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一个民族的重生 书摘08
无处可去,即使能离开



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3月举行了选举,纳粹党是德国国会的第一大党。

大卫·本-古里安
大卫·本-古里安以前叫大卫·格鲁恩,1886年出生于小城普仑斯克(Plonsk,今天位于波兰,但当时属于俄国)。生长于世俗教育和犹太复国主义的宗教家庭,年纪轻轻就是一个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17岁时,因不满乌干达方案,而移民巴勒斯坦。最初在橘子园工作,1910年,他迁到耶路撒冷,成为锡安工人党官方刊物《团结》(Achdut)的编委会成员。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希伯来化的姓氏“本-古里安”。


哈伊姆·阿罗佐罗夫
希特勒上台,伊休夫内部面临着抉择。是经济抵制德国的反犹政策,还是谈判让德国允许犹太人移民伊休夫?
阿罗佐罗夫曾在德国取得过经济学博士的学位,而且他有一个情妇,情妇的丈夫就是臭名昭著的纳粹份子约瑟夫·戈培尔!透过这层关系,1933年6月,他被派遣去和德国沟通解决犹太人问题。
他和德国人签署了一个《转移协议》,大抵就是在德国的犹太人交一部分钱,买一部分德国商品运到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商人买下商品,然后把钱还给这些从德国来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听起来很好,增加了移民,增加了财源,本-古里安拥护这个协议,但雅博廷斯基认为应该抵制德国,所以对该协议大加批判。
1933年6月16日晚,哈伊姆·阿罗佐罗夫被激进派刺杀。


第四次阿利亚和第五次阿利亚

1933—1936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从234967人增长到384078人,犹太人在当地的人口比例从五分之一上升到将近三分之一。

随着民间文化的兴起,伊休夫内部举办过选美比赛,运动会,民间舞蹈比赛等等的文化活动。



皮尔计划
犹太人越来越多了,阿拉伯人的愤怒也越来越多了,冲突越来越多了,互相之间的仇杀也越来越多了……
1936—1939年的阿拉伯起义爆发,此次起义是巴勒斯坦托管地区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举行的民族起义,针对的是巴勒斯坦托管的英国当局。起义者要求阿拉伯独立,结束无限期的犹太人迁徙和旨在创建“犹太人民族家园”的土地购买政策。

英国人的老手段,既然你们对同一块土地有争议,那就一分为二吧。皮尔是第一个提出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的人。
皮尔计划很详细,与《贝尔福宣言》相比,还多了详细的划分地图。
雅博廷斯基及其追随者在内的许多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对该计划很愤怒,因为丢失了太多土地。

尽管比预想的小,实际上犹太人获得了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国家的权力,而距离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仅过去40年,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况且本-古里安不会承诺以后的犹太国仅仅局限于这一地区……
犹太社团接受了皮尔的建议,但阿拉伯人断然拒绝。于是暴力再起,到1937年10月中旬,暴力活动比一年前更为猛烈。巴勒斯坦地区日益陷入战争。

限制移民
1938年11月9日和10日,德国和奥地利发生了“碎玻璃之夜”,这可以说是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起点。


一部分犹太激进分子开始袭击并破坏政府建筑,交通,通信设施……
这和恐怖袭击……
伊休夫也意识到需要改变策略,开始支持非法移民,帮助更多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
尽管如此,限制移民的政策确实得到了实行,英国人其实并不在乎犹太人的命运,那些逃离欧洲德国人魔爪的犹太人,可以说无处可去,许多国家拒绝接受他们,英国人炮击他们的船只,把他们抓起来关到集中营。


犹太共和国

二战当中,如同本-古里安所说,他们同纳粹作战,但是不会承认白皮书。



碎碎念:
看如今的新闻,巴勒斯坦人简直成了“暴力”,“恐怖分子”的同义词,想想当初,犹太人也干过爆炸袭击的行径!难道这是中东版本的“成王败寇”?
从一开始,犹太移民就组建了各种军事组织,激进派有自己的军事组织,稳健派也有自己的军事组织,他们的村庄都有自己的保安队,真是深知暴力夺权的重要性。
好了,历史真是难以理清,谁对谁错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欧洲的恐怖场景让犹太人变得空前团结,半个世纪的辩论都没能做到这一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官方政策,其目标就是创建一个犹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