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融资融券?

2008年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启动融资融券试点
融资融券正式进入大众视野,投资者们开始慢慢尝试金融开放带来的圣果,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两融规模越来越大,体制也更加成熟,两融活力与经济发展呈正向线性发展。
那所谓的《两融》到底有何吸引力?让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对其爱不释手,甚至极其偏爱!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融资融券!
要搞清楚什么是融资融券,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杠杆?
——杠杆的核心就是“借”
比如巴菲特有1美元,但却想请好友芒格吃10美元的肯德基,可惜兜里钱没揣够,又找芒格借了9美元,这对投资界的“黄金搭档”像小孩般地分享者彼此的快乐,畅聊着令人无法想象的未来。而这里借到的9美元就是杠杆。

融资融券交易
又称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交易所上市证券(融资交易)或借入交易所上市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
以我的理解就是投资者把自己的资金和股票作为抵押,向证券公司借更多的资金和股票,期间的交易自己操盘,收益好坏自己兜底。到期以后归还本金(借的股票和资金)和利息(包括佣金、规费和过户费)。
融资融券简称两融,也是一种杠杆,其核心就是借钱和借证券。

首先,融资,即融入资金
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买多),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整个过程是一个借钱买券的过程。
比如,小茗同学预判某只股票不日会上升,因此想在便宜的时候入手,但手里资金不够,怎么办呢?
——借!
小茗在证券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作为担保,融入了相应的资金,成功买下了心仪的那只股票,等到股票价格如期上升,再经手卖出就能盈利了。
不过,作为担保的保证金【现金、证券都可以作为担保物】有一定的比例要求。
✍ 融资保证金比例=保证金/【融资买入证券数量*买入市价(股票/信用账户)】
举个栗子:
比如证券公司把保证金比例设定为50%,当你交付了20万保证金后,你最多可以借到的钱是20/50%=40万。
✍保证金比例愈高,最大融资规模就愈小,杠杆效应就愈小;
✍保证金比例愈小,最大融资规模就愈大,杠杆效应就愈大。

其次,即融入债券
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入交易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简称卖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种类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整个过程是一个借券还券的过程。
融券交易,借的不是钱,而是证券。主要包括股票、ETF、债券等。
融券保证金比例也有要求:
✍ 融券保证金比例=保证金/【融券卖出证券数量*卖出市价(股票)】
举个栗子:
小茗把自己刚到手价值6399的苹果13转手卖给了隔壁班的老铁,过了一段时间,苹果13大降价,小茗又用之前卖手机的钱以5299的价格买了一部同样款式的。赚了1100元,这就叫卖空。
同样,融券也是如此。
比如,小茗预判某只股票不日将会下跌,想做空,但手上没有股票,于是,像具有两融交易资格的证券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作为担保,投资者就可以委托证券公司融入这只股票并卖出。(注:融券卖出所得资金,只能用于买券还券以及相关利息费用,不得另作他用!)

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
都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那杠杆在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1、杠杆交易风险
✍杠杆效应对盈利起到放大效果,相反,如果投资方向判断错误,对亏损也是放大的。
2、强制平仓风险
✍当投资者的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规定标准值时(不得低于130%),未能在约定时间内补充,证券公司有权强制平仓投资者账户,并且,投资者无权选择平仓的时间、价格及品种。
还是以小茗为例:小茗去银行贷款买房,但是没有按时还款或者没有还完,银行就会把房收回去,直到把钱还完为止。
3、监管风险
✍证券公司和监管部门在融资融券交易出现异常、或者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都将对融资融券交易采取监管措施,以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情况严重的话,还有可能暂停融资融券交易。

总结
融资融券属于证券信用交易,当投资者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融资融券可以用较少的保证金或者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来获取较大的利润,当然风险也在侍机而动!
投资者要做出适当的投资决策,保持理性,毕竟两融在理财里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不可太过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