都是高尚的。哪怕是钱多多,他赚钱并不是为了他的私欲,而是为了社会运转所需要的举动,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最棒的例子是Pinky Pie,她的人生目标便是让周围的人得到快乐。还有比这更高尚而纯净的理想么?“The Smile song”中活拨的曲调,却能够让人感到一种深沉的感动。

And that’s when I talk to my friends and get them to Smile.
小马国是一个比柏拉图的理想国还要理想的地方。只要有魔法,任何的矛盾都能迎刃而解。人类的世界并不存在魔法,也不存在意义。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在这个上帝已死的世界中,与其去寻找虚假的意义,不如去学会如何面对这个无意义的世界。
6.ever free forest永恒自由森林


这句台词挺有喜剧效果。在我们看来,似乎永恒自由森林才是正常的地方,马国是不正常的世界。于是,在讲解森林之前,我们先讲讲马国的“不正常”之处。
前面有提到,格列弗游记中的慧骃国,最重视的品质就是“理性”与“友谊”。这也难怪,十八世纪及以前的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视理性的时代,民主主义也是建立在理性主义之上的。而“理性”正是我们认识世界,预测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理性主义者(也可以称为理想主义者或者乐观主义(optimisim)者),他们追求一个完全理性的世界。希望利用科学与理性,认识并改造一切事物。
很明显,小马国就是这样一个“小马掌握一切”的世界。小马国的天气由天马控制,植物和动物要陆马照料,日月星辰由独角兽移动。就连季节转换,植物落叶这类事情都要小马们帮助。乍一看很麻烦,但这正展现了小马们的力量。这个世界不会有意外,不会有自然灾害,一切都十分理想。这种在我们看来极其不自然的现象,正是小马们的“自然”。Apple Jack 口中的“nature”其实是斯宾诺莎的“自然”,是理性框架下的自然。就连Selestia的可爱标志——太阳,也是理性与真理的象征。

小马们经营这个世界并不是通过理性,而是通过魔法。然而马国的“魔法”有可能就是这个世界的“理性”。魔法由独角兽掌控,理性由人类知识阶层掌控。控制日月的独角兽对应钻研天文的知识分子。最明显的,Twilight 就是一个十足的理性主义者:计划狂,不相信不合理的事情(萍琪超感那一集有所表现),知识极其渊博。这匹马的“马格”就是中世纪学者与现代科学主义者的结合。脑洞再大一点,“magic”一词来自于琐罗亚斯德教,用以称呼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本意为“知晓上帝秘密的人”。而“上帝”某种程度上就是理性的代名词(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理性主义者黑格尔对琐罗亚斯德教的看法)。当然,我相信制作组绝对没有想到这一点,毕竟“magic”一词的原意太过于古老,我们也为这个词汇赋予了很多新的文化含义。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随着“上帝已死”的思潮,我们对于理性的信任越发稀薄。“自由主义”,或者称为“悲观主义”(pessimisim)这样一个反理性的思潮越发流行。自由主义者认为世事无常,人类无法左右世界。我们赋予了“free”这个单词“不受拘束”,“理性无法左右”的含义。我曾看过一个油管主播做的视频,她对“小马们会害怕一个叫做‘永恒自由’的地方”这件事感到非常奇怪。相信如果你看到现在的话,就会对这个疑问有所解答:小马们自然会害怕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自由”的世界。在自由主义的影响下,我们认为这种自由是非常好的东西。但在十八世纪之前的人看来,“free”“非理性”绝对不是一个好东西。

然而,永恒自由森林是一个邪恶的地方么?很明显,并不是。
Twilight 和她的朋友们在这里学习到了友谊,开始了她的友谊之旅。Grany Smith在这里找到了魔彩苹果,使得小马谷逐渐繁荣。最重要的是,element of harmony也是在森林中发现的。斑马泽可拉也居住在森林之中,她的魔法与独角兽完全不同,其文化也更像是非洲文化,但她却能够解决Twilight无法解决的问题。理性并不能解决一切,我们需要接受看起来并不合理的事物。

