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饼 or 管饱:顾问/教练的成长路线
许多职业选择,表面上是商业逻辑,背后是个人模式的影响。
这些个人模式会慢慢塑造你的商业模式、客户筛选、能力成长路径等所有要素。
由于我的一些客户是顾问/教练(以下统称顾问),这里分享我观察到的一些发展路径和背后的个人模式。
1.简单分类:卖一块饼和卖饱
一个人(一个组织)的改变的如果需要7块饼才能吃饱(改变),那么作为顾问,你是卖一块饼的,还是管饱的?
绝大部分客户要吃饱的,他并不管或者不知道自己已经吃了几块饼,他是要饱这个结果的。
只有极少的成熟客户,知道7块饼的规律,并知道分别哪里买,并合理期望的只在你这里买一块。
如果你只卖一块饼,你做好这一块饼,用户需要自己找到剩下的饼。
如果你是管饱的,你负责提供所有的饼,不管客户现在是只吃了几个,你补齐后面的。
这个底层信念直接决定了后续几乎所有的服务设计以及服务效果。
2.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开始都是只卖一块饼,但客户都需要吃饱,不同的顾问就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A:只卖一块饼+剩下的客户自己找+管理期望
这种类型的顾问会强调专业性,也会明确的讲清楚他只是其中一环。
只要期望值管理的好,大部分客户是满意的,既是没吃饱也不影响对他的评价。
他所有的能量都用在增强这块饼的专业性,他会不断学习如何把这块饼做的更专业,平时打交道的也都是这块饼的圈子。
他的IP是同行大于用户,因为只有同行才知道他有多专业,很多项目也会来自于同业推荐。
B:卖一块饼+连接剩下六块饼
他是对改变需要7块饼有认知的,所以慢慢的他的圈子开始更多的连接到卖其他饼的圈子,而且经过沉淀他知道其他的饼哪里最专业。
这时候,他去接项目有了附加优势,可以只用对接他,就有机会全部吃饱。这个优势带来了更多项目或者更高溢价。
C:卖7块饼+挑活
你观察很多人的自我介绍就能知道,懂营销,懂产品,懂组织,懂领导力,懂战略等等。
这其实也是客户的需求,有些客户就信任这个人,希望他能解决这些问题。他也很善于学习成长,慢慢的就变得更全能了。
这类顾问更强调落地,落地意味着拿到改变的结果,客户往往需要好多块饼,你想高收费,就得都卖。
但这类项目非常耗时耗能量,所以挑活是必备的技能。
D:卖一块饼+挑活
你去听那些最顶级的领导力大师的分享,你会发现他们有个秘密:挑活。
当然他这块饼很好,但他其实只服务那些被筛选过的客户,这些客户大多是吃过5-6块饼的,在他这里临门一脚。
那么就会造成一种印象,经他手服务的客户都改变了。
所以你会发现这类IP更多强调服务的结果和好评,但背后的前提是挑活。
2,最失败的模式有两个:
A:把一块饼当7块饼
过于看重自己提供的一块饼,认为这块饼就能让任何人吃饱。
有时候还真不是刻意的虚假宣传,而是他心中就是这样相信的,也给了客户幻象。
B:卖7块饼+不挑活
落地执行项目,或一站全包服务,但由于生计需要客户标准放低,导致深陷泥潭。
3,挖的再深点:

每个人都有一些模式,它是可变的,但它会影响你这个阶段的选择。
比如上面的这个十字象限:
短期关系与长期关系决定了你设计商业模式的动力,有的模式的动力就速战速决,高效完成,赶紧去和下一个人合作。有的模式的动力就是长期陪伴,大家关系越走越深,变成了陪跑和订阅制。
全能感和有限感决定了你的客户分层和服务设计,有些人特别难于聚焦,有些人特别难于扩展。有些人挑活挑客户是本能,有人无法拒绝,有些人得拼命按住自己才能不太分散。
我们都学了很多商业理论,其实怎么选都很自洽,难的是看到影响你的深层动力,在这个层面成长,我们才有机会少走弯路。
最后: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自雇者成长教练”的一部分,这个计划专为自由职业,自雇者,或者小工作室小团队的创业者设计。
我的理解是,和高管不同,自雇者的限制不是组织,而是自己。
从咨询实践来看,最重要的限制有三个:
自己的时间能量不够;
大量商业决策需要高质量讨论;
自己的bug(限制性观念和模式)需要成长。
只有打开这些限制,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所以我们在每周一次的咨询中会重点讨论这些限制性问题,而且我们的咨询方式是双方在户外一边带着耳机,一边散步,在滋养的环境中开一次“每周战略会”,改变就这样逐渐发生。
如果你对“自雇者成长教练”感兴趣,可以通过公众号预约“首次咨询”。经过一两次咨询后,我们如果彼此适配,就可以进入半年期的长期教练计划。
愿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