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钥匙

实用主义是十九世纪70年代美国哲学家皮尔士提出后经杜威发展的一套学说,它的核心思想是衡量一件事的价值如何必须要看它的效用,按我们中国人的话说不管白猫黑猫逮着老鼠才是好猫,只要能在现实中派上用场的我们都可以拿来一试,虽然美国人在近现代才提出了关于实用的概念,但是我们中国人奉行的实用主义传统却可以追溯到孔孟时代,孔子曾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懂得礼就不能够立身),说白了作诗、吟诗并不是一种娱乐活动,更不是一种摆脱现实的嘈杂和喧嚣、用自己的灵魂之眼去观照的超功利审美对象,学诗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这个世界、在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找到共同话题,诗的功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成为联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纽带。如果说中国文化传统是从孔孟一脉传承下来的话,那么既然古代的圣人都那么功利,当代社会的芸芸众生也必定好不到哪里去,学以致用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记得还在读小学的那阵子,老师让我们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我就一脸困惑地反问老师:
“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成绩好就能考上好学校”,老师瞥了我一眼,回答道;
“考上好学校能怎样?” 我接着问道;
“那你就有文凭了啊,”他耐心地告诉我;
“拿了文凭能有什么好处呢?”我寻根刨底地问道;
“有文凭你就能找个好工作了啊!你一个初中毕业生充其量只能在建筑工地帮人家搬搬砖,或者去煤矿挖挖煤;可你若有了硕士文凭就能坐办公室了啊,”老师苦口婆心地解释道;
“坐办公室和搬砖有区别吗?”我一脸茫然地继续追问他;
“当然啦,你搬砖的累死累活挣的钱还不如人家坐办公室的轻轻松松得到的三分之一那么多,换句话说有了好工作你就能赚好多好多的钱,有了钱你就能随心所欲地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啊,你个小傻瓜!”老师拍拍我的头,笑眯眯地说。
从那之后我心中似乎有了一个概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够了钱就能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只有欲望得到了满足一个人才会感到快乐,换句话说,学习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学习对一个人的人生起不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学习仅仅是满足自己食欲、性欲、舒适欲的一种手段。
虽然早年因为沉迷游戏走了一段弯路,但是自从意识到学习重要性之后,我始终以老师早年灌输给我们的“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为核心指导思想设计我的人生,比如在普雷学编程的那阵子,刚刚入学的我因为基础差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之前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我比起那些从业至少七八年回炉改造的老司机总是慢半拍,有好几次我都快坚持不下去了,这时我总是在内心不断说服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月薪一两万的工作可不是谁都能干的,不经历魔鬼一般的训练,哪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可是慢慢我发现,当一个人真正钻到学习当中去之后,他所得到的乐趣远比熟练运用技能获得物质回报的要大得多。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超级难的作业,班上的老司机就算绞尽脑汁也没法实现出来,我在整整熬了一夜、尝试了种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来回调试了N多个小时之后,终于奇迹般地实现了老师所要求的功能,当程序运行通过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无比激动,即便当时某个人许诺请我吃一个礼拜的必胜客,以换取我的劳动成果我都坚决不肯同意,尤其当老师第二天要求还课,眼瞅着那些老司机一个个垂头丧气、愁眉苦脸,只有我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讲台上,趾高气昂地向老师讲述着自己的思路并得到老师的刮目相看和啧啧称奇的时候,那种喜悦和兴奋之情根本就没法用言语来形容,仅当此时我才真正体悟到老师和父母对我们老生常谈的那个道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原来学习并不仅仅是获取金钱并籍此满足物质欲望的一种手段,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趣味盎然的过程,只有一个人找到学习的乐趣才不会被其中的枯燥劝退并进而放弃学习,现代教育体制内老师普遍向学生灌输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教育的本性,它告诉我们学习本身是没意义的,但只有经过非人的折磨和考验你才能得到上流社会的入场券,进而过上一种所有人都羡慕嫉妒恨的舒适生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们只要达到了考试、升学的功利目的,没人会傻到捧起书本多学一个概念;只要职称能搞定、在大学能站稳脚跟,没有人会笨到多写一篇论文。

普雷结业后,我并没有人云亦云地像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那样到处投简历、为了挤进大公司跌破了头,而是一发不可收拾地沉溺在知识的海洋之中,用汗牛充栋的学术文献扩展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视野。通过读书,我对人这个动物产生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我发现欲望只会衍生出更多的欲望,一个人的欲望刚得到满足之际他会产生片刻的快感,但是不久之后,他就不会再对自己已被满足的那个欲望感兴趣了,而瞄准了一个更难得到、更有诱惑力的欲望,为了满足这个欲望他就必须挣更多的钱、学更多的知识和付出更大的代价,欲望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过程,一个人即便临死之前也不会感到自己的欲望已经彻底得到满足了,当一个人的渴求超出了他能力的极限,同时他又不肯放弃自己欲望的时候,他就会感到苦不堪言,换句话说,哪怕上帝许了你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愿,只要在一件事上你得不到满足就会耿耿于怀,进而使劲浑身解数去抓住那个你怎么也抓不到的东西。