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由白燕升的访谈节目而想到的(秋思)

2022-12-31 01:36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程砚秋先生

最近在央视看了央视著名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的一个访谈节目,访谈对象是当今著名演员张火丁,张火丁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是现今最炙手可热的演员之一。对节目本身,我觉得做的非常成功,让戏迷朋友通过现代化的电视媒体,近距离的了解和熟悉了戏曲演员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情况,也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了他们辉煌成绩背后的艰辛和刻苦。但我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些感慨,而是想结合节目内容,谈谈对程派艺术继承发展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说说继承,传统的舞台表演艺术是注重继承的,作为中国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的代表,京剧更是如此,无论是四大名旦还是四大须生或者是一些不知名的老艺人,每人都学过、演过几十上百出的传统剧目,在这些传统剧目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京剧大师周信芳更是其中的翘楚,他一生继承编演了将近七百个剧目。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娱乐形式也越来越多,客观条件更是不允许演员演出那么多的剧目,但是继承还是必须的,所谓“许可不演,但不许不学”就是这个道理。而从张火丁的传统戏演出情况来看,他的继承还是比较狭隘的,因为他的演出机会相对还是比较多的,而在相对比较多的演出机会中,翻来覆去的演那几出,那只能说明他学的不多或者说没有把握把学过的全部呈现给观众。


其次说说改革发展,现在的演员动不动就豪言壮语的说,我们要发展流派,要改革京剧,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怎么发展,是海市蜃楼般的凭空想象呢,还是踏踏实实的造一座天安门。把自己没有学过的,或者学的不到家的,甚至不知道、不了解的东西统统去掉,还美其名曰改革发展,这不是对艺术的尊重和爱护,而是一种亵渎,是对大师辛勤创造的亵渎;是对京剧艺术的亵渎;是对表演艺术的亵渎;是对传统舞台表演领域的亵渎。


还是回到张火丁的表演,在节目中白主持多次提到了张火丁对程派的发展和改革,我以为张火丁在唱腔、表演、剧目上的一些改变、创作,充其量只能称作一种尝试,而且有些尝试还是在歪曲程派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本谈不上改革发展程派艺术,甚至有些改变是对程派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比如唱腔,现在就已经有这样的说法了:“张火丁唱的才是真正的程派”,是这样的吗?我们听一下程大师49年以前的唱片、实况就能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了。有人会说大师五十年代的嗓音就是张火丁这样的,我还是不敢苟同,听一下大师五十年代的实况和录音吧,有哪一点跟现在的张火丁是象的,即便是张火丁在学程大师的晚年的唱腔,那为什么放着大师鼎盛时期的表演唱腔不学,而偏偏要学习力不从心的表演演唱呢?是张火丁嗓子的天赋不够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我喜欢收集各种京昆音像资料,我的收集原则是好、少、冷,除了前辈艺术家和演出少、冷剧目音像的收集,对当代演员,只要是表演演唱好的,也一定是在我的收集之列的。张火丁的演唱演出音像,曾经也是在我收集之列的,我收藏了她大约十年前演出的一出《锁麟囊》和新编成语故事《墦间乞余》,当年的他占了我收集原则中的一个好字,我之所以收藏,是觉得他的程派并不是追求闷着嗓子唱的,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虽然表演还不够成熟,但稳健的台风,以及落落大方的表演,已经大有程派未来之星的感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张火丁嗓子的天赋条件并不差,也不是现在这样,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完全是他刻意追求的结果。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个误导的作为,使人们以为程派就是这样唱的,当然这么说并不等于张火丁的表演演唱一无是处,她相对稳健的台风以及作为演员特有的舞台气质,是所有同龄演员中难得的。而且她所保持的那种舞台表演的孤寂和矜持,也不是所有演员都能做到的,其实这些优点也是他能拥有一大批“粉丝”的原因吧。作为一个当红流量明星,相对高起点的审美理念以及舞台呈现,除了会使自己的艺术生命得到完善以外,更重要的就是传递正确且高级的审美理念与审美技巧。(秋思 2006年于上海)

【旧文回顾】由白燕升的访谈节目而想到的(秋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