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论3:展示反思之反思的无穷嵌套

重读超越论的反思
【3:写作规划到反思之反思】
23/7/30
1
•这已经意识到,根本的超越进程包含成长(价值观、方法、模式等的全面迭代,客观的螺旋上升过程),而不仅仅是走遍思维的岔路。于是改变自身的习惯性成为了中心主题,而不仅仅是个别的课题。以往的超越论盲目地仅仅把思维走过的岔路的充分实现,视为了思维活动的主要任务(尽管在开头就意识到了,但它还是盲目地继续思维,或者它忘记了这项使命,还等待着未来思维发现它。这种遗漏就是偶然性的体现,而超越论的措施就是要消除偶然性。)。这项任务就转向了对自我的关注。
“关键的不是遍历,而是(遍历地)吸收性成长:简化省略自己的行为(包括思维动作)”
•于是,这条成长的时间线要被思维考虑到对决策的影响,就像考虑未来将会如何一样影响当下。例如,因为无限性,所以呢?
•正是因为无限性,所以不能意图遍历。所以要重新思考,重新审视意义:不是抽象的意义学,而是人生的意义。
2
•自我反思中,总是以特殊视角特殊地审视,并且总是遗漏或不肯承认某些真相。
真正的反思的闭包的情形是:我如此反思了,且我知道我会如此反思,这个如此反思早就已经被我考虑到了,在我的已知列表里。这就是所谓理论与现实的同一。(类似的情况:在生活科学中,当前发生的都能被理论解释,没有超出理论的例外。)进而我主动地遍历这个列表。
这种对自我思维的机制理解,因此就触及了心理学、意识形态学、精神分析等学科。或者说,用超越论中的称呼我论/生活科学。这种对激进性的要求不亚于任何激进的哲学(尼采)。这样的超越论是绝对彻底的。
3•觉察到一个关于自身未来的真相以后,还要做的事是对于这个真相做出决策。例如,进程的无限性,例如,自我的片面与局限。如此这般,才能更近一步。
这决策的一步属于这个螺旋上升的环节(见1)。应当总是抱着这样的思维:总是审视自身的螺旋上升发展状况,并弥补那些当前已经意识到的不足。
不能再像往常那样“自然地(盲目地)思考”了。
4•在“反思之反思”,整体的思路是正确的:审视并归纳反思与思维的规律、它的主要类型、它发挥作用的地方、它没用的地方、它的依赖条件,它的意义。但是这条道路未能走的彻底,以至于我始终在一个盲目低劣的水平进行思考。
在进行了对思维深入的考察以后,还需要进行上面提到的对于真相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