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双减”政策对高中影响几何

2022-03-01 18:07 作者:播优私塾秦老师  | 我要投稿

不少高中教师、学校管理者和家长,对“双减”学科类培训监管覆盖高中,有着困惑和疑问。如何认识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高中学科类校外培训从严管理,将带来哪些影响?推动政策切实有效,应如何化解落地阻力?

趋势:高中学科类培训从严管理

过去半年,“双减”政策深刻影响和改善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内外生态。由于“双减”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一些机构甚至还想转型开展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

义务教育先走一步,高中教育紧随其后。尽管高中阶段教育具有独特的学段定位和功能,但是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视角,严格限制高中学科类培训也是题中之义。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来看,“通过减少培训对学生分数的影响,是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作为手段,双减”背后体现着国家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既然各个学段是贯通的,秉持的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双减’相关措施自然也应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从而使得基础教育各学段在育人上实现衔接,推动政策更好地落地见效。

可以说,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学科类培训机构的从严管理,不仅体现着国家的决心,也呼应和补充着国家对高中综合改革的部署,并不是随意为之。

2019年,针对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应试倾向等问题,《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今年1月,教育部又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简称《指南》),为高中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挥棒”。

要从系统性和深入性的角度,认识‘双减’相关要求在高中阶段的落实。“双减”的目标是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现实可能。

回归:高中教育需提质增效

按照“双减”文件和教育部部署,2022年各地将严格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

无论在实践中,各地是如何探索落实“参照”二字,但在专家们看来,“双减”延伸至高中阶段,其关键是对高中校内学习的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几乎每个高中生,都有学科学习上的‘长短腿’。而要考上一个好大学,需要学生没有明显的短板。与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校外培训“抢跑”“培优”不同,高中生参与校外培训的动机更多侧重在“补差”。因此,学校教学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补差”需求关系到政策的落实情况。

从严管理高中学科类培训,“学校首先要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从源头上减少家长对校外教育的需求,要在‘育人’与‘应试’之间更好平衡,为学生提供一些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研究,加快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改革;另一方面,在高中追求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可以考虑通过引入社会外部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校要把握机会,增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多元服务能力,推动基础教育更好回归校园。


改变:合力化解政策落地阻力

家长要明确,高中不应是应试的战场。在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和内涵化建设的今天,需要改变将大学进行三六九等划分的思想,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能力、志趣进行选择,以适合自己的作为好大学的判断标准。

以往,一把尺子评价所有学校的方式导致高中片面追求上线率、重本率等数据。随着“双减”政策延伸,部分学校可能依然不愿放弃以抢夺学生时间换取成绩的做法。不过,随着《指南》提出,要科学判断学校为提高办学质量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增值评价的凸显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的考试招生聚焦在学生分数上,但是分数高并不代表学生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不能有效帮助高校选拔适宜的人才,

在当前,考上所谓的“好”大学,依然被视为孩子人生最关键的一步,在保研、考研和求职就业中,对第一学历的看重,也加深着人们对高考的热切“信仰”。

所以孩子们还是要努力学习文化课知识,让自己的成绩尽量高一点再高一点,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可以留言区互动交流。


“双减”政策对高中影响几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