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如何看慢性湿疹?-联成迅康医药

2023-02-16 15:30 作者:无限的商机  | 我要投稿

四川联成迅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生化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原料药、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医疗器械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批发业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逐步成长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医药企业。

何为慢性湿疹?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反应,临床表现为:瘙痒,红斑,脱屑,及成群的丘疱疹。

湿疹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按照病情分类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

一般情况下,急性湿疹的特征是具有渗出倾向,例如皮损多为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或者小水疱,底部皮肤泛红,丘疹或水疱抓破后会出现糜烂,甚至继发感染,发炎化脓。急性湿疹中医证型上多属血热风燥或湿热蕴蒸之范畴。慢性湿疹的特征则是具有浸润、肥厚倾向,例如皮肤增厚、颜色变深、皮肤粗糙甚至有皮屑,瘙痒也比急性湿疹更加剧烈,中医证型上多属血虚风燥之范畴。而亚急性湿疹则是这两者的过渡期。今天,我们便来从中医视角简单介绍一下慢性湿疹。

在中医学中,湿疹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可根据发病部位命名,也有根据疹子形状命名的,中医学中的顽癣、浸淫疮、绣球风、血风疮、粟疮等均可按照慢性湿疹辨证。

慢性湿疹可由急性湿疹到亚急性湿疹,一步一步发展而来,也可直接患病。很多患者认为,急性湿疹的水疱消失,糜烂状况减轻,虽然有皮肤增厚、瘙痒加重的状况,但是疾病正往好的方向发展。其实不然,比起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更加难以治疗,易于反复,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

中医如何看慢性湿疹?

在中医证型上,慢性湿疹可分为脾虚湿蕴型和血虚风燥型。

脾虚湿蕴型表现为:发病缓慢,湿疹部位皮肤潮红、瘙痒,抓挠破皮后会糜烂或者渗出水样物质,湿疹发病部位会脱落鳞状的皮肤屑,并伴有食欲不振、精神疲劳、腹胀、大便稀溏等身体不适的症状。而体现在舌诊脉诊上则是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此类慢性湿疹发病原因通常是由于脾虚,脾胃无力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水湿停运,停滞于身体某处,由于气郁化火等内因,或是洗浴、淋浴、外感风湿热邪等外因,导致湿热交织,又兼身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致使湿热浸淫肌肤,发为湿疮。

对付这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湿疹,要以清热利湿、调理脾胃为主。除了及时就诊吃药之外,患者本人也应注意固护脾胃之正气,例如平日多吃薏苡仁、茯苓等来健脾利湿,不吃凉性、辛辣等有伤脾胃的食物。脾胃健康,水湿自然能够得到运化,从根本上解决湿疹发病的内因,此为釜底抽薪之法。

血虚风燥型表现为:病程时间长,患处颜色暗沉或发黑,或者有色素沉着、剧烈的瘙痒感,患处皮肤增厚、变得粗糙。伴随时常口干却不想喝水、食欲不佳、腹胀等身体症状。舌诊脉诊表现为舌淡,苔白,脉弦细。此类疾病,通常是由于患病时间较长,湿气黏着,耗伤阴血,血虚不能够荣养肌肤,继而生燥生风,使得皮肤干枯瘙痒,甚至脱落皮屑。

湿疹患者的日常调护

1.改善饮食结构,忌烟酒、辛辣食品及中医所讲的“肥甘厚味”,例如海鲜等寒湿的食物,或者羊肉等湿热的食物,饮食尽量以清淡素食为主,可多吃糙米以及糙面。

2.保护好患区皮肤,避免刮伤、划伤、挠伤等状况发生,若有破溃之处,用清水冲洗或用酒精消毒即可,不要用创可贴或者纱布包裹,以免伤口不透气以致湿热更重。

3.减少洗澡的次数,洗澡时尽量用温水或者稍凉的水洗,用“冲凉”的方式洗澡即可,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香皂或沐浴露。

最后,尽管文章中有日常调护思路,但如发现身体不适时还是需要及时就医。由于湿疹特别是慢性湿疹病程较长,较难治愈,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平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多生火气加重病情。控制慢性湿疹,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

该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如何看慢性湿疹?-联成迅康医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