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查理·芒格:我不是“受害者”,我是“幸存者”!(受益匪浅)

2022-07-20 10:37 作者:老方说  | 我要投稿


一定要理解并接受现实,不然的话,你就很容易遭受痛苦的折磨。

在查理·芒格看来,不应该对人性感到意外,“人性”并不如你所想,如果你遭受了某个人的背叛,那你不应该浪费很多时间去感受这个背叛。

碰到这种事很不好,但你只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适应这种事。

“我从不允许自己花太多时间去感受背叛……但凡有一丁点儿这种想法在我脑海中闪过,我立马就把它抛到脑后,我不喜欢任何成为受害者的感觉,我认为这是一种起反作用的人类思维方式。”

芒格说,我不是“受害者”,我是“幸存者”

这就是强者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要知道,“现实”这个东西不会照顾你的感觉和感受,它会经常不如你的意愿,而且它几乎从不美好。

所以我们必须懂得正视现实,调整自己,只有能够让自己发生积极改变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人生的强者。

在这个世界上,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受害者”,一种是“幸存者”。

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理由成为“受害者”,因为我们都受过伤,几乎都遭遇过亲朋好友等身边人的背叛。

比如你把自己最私密的事告诉了好朋友,用不了多久,你会发现很多人都知道了你的隐私。

你信任朋友,你以为对方是你最好的朋友。但对方未必这么想啊,他(她)可能认为你只是自己的朋友之一,而且你的排名还比较靠后。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面子和虚荣心,会在背后贬低朋友,出卖朋友,背信弃义,把朋友的事当成谈资,把朋友当成衬托自己的背景板。

无论友情,还是爱情,或者是其他什么人际关系,都很难做到稳固和长久。

这是一种现实状况,因为人性是复杂多变的,背叛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能够理解人性,忘掉背叛。

像巴菲特和芒格这种延续数十年,持续一生的友情,需要彼此具备很高的智慧,还要有很大的运气才能实现。

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可以做到百分百的相互契合,没有“灵魂伴侣”这回事。芒格和巴菲特之间有共同点,有类似的思想频率,但他们也有一些不同,在碰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可以互相理解、包容和妥协,他们从不吵架,他们也不用撕破脸,他们永远朝前看。

其实很多事用不着争高低、分对错,我们必须说服自己去理解别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慈悲,所以放下。

否则,我们就很容易变成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四处抱怨,用自己的悲惨去点缀别人的生活,成为别人的乐子。

受害者心理很常见,很多人都是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用芒格的话说,很多人心里都装着嫉妒、怨恨和自怜,这是一种灾难性的思维状态。

这其实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具备这种意识的人,哪怕自己犯了错,做了蠢事和坏事,也有无数的理由去辩解和遗忘。而别人但凡有一分不好,他们也会放大无数倍,念念不忘。

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我们必须超越自己的狭隘性。记住,嫉妒和怨恨是害人害己,自怜也是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摆脱悲剧的困扰。

如果你受过伤害,体会过人性的险恶,那请你不要心怀憎恨,哪怕是你的敌人,也不应该带着仇恨(嗯,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中,很多人和事都不值得让你心烦。

总而言之,人生如苦海,入世就是渡劫,我们要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幸免于难的“幸存者”。我们无法改变某些事的发生,但我们永远可以改变自己对这些事的态度。



查理·芒格:我不是“受害者”,我是“幸存者”!(受益匪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