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政引领,亦可妙笔生花

2023-08-05 15:24 作者:虫纪  | 我要投稿

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 网络思政工作更是如此,在本次易班学生骨干培训活动中,有许多同学提到,在网络思政引领工作中,传统思政内容流量低、门槛高,很难广泛激起学生群体的阅读欲望,成效平平。 针对这一点,中国海洋大学“海之子·易班”工作站在内容探索道路上具有一定的经验:想要做好网络思政内容,需在避免娱乐化、低俗化的基础上,于文风文体、叙述方式等方面下功夫。 说到文风文体,就不得不提传统网络思政创作的弊端。一些学生自媒体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常怀着敬而远之的心态,颇有“端起来,摆上去,对着案头拜一拜”如临大敌之势。

如此创作,虽然敬意满满,态度认真,但总离不了如同高考作文一样的创作模式,也就避不开受众面窄、内容老套甚至枯燥的通病。 因此,在一系列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中国海洋大学海之子·易班工作站在网络思政内容的创作上,现多采用“梨花体”这一形式: 梨花体 虽不是正规文学体裁 但其观感良好 适宜窄屏阅读 受到自媒体内容创作者的 广泛选用 梨花体的运用能够使得原本大段的文字凝练成短短几行,形成“图多文少”的观感体验 十分符合当下快节奏、碎片化的窄屏阅读。 除去梨花体这一体裁,我们在实践探索中发现:一篇好的新媒体文章,带给读者“网感”很重要。 “网感”体现在处处面面,可以是俏皮的标题、可以是有趣的表情包、也可以是像微信聊天一样的“小黄脸”,这些都有利于读者心临其境,仿佛正在和讲述者一对一愉快聊天。

而关于叙述方式,在每一届的内容培训会上,我们都会为新生讲这样一个故事: 著名导演拍摄了美国的城市风光,拿去给印第安人看,看完以后,大家却兴高采烈讨论着一只鸡。导演大为困惑,反复检查影片之后,发现确实有一只鸡闪过了不到一秒。印第安人讨论这只鸡,因为那是他们最熟悉的东西,而不熟悉的就全部成为了背景。 同样的,在做网络思政内容时,我们如果使用过多理论性的表述,很容易会让许多学生受众感到陌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便看过也难以产生记忆,进而无法内化于心,达到思政引领的作用。 因而,我们始终认为,在易班制作网络思政内容,正确是我们的底线,而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的生命线。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才是好内容。近年来不少“官方整活”,不再一贯的严肃叙事,也佐证了这一点。 当然,想要创造优秀的网络思政内容,也离不开栏目的整体把控。“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能不能发掘校园中的焦点、亮点,直接决定了工作站网络思政能不能做好、能不能有效。 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成为内容创作的主体,做到思政引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互联互通,触手可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转化为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多媒体内容,提升学生的认识,切实有效的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群体的生活当中。 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于娱乐化、低俗化的内容亦应严格抵制。要认清活泼与任性的区别,分清通俗与低俗的差异,划清“生活热梗”和“网络烂梗”之间的界限,严肃的内核不能丢,正确的方向不能偏,守好底线,方能行稳致远。 综上,做好网络思政,既需要我们向内不断审视,丰富栏目、提高叙事水平;又需要向外不断探寻,寻求隐藏在校园里的丰富故事,由此才能了解学生、融入学生,最终以思想的温度感召学生。

思政引领,亦可妙笔生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