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抱歉,这还不是人可以解决的事

2018-07-03 23:21 作者:爱学习的好王野  | 我要投稿

冒雨去看了《我不是药神》的点映。三蹦子师傅临时涨价,虽然在我的强硬态度之下没有得手,却也让人稍稍有些不快。然而这一切,在观影结束以后了无生烟。

因为我没有理由,甚至没有资格去不快。这是部不同寻常的电影,意味深长韵味深远。我抱着喜剧心理而来,看着看着,竟有了一种在看纪实记录片的错觉。全片看完,临了出了影院,我的脑中一片空白。真真是一片空白。这个话题实在是太沉重了,沉重到使我莫名背负了影片传达给每一位观众无力的窒息感。略为刻意的“圆满”结局,却终究脱离不了其悲剧的实质。除去片尾的几分钟,整部电影简直就被写上了一个大大的“惨”字!生活窘迫,父亲濒危,前妻闹仗,儿子出国。惨不惨?惨!身患绝症,天价药物,前路飘渺,治疗无望。惨不惨?惨!这部剧的每一个角色,几乎都被刻画出了悲剧的定性。程勇的前妻遭遇了家暴,曹斌在法与情之间痛苦徘徊,甚至就连药方代表,都因为这部剧中角色身份的对立,而被愤怒的民众泼粪。释迦摩尼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一事而全,现实确然如此,想要反驳也无从切入。

这是个悲惨却又悲壮的故事,从配乐中我隐约听出了《地铁:最后的曙光》的味道,同样的悲惨却又悲壮。《我不是药神》,片名颇有一丝反讽的意味。程勇不是神,这当然无可非议。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位大人,又有谁配得上“神”的称谓。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眼中的、心里的神明。尤其是对于思慧而言,程勇给予了她“生气”。或许在起初,不过是一场因为感激而企图以肉体作为筹码进行的交易。可是当我发现程勇未对美色染指,仓促离去时,思慧嘴角露出的笑容,我才明白,这个人活了。不再是曾经那位身材姣好的“生活娼妇”,而是实实在在有了一些除女儿之外值得自己活下去的根本。

王传君的角色代入感很让我困惑。说他流于表面也好,入木三分也罢,似乎总归少了一丝别样的意味。就像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吃饺子时必不可少的那瓣蒜。老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说其是整部电影的变调转折也毫不为过。因为他,程勇内心的那味“善”被唤醒。却也因为他,牵连出不应存在的“怜”。

天价药物,出现这样的问题自然不可一味唾骂药品生产方的冷酷无情。仇富心理是阻碍我们认清现实、面对现实的那块遮羞布,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有着其所存在的必须。可是当法规之间出现了分歧有了摩擦,孰轻孰重到底所谓几何?我不懂,无从谈起。只是当看到警察局长昂然端坐,义正言辞地说出“法不讲情”的时候,我以为是有失偏颇的。法并非不讲请,而是绝不可一味滥情。平心而论,大国的治理从不以人情社会作为标准。时代变了,人口数量也变了。沾染上情感色彩,以人情连带作为一个国家管理的标杆,终究只会是一团乱麻,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善恶奖惩,实际不过转念一瞬。民意,到底是不尽“庶民”呐喊的汇聚。其中必然有眼光独到之处,这是不能泯灭的。可是追溯其根源,都是为了自身权益而摇旗助威。

程勇在火锅席上说的那些话有错吗?至少我认为是没错的。程勇没有义务继续在这条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睡在刀尖火口过日子,他的初衷已经达成了。可是,可是他们认为不对。一旦牵涉到为自身的利益发声,那些原本对你和颜悦色的人似乎都褪下了那层和善的面皮。或许向老板申请加薪便是个最好的例子。这也是对的,社会毕竟是个命运共同体,当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势必会有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的利益受到挫伤。所谓的双赢局面,我以为只是一定范畴内的妥协。程勇聆听了心灵的“真善美”,顺从了所谓的民意,还算有个不幸之中的万幸结局。可平心而论,当民意之声充斥了耳膜,当良莠不齐的观念想法爆炸式地涌进我们地脑海,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了么?不尽然,却又必须以此为基础而为之。

上文也提过,这是个略为刻意的“圆满”结局。三年的有期徒刑,自然是最大限度的法外开恩。可是这三年里,老刘还在么?思慧的女儿还在么?那些曾服用了仿制药品勉强而艰难地活着的病人们,还剩下几位是能够挺直腰板的?而那些只能靠着四万一瓶的“正品”药物苟延残喘的,又有多少家庭还未被拖垮,病症还有着好转的余地?影片没有说,也不必说,观众都自然明白。天灾躲不过,我们只能去趋避人祸。医改是好事亦是国家社会发展之趋势,但是现阶段的改革仍是任重道远。我很想写一下堂而皇之的鸡汤和“正能量”,实际上为了生活,这类东西我也写过不少。可是,医改的过程,必然是以无数人的血肉生命所建筑的荆棘之路。不容易,谁都不容易,这些问题,涉及到民生社会,从来不是单凭几句“相互理解”就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抱歉,这还不是人可以完满解决的问题,却也不得不靠着人,一点一滴去摸索、推进,即便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说实话,我很抱歉在观影前以略带愉快戏谑的态度发了条说说。对于影片内容而言,这是不合时宜地。电影院里,不少家庭都带上了孩子。你一言他一语的讲解,自然是一下又一下地往我思维的水潭中砸入石块。我不清楚是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甚至孩子们不过是当成一部喜剧,对着“肥猪”二字,对着摇头晃脑的徐峥“嗤嗤”发笑。这是他们的想法,我并无资格干涉。然而就我而言,若是有妻子,有孩子,绝不想让她过早地去接触这些人情冷暖,现实的暴虐漠然。你自然可以说这是溺爱心理,我也并不否认。可是,当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尽可能在年龄心智允许的范畴内,给予她以“快乐”作糖衣、“天真”为羽翼的童话吧。


抱歉,这还不是人可以解决的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