更有意思的是,皇家姐妹的旧城堡也在森林里。“ever free forest”中的“ever”既可以翻译为“永恒”,也可以译为“曾经”。
正是这片混沌的土地,埋藏了历史,也造就了小马国的秩序与繁荣。其实不论是马国还是人类世界,我们都生活在一片自己熟悉的,理性的世界之中,而这个理性的世界,正是前人从混沌的世界之中构筑起来的。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世界并非理所当然。我们今天所身深信的科学主义,为我们构建起来了一片理性的世界。在这个科学的世界中,似乎一切都在人类的掌控之中,一切都能够得到科学的解释,我们称其为科学的“祛蔽”。然而,科学如同马国的魔法一样,并非万能。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仅是混沌海洋中的一片小小的岛屿,岛屿之外的天地仍然没有向我们敞开。科学也并非是毫无基础的横空出世的,它深深的扎根于基督教文化之中,被前人在混沌之中构建起来的。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如今的理性世界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稳固。
提到永恒自由森林,就不得不提Luna公主。当M6第一次进入森林时,等待它们的正是露娜。她的名字同样来自拉丁语,意为“月亮”,也是罗马神话中的月神露娜。与象征着理性的太阳相对,月亮象征着梦境与幻想。关于她最有名的神话就是与恩底弥翁的爱情故事:月神爱上了牧羊人恩底弥翁,却触怒了主神朱庇特(宙斯)。朱庇特要求恩底弥翁在死亡和永恒的梦境之间选择,最终牧羊人选择了后者。这也是为什么Luna是睡眠与梦境的象征,这与小马宝莉中颇为吻合。当然,当时的文化中,月亮女神也与“疯狂”相联系,这也与剧中吻合。

太阳代表着理性与上帝,月亮则象征着非理性的幻想与疯狂,这种联系从古希腊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如果我们脑洞大一点,是不是可以将小马国的历史对应一下现实中的思想史:Selestia放逐Luna一千年,之后又将她迎回王座。对应基督教理性在中世纪时排斥非理性之物,直到一千年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才将浪漫与幻想重新摆在重要地位。就像Twilight一样,我们在现代时,才学会接受“不合理”的事物。
当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理性与幻想,其实有着同源关系。它们都源于古代先民对于世界进行解释与预测的冲动。Selestia与Luna,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妹。

正是回顾历史,才能够使我们远离恐惧,能够使我们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第四季第三集,Twilight说过这样一句话:knowing some thing about the past made it easer to due my problem in the present.知道过去的事情能让我们更好的解决如今的事情。
Here you’ll learn what nature teaches, here you’ll learn more who you are.
——leagend of everfree
再翻阅历史,我们就能发现,“free”一词与现今的含义完全不同。这个单词的本意为“爱”。这里的“爱”既可以指男女之爱,也可以指友情。其实在基督教盛行之前,人们对“爱情”与“友情”并没有分的那么清晰。剧中的Discord和Flutter Shy之间的感情,Lyra 和Bon Bon之间的感情,甚至Apple Jack 和 Rainbow Dash 之间的感情,都很难说是友情还是爱情。“free”自由,“friend”朋友,“Freya”北欧神话中的爱情之神芙蕾雅,这三者的词源都是相同的。于是,“ever free forest”也可以是“ever friend forest”,永恒朋友森林。M6在永恒朋友森林中,缔结了永恒的友谊,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故事。
再深一层:其实这个世界无所谓悲观与乐观,无所谓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无所谓理性感性。各种各样的主义,其实仅仅是人类为自己的思维套上的枷锁。我们想要获得自由的话,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探索。
小马国不同于前人追求完美的乌托邦幻想。正是有了森林中危险的冒险,这个世界才有了深度与活力。如果这个世界是永远和平的,起码对于rainbow来说是一种折磨。

其实这座森林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与不理想。我们应当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中架起一个和谐的社会,但我们并不能排斥冒险。回到真正的自然之中,回到历史之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找到爱与自由。
6. 厌世的理想乡
我相信,每一个喜欢小马的人,都会对小马们的国度产生向往。我也一样。

我曾经多次梦到自己变成一匹天马,与朋友一同在天空中飞行。在清醒时我也做过这种美梦,想像着下辈子投胎作马。出生在一个温馨的家庭,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交几个可爱的朋友。平和安稳,无忧无虑。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乡,哲学上我们称其为“原乡幻想”。不仅仅是普通人,思想家与社会学家们也在不断地描绘着自己心目中的“天国”。这个理想乡是那样的完美,相比之下,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多么的令人悲哀。
乔纳森 斯威夫特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的《格列弗游记》其实是一部讽刺小说(我小时候完全没看懂)。巨人国,小人国,飞岛国,作者以这些幻想中的国度为媒介,暗讽英国社会以及人类社会。