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过,将人的欲望合理化、鼓励每个人用双手创造财富,并进而提高自己物质生活的质量只是社会强加在人身上的一种东西,首先,人身上的确有动物性的本能和欲望,毕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人是从大猩猩进化过来的,因此继承了它身上的绝大多数特征,但是人之所以为人乃是因为那些超出动物性的东西,比如艺术、道德、哲学、宗教和理性,一个动物活着不需要任何意义,但是一个人活着却少不了存在的意义,当一个社会将人等同于低等动物、过分地强调欲望合理性的时候,它也就忽视了人之为人所必备的条件和因素,(就像我在《人类的种属》一文中提到的,集体主义的本质就是在养猪);其次,价值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它不仅包含用金钱能够衡量的价值,也包括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推动生产力的精神价值,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为重要,当一个社会过分地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之时就会产生各种弊病和问题,比如很多人即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依然感到不快乐、抑郁症成了继癌症之后威胁现代人的第二大祸根,再比如工业社会中金钱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纽带、社会普遍存在的“只认钱不认人”的扭曲现状,以及道德沦丧、信任危机。片面地强调有形的物质价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弊病,我可以理解中国人自从鸦片战争被洋人用枪炮敲开大门、并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之后,中国人对于自身经济落后的惧怕和痛恨,以至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他们意识到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将此提升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将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繁荣和富强的唯一标准,中国似乎要将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动员起来为自己的发展做贡献,这样它才能开足马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缩短自身跟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才有了后来的“将学习当作满足物质欲望的一种手段”——一个人越是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需要越多的金钱和财富,这些钱哪里来,当然是凭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在法制健全的社会当中,一个人得到的物质报酬越多,他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也就越大,换句话说,一个人在满足自己私利的同时也间接地促进了国家GDP的增长,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每个人都满足自己的私利,一个国家就能创造出最大的财富值”。这么说来,早年在学校老师灌输给我们的那套扭曲观念并非着眼于我们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正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和遗憾,沦为社会大机器上的一颗颗小小螺丝钉让我们失去了活着的意义,我们之所以被那些教条反复洗脑的目的是因为那些政策的制定者和教育学的专家想利用我们每个人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让人均GDP达到一个新高度,我们仅仅是沦为了他们手上的棋子而已。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总会受到各种必然规律的支配和束缚:你没钱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苹果手机、你一个中专生想挤进高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你一个没权没势的矮矬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优秀女孩对别人投怀送抱、如果没有殷实的家底,即便你是个神童莫扎特也逃不过被埋没和扼杀的命运,当我们利用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学历、赚到了足够多的金钱之后,我们虽然能摆脱一部分因果必然律的支配,但同时也不得不面临新的问题:苹果手机又出新款了,我去年花八千多买的老款手机到底是应该丢还是应该留?虽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了,可我在大学里也仅仅是个端茶递水跑龙套的,真正叱咤风云的那些人物不仅是海龟,而且每人至少发表过十几篇SCI,我该如何才能提升自己在学校中对所有人低三下四的地位?我终于追到自己心爱的优秀女孩了,当我向她求婚之际,她要求把名字加到我的房产证上,我是否应该同意她的要求?在卖掉了一栋房、花光了几十万的积蓄之后,我终于顺利从音乐学院本科毕业了,可我还想继续出国深造,我家人是否还有能力砸锅卖铁地支持我?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总会受到必然规律的支配和束缚,唯一能让灵魂获得自由的方式就是进入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想世界,而学习就是一把打开理想世界的钥匙,只要你在某一门类学习的过程中钻得足够深,你就能将现实中的种种烦恼抛诸脑后,一心一意地沉浸在所有旁人都不能理解的乐趣之中。
这也是我为什么痴迷于学习的原因之一,别说当初普雷那些编程能力远在我之下的学员了,就连南艺最最不入我法眼的849的那帮狗屁人物毕业后一个个白手起家,如今都混得风生水起,在所有人眼里,我就像是一个泯然众人矣的伤仲永,如今三十大几的人了还自闭在家,要工作没工作、要对象没对象,所有经济来源都赖在父母身上,按我爸爸的话说“黄越青这辈子算是废掉咯”。但我恰恰觉得就算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在现实中还是得受到各种必然规律的支配,从未怀疑过被反复洗脑形成的“学知识和掌握技能是为了在将来兑现,金钱是满足动物性的欲望的资本”的价值观的他们就像是掉进了一个无底洞,他们的事业做得越大就越是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玩命地工作赚钱,即便操劳了一辈子也就是为了一栋三室一厅的房子、几十万的存款和一个抚养成人的孩子,相比之下,得到了打开天堂之门钥匙的我却摆脱了现实中的种种束缚,进入了一个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只要自己伸手去够就能得到快乐和幸福的理想世界。
这就是我源源不断获得快乐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