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辉煌的帝都:参观秦咸阳文明展

2022-02-17 10:21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在咸阳市中山街上,有一座咸阳博物馆,位于明清时期的文庙内。作为大秦帝国的首都,咸阳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至秦代的文物,集中展示于咸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中,成为这里的一大特色——


2020年5月18日,咸阳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之际,推出了以“辉煌的帝都”为主题的咸阳文明展,对原本的基本陈列进行调整,丰富了展线上的内容和文物。利用三个展厅的空间,通过176件(组)文物,分别介绍了秦人的历史、秦都咸阳的辉煌和精美的秦国文物。


第二展厅


第三展厅


1、秦人的发展历史

在第一展厅中,讲述了秦人从非子立国到秦始皇建立帝国的历史背景。西周中期,秦人在渭河上游,过着半游牧生活;周孝王时期,非子建城邑于秦亭,后来经过八次迁都,秦孝公定都于咸阳。

经过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措施之后,秦国建立起完备的行政管理制度,发展起雄厚的经济实力,形成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公元前221年,经过大规模的统一战争之后,秦王嬴政建立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自称“始皇帝”,定都于咸阳。从此以后,咸阳迎来了崭新的局面。


八次迁都


商鞅变法


统一六国


这里陈列着西周中期至战国中晚期的文物,包括各种的青铜器、铁器、兵器、钱币等,与展板相互呼应,反映秦国的历史。其中,安邑下官锺的价值最大,原本是属于魏国的器物。流入秦国以后,秦人按照自己的度量衡制,在这件铜锺上刻写“十三斗一升”等字样。


2、秦都咸阳的辉煌

春秋时期,咸阳被称为“渭阳”。战国中期,秦孝公迁都于此,因为这里位于山南水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经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和庄襄王,近百年的营建,咸阳跨过渭河,开始向南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壮丽繁华的景象,达到空前的程度。当时,这里修建有著名的咸阳宫、六国宫、兰池宫、阿房宫、望夷宫、甘泉宫等,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宏大的布局


齐全的功能


20世纪50年代至今,考古工作者在咸阳市区东郊,西起塔尔坡,东至柏家咀,渭河的北岸,发现大面积的秦宫殿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府库遗址和秦人墓地等。其中,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影响深远。

咸阳一号宫殿遗址位于咸阳市窑店乡牛羊村北侧的塬上,跨牛羊沟,东西对称。现存夯土台基高出地面约6米,东西长约177米,南北宽约45米。这处遗址分为上、下两层,分布着回廊、卧室、盥洗、沐浴等不同的空间,出土大量砖瓦、瓦当和管道等建筑构件,以及壁画、铁钉、铜合页、铜捉手、铜铺首等。


排水管道


铜铺首


铜捉手


3、走向帝国的文明

建都咸阳以后,秦国飞速发展。政治上,建立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使新型官吏阶层职业化,确立法典化的法律体系;经济上,奖励耕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军事上,将户籍以“伍”和“什”为单位,编入郡县一级的军政合一组织;文化上,从战国中期开始,出现简化的文字。

在秦咸阳城遗址周围,曾经出土大量的陶器、铜器、玉器、丝绸等手工制品。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体现了秦人朴实和厚重的特色,而且可以窥见秦人手工业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新器形和新工艺的出现,也反映出秦文化与周围文化的融合,以及新兴势力的崛起、生活观念的转变和自由进取精神的传承。


陶器


玉器


铜器


丝绸


秦帝国仅存15年,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咸阳的宫殿也被项羽放火焚烧,曾经的繁华逝去,一切都化为焦土。但是,大秦帝国留下的典章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后来人学习!


辉煌的帝都:参观秦咸阳文明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