最后一篇慧骃国是在他晚年写成的。乔纳森的晚年穷困潦倒,病魔缠身,身边没有任何的亲人与朋友,孤独而落寞。自己耗尽一生的政治事业全部付诸东流,苏格兰仍然在英格兰的高压统治之下不得翻身。我们很难想象他那时的绝望,但我们能从他笔下的慧骃国中窥得一二。
或许慧骃国是乔纳森最后的精神家园,也是他对人类这个物种彻底绝望的产物。在慧骃国这部作品中,作者一改之前巧妙暗讽的风格,变成了歇斯底里的控诉。他怒斥人类贪婪而肮脏的欲望,怒斥血腥的战争。甚至称所有的政治家,律师,法官,医生都是骗子。在他眼中,人类就是“野胡”这样肮脏而罪恶的野兽。而他笔下的马儿们则是那样的高尚,洁净,优雅,理性,富有同情心。
慧骃国是一个美好的国度,但我在读这部作品时感受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压抑。这个理想国就是为了控诉现实世界而生的。它越是美好,我越能够感受到它与现实的距离,也能越感受到作者的悲伤。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作者将自己沉浸到这个幻想世界中,拒绝醒来。正如书中不想回到人类社会中的主角一样。
小马宝莉的受众年龄偏大,以大学生为主,也有一些社会人士。从我在网上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是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或者生活不理想的人们。其实不仅仅是小马宝莉,所有的动画作品都有这个特点。动画片用绚烂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可爱的动画角色,远比现实中的人类更适合作情感寄托。再看动画题材的选定,要么是架空的异世界,要么是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再纵观动画的发展史,日本动画始于战败,兴于经济危机之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动画”“anime”,本身就有着避世的根源。
然而“小马宝莉”并不一样。
这部作品是单纯的。它最初存在的目标,就是向十岁以下的孩子们展示现实中友谊的美好。它在鼓励我们去交流,去奋斗,去冒险。我并不知道其他人看小马时的感受,但我在补番时所感受到的,与我在读慧骃国时的感受完全相反:它能给我一种勇气,一种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小马们也和现实中的人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缺点。说实话,有的缺点确实挺严重。当我刚入坑看第一季第一集时,这些陌生的小马真的让我没什么好感。像Twilight一样,我最先看到的是她们的缺点。不过在之后的磨合之中,小马们展现出了复杂的一面。渐渐的,我们能感受到她们的可爱。这与现实中的交朋友的过程非常相似。
小马宝莉在手把手的教你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的点子甚至能让成年人受益良多。最重要的是,它为你展现出了这一点:只要你付出一点点的努力和勇气,就能够收获甜美的生活。只要一点勇气,就能走出黑暗的时刻。
I can see a rainbow, in your tears as they’re fallen’ down.
I can see your soul grow, through the pain as they hit the ground.
I can see a rainbow, in your tear as the sun comes out.
As the sun comes out.
——Rainbow

世界是复杂的。它并不是一个理想乡,但我们也不能说它是完全黑暗的。我们需要去承认世界的复杂,并在复杂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单纯。只有投身进混沌的森林中,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和谐。
小马国是一个温柔的港湾,你可以在这里歇息疗伤。但港湾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再次扬帆远航。
仅仅是一点点的勇气,就能够点亮友情的火花(Sparkle)。而这火花,将会照亮你前方的道路。

7. 死亡与爱
这篇文章本应到这里就结束了,它需要一个上扬的结尾。但我无论如何都想把最后一章献给大家。接下来可能会涉及更加深入和沉重的东西,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整理好心情。
最后一章,我想要讨论关于“寿命论”的话题。
这个问题的爆发是由于第三季末尾,Twilight成为了天角兽,拥有了其他小马所无法比拟的悠长生命。人们便会想到,Twilight必然会目睹自己的朋友们先于自己死亡。当然,Cadence与Shining Armor,Flutter Shy与Discord也会遭遇这个问题。
但如果大家再想一想,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存在一个完美的结局。就算是Twilight的寿命与她的朋友们相同,作品中的小马们也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共同面对她们的死亡。大家难道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么?
不光是小马宝莉,其他的童话作品也是如此。王子打败了巨龙,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这是多么美丽的结局。但如果作者再童话的结尾再加一句:几十年后,王子和公主都死了。大家觉得这个童话还“美好”么?童话之所以是美好的,在于童话将“死亡”遮盖住了,仅仅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片段。真正完美的结局,是经不住考量的。

