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由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
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初步确立。 一、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论与现实逻辑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论与现实逻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第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的需要催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国近代以来不断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中国的先进分子不断探索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但系列探索性尝试都最终走向了失败,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未能找到科学理论的指导。正是在面对近代中国何去何从的伟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作为观察宇宙、改造世界的工具,实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奋斗目标。
中共二大
确立了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其中最低纲领就是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这基础之上,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过渡社会
,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我国的
人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也在相应的有序推进。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我们经常把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称为“
五四宪法
”。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在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方面,表征
社会主义阶级力量
的因素不断增长并最终取得统治地位。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随着土地革命的推进并最终取得胜利,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经过生产关系层面的社会主义改造,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成为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广大劳动人民从根本上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实践证明:
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
最深刻最伟大
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
制度基础
,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一场
最深刻、最伟大
的社会变革。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革新了生产关系,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
根本上改变
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
面貌
。
♡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的讨论。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曾经以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来否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进入社会主义。列宁批评这种观点是“
庸俗生产力论
”,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以此为前提。他指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列宁还预言,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他认为:“
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列宁的远见卓识。
对这个问题,毛泽东曾经用英、法、德、美、日等国家的历史发展说明:“
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
。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 邓小平结合中国的情况指出 :“列宁在批判考茨基庸俗生产力论时讲,落后国家也可以搞社会主义革命,我们也是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社会主义。这和列宁讲的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一样。”
第四,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推动了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
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五,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丰富和发展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通过本章的学习,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的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完成了“三大改造”的任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