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中小学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某县中小学法治教育调研报告
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近年来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这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给许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不幸。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的情况,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知识势在必行。
某县中小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师生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敬畏法律、自觉守法,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对某某县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汇总报告如下:
一、各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展情况:
1.扎实推进校园法治宣传。某某中学教育集团初中校区一是通过主题班会、板报、手抄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形式,使学生法律意识逐渐入心入脑。二是以禁毒日、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日等各种纪念日为契机,利用国旗下讲话或者以集会形式有效开展有针对性地法治教育。三是开展每年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走深走实。四是充分利用每周二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2.发挥法治副校长的重要作用。某某中学教育集团初中校区聘用法治副校长1名,主要负责学校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方面的工作。履职方式主要以专题讲座为主,另外不断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邀请司法局、公安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身边的案例说起召开法治教育报告会,对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学生在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讲座中接受教育,增强了法治教育的有效性。

3.齐抓共管,学校、社会、家庭合力育人。某某中学教育集团初中校区一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强化法治意识。二是联合行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学校不定期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摊贩、商店进行集中整治。三是家校共育,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4.关注问题学生,悉心育人,静待花开。某某中学教育集团初中校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双减”政策下问题学生的新情况,做到对症施教:一是德育处对问题学生进行摸底分类建档。二是定期召开问题学生集中教育大会,对其有计划地开展思想、道德、纪律教育。三是利用周末所有班主任、科任教师分组对问题学生开展大家访活动。四是召开班主任关于问题学生教育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思交流会。五是对特异体质(身体疾病、心理疾病)学生签订在校安全续读协议。六是推行学校中层领导、**员干部、骨干教师帮扶问题学生,助力问题学生教育转化。虽然这条路上困难重重,但我们坚信在教师们的悉心教育、学生家长大力支持下,会换来问题学生的华丽蜕变!
二、中小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素材保障不到位,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法治教育。在现行的教材中,文理科选科之后,只有选择**学科的学生可以接触到法治教育,其他学生的法治教育仅仅局限在法治主题教育班会课上。
2.、法治教育方式较少,范围不广,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对法治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治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机会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多个单位共同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只把教育内容局限在了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
3、现今法治教育的效果一般。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所开展的法治教育效果一般,很多活动当时反响很好,可是并没有起到实质性效果,而有些活动说教性较强,缺乏吸引力,由此我们应该在学校的法治教育中加强创新,采用多渠道,多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而在家庭法治教育方面,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家长在对自己的法治教育方面做得好。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4、目前没有统一的法治教育教材,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很狭窄。
5、学校教师紧缺,缺乏专任法治教师、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
6、法治教育缺少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体罚学生的现象在农村家庭中时有发生。
7、学生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当前,在校学生对法律知识比较感兴趣,而且愈来愈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现行的课时有限,不可能对法律知识体系地展开,加之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受专业的局限,对专业课的法律知识难以深入把握,从而不同水平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形成了学校学生对整体法律认识水平不高的状况。
三、增强普法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1.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
2.切实提高普法教育者的法律素质。
3.确保普法教育经费到位。
4.注意普法的实效性和长期性。
5.普法教育要有针对性和重点性。
6.普法教育要讲究趣味性。
7.依法育人与以德育人相结合。学校实施依法治校、依法育人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依法育人与以德育人两不误。依法育人是以法治教育为主要形式,使学生按照法律的规范行为,做一个守法的学生。因此,学校在普法教育中,应大力树立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范,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影响他人,促进并形成全校的依法育人、以德育人的良好格局。学校普及法治教育,逐步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稳定的周边环境,对中学生自觉学习、努力成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学校的普法教育常抓不懈,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仍需要在今后的普法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