从一开始,小马宝莉是一个隐藏了“死亡”的世界。最典型的,就是Apple Jack 的父母。官方用各种细节来暗示两人的死亡:比如流星,缠绕在一起的树,还有一些台词。但作品中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官方甚至连“小马是否会死亡”都含糊其辞。
现实也是如此。我们忌讳谈论死亡,甚至向孩子们隐藏死亡的存在。这其实表明,我们无法直面“自己终将死亡”,所以选择了逃避。直到死亡近在眼前之时,我们才睁开眼睛,发现了这可怖的现实。
上帝死后,我们便不再相信虚无缥缈的天国。于是,死亡的真面目便向我们敞开了。一切浪漫的,宗教的,科学的解释,都不过是一种逃避。没有任何学说能够阐明死亡的本质。
时代之所以贫困,不仅仅是由于上帝已死,更是由于终有一死的人类连自己本身的终有一死都无法认知和承受了。
————海德格尔,《诗人何为》
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死亡?
这个无解的问题,只有诗人能够给出答案。
我们先讲这样一个故事:在希腊神话中,诗人兼音乐家俄尔普斯为了救回被毒蛇咬死的爱妻,进入了凄惨可怖的地狱。他的琴声打动了冥河上的艄公,驯服了守卫冥土大门的三头恶犬克尔伯洛斯。冥王也被他的爱情所感动,答应他的妻子能够随俄尔普斯离开地狱,条件是在归途中他不能够回头看他的妻子。但是俄尔普斯无法经受对于妻子的思念,在即将回到人间之前回头拥抱自己的妻子。最终,他与爱人阴阳两隔。

死亡是强大的,无可撼动的,正如故事最终的悲剧结局一样。但是我们却拥有着爱。不论是男女之爱,家人之爱,还是朋友之爱。拥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够活在当下,才能够拥有直面死亡的勇气。
当我在网上听说第九季结尾时,我是难以接受的。为什么不能留一个开放性结局?为什么要让小马们如此衰老?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永远在完美的幻想世界生活下去?不过当我自己补完第九季之时,我却发现,这个结局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不得不承认,我很喜欢这个结局。小马们脸上的皱纹,天使兔的后代们,还有一直没有露面的Grany Smith……这个结局在直视着死亡,完全没有逃避。

最后一集中过多的改变,让我们无所适从。不过在这个急速变化的世界中,我们仍然能够找到不变的东西。那便是友谊。
尽管世界急速变化
如同云形之飘忽,
但完成了的一切
都归本于原初。
在变化和运行之上,
更宽广更自由,
还有你的序曲歌唱不息,
带着七弦琴的上帝。
没有认清痛苦,
也没有学会爱情,
凡在死亡中远离我们的,
都不曾揭开面纱。
惟有大地上的歌声
在颂扬,在欢庆。
————里尔克,《致俄尔普斯的十四行诗》
人是终有一死的,但仍然有着永恒的东西。那是上帝(Selestia)与幻想(Luna),是爱情的旋律(Amour Cadence)与友情的闪光(Twilight Sparkle),更是我们向往着未来的,赤诚的内心(Flurry Heart)。上帝带着天国幻想离我们而去之后,我们便用我们的歌声(Harmony),架起一片和谐的乐土。

在海德格尔看来,诗的本质,就是歌唱。诗人们在歌唱着爱,探索着死亡的深渊。那些拥有着美妙歌声的小马们,何尝不是勇敢的诗人。而Harmony,既是和谐的旋律,也是人类之间美好的感情。这种和谐拥有着魔法一般的力量,能够战胜悲剧的结局。
上帝是谎言,宗教赋予我们的人生意义也是谎言,但“爱”并不是。我们能够强烈的感受到“爱”的存在,不需要任何的证明。在这个时代中,“爱”,便是我们的生存意义。
正如诗中所说。尽管世界急速变化,但大地上的歌声,将会永远传唱。就算我们在面对终将到来的结局之时,我们也能向后人骄傲的宣称:This is where the magic happen.这就是魔法发生的地方。

Friendship is magic.
有着友谊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