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独立战争(三)拉普拉塔联邦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新城新雨
1807年11月,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爱将让·安多歇·朱诺(Jean-Andoche Junot,1771-1813)的带领下进攻英国的盟国葡萄牙,以此来保证大陆封锁政策的实施。法军进展神速,很快就逼近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为了王室成员的安全起见,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护送下,葡萄牙王室和大臣们离开里斯本,远走殖民地巴西。
葡萄牙的遭遇很快也降临到了西班牙。早在1807年,法军在进攻葡萄牙时,也顺势控制西班牙首都马德里。1808年3月,拿破仑的军队以保护西班牙和解决王室矛盾为由入侵西班牙。波旁王朝的费迪南七世迫于法国的压力,宣布退位。拿破仑将他的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立为新的西班牙国王。5月,为了反抗拿破仑的入侵,马德里发生暴动,接着整个西班牙发生暴动。阿拉贡、卡斯蒂利亚等地区先后成立“洪达”①,组织游击队与法军抗争。不久,由于拿破仑的大军卷土重来,各地的反抗运动陷入低潮,各地的“洪达”在塞维利亚成立了“中央洪达”,以费尔南多七世的名义号召西班牙人民继续进行抵抗。

1809年,约瑟夫与中央洪达的代表几乎同时来到拉普拉塔,要求殖民地宣誓效忠。西班牙保王党人坚决支持中央洪达,而总督圣地亚哥·利尼尔斯(Santiago Liniers,1753-1810)则赞同归顺法国。其他人虽然不满西班牙的统治,但对法国持怀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保王党人和克里奥尔人罢免了利尼尔斯,约瑟夫的代表遭到了驱逐和逮捕。在利尼尔斯被罢免后,为了重新掌控殖民地,中央洪达任命巴尔塔萨·伊达尔戈·德·西斯内罗斯-拉托雷(Baltasar Hidalgo de Cisneros y de la Torre,1756-1829)为新任总督,试图继续保持重商主义制度。克里奥尔贵族科尔内略·德·萨维德拉(Cornelio Saavedra,1759-1829)和贝尔格拉诺等人对此表示明确的反对态度,但由于局面对克里奥尔人不利,所以他们并没有轻举妄动。萨维德拉对他的朋友说到:“现在还不是时候,让无花果成熟,然后我们再享用它(No es tiempo, dejen ustedes que las brevas maduren y entonces las comeremos)。”
1810年1月,法军逼近塞维利亚。由于法军的逼迫,中央洪达从塞维利亚逃到加的斯,将权力下放给新的摄政委员会,摄政委员会更倾向于专制主义。5月14日,英国战舰“槲寄生”号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带来了塞维利亚沦陷的消息。西斯内罗斯一开始试图封锁消息,但消息最后还是泄露出去了。贝尔格拉诺公开质疑总督权力的合法性,主张推翻总督的。但萨维德拉等人主张召开公开的市政会议,在会议上决定何去何从。

5月22日,公开市政会议召开,会议上保王党人与克里奥尔人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经过表决,通过以下决议:罢免总督,其职权暂时由市政会议行使,并由市政会议建立最高执政委员会。23日,保王党人试图组织由西斯内罗斯为首的执政委员会,遭到强烈抵制。24日,在压力下,西斯内罗斯被迫辞职。25日市政议会重新召开,依据先前决议,宣布成立执政委员会。保守主义者萨维德拉任执政委员会主席兼军队总司令,贝尔格拉诺等人为委员,自由主义者马里亚诺·莫雷诺(Mariano Moreno,1778-1811)任秘书。执政委员会对外宣布除费尔南多七世外,不承认任何其他君主;实行贸易自由;向拉普拉塔总督区内各省派出代表要求各省选代表参加国民大会;组织爱国军开往上秘鲁(即玻利维亚)、巴拉圭和乌拉圭,以推翻这些地区的殖民政权。五月的一周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在阿根廷历史上被称为五月周。

但是,新政府内部的对立斗争十分严重。争执从执政委员会开始,萨维德拉为了取得更大的权力,在12月时通过运作,让更多的保守党人加入委员会中。随后向莫雷诺发难,逼迫莫雷诺辞去委员会秘书一职,改任驻伦敦使节,将其排除出委员会。萨维德拉不仅得到了更大的权力,同时还赢得了内陆诸省的支持。为了维持地位,他一方面镇压内部的反对派,另一方面要求爱国军继续进攻上秘鲁。

1811年6月,爱国军在喀喀湖南岸的华基与保王军交战,爱国军损失惨重,被迫南撤。保王军一路乘胜追击,逼近北方重镇图库曼城。华基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萨维德拉的下台,港口城市支持的三人执政团迅速接管了权力。
掌握大权的三人执政团在1812年和1813年连续召开了两次会议。会议宣布废止对西班牙波旁王室的效忠、削减教会的权力、彻底废除奴隶制。但关于制定宪法的工作被无限推迟,会议决定在制定宪法前,先彻底摆脱西班牙的控制。
在1812年和1813年的会议上,集权派和联邦派的斗争显得十分激烈。集权派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体,得到了大多数沿海城市的支持;联邦派主张建立联邦制政府,各省自治,他们得到了大多数内陆省的支持。双方针锋相对,互不让步。1815年后,冲突进一步加深。各种建议出现了,有人开始主张君主制:有人打算让印加王室后裔来做君主;另一些人赞同西班牙的波旁王子;还有一些人打算使拉普拉塔地区并入葡萄牙;也有人支持法国的波拿巴家族。
1816年,巴西的葡萄牙人利用乌拉圭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的矛盾,派兵入侵乌拉圭,乌拉圭的形势迅速恶化。外部的威胁促使各方放下成见,同意召开制宪会议。为了表示让步,集权派同意在内陆城市图库曼召开会议。
3月24日,制宪会议正式召开,到会各省代表共三十二位。5月,会议正式选举胡安·马丁·德·普埃雷东((Juan Martin de Pueyrrdon,1777-1850))为最高执政官。7月9日会议正式宣布拉普拉塔地区脱离西班牙独立,新生政权被命名为拉普拉塔联邦。虽然在1810年5月的时拉普拉塔已经是事实上的独立,但本次会议标志着拉普拉塔地区在法律上正式独立。

会议仍在进行,保王军也再次卷土重来,双方在北部陷入僵持境地。何塞·德·圣马丁取代贝尔格拉诺成为新一任北方军总司令。然而1814年时圣马丁以健康情况不佳为由辞去总司令职务,出任与智利接壤的库约省省长,离开了北方前线。8月,他抵达库约省的门多萨城。当地官员猜测他是为了养病才来到库约省的,可他看起来身体健康,而且精力充沛。他在这儿筹办军备,铸造了很多适用于高山行军的大炮,征募并训练士兵,似乎是在为什么重要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①西班牙语的音译,意为“会议”或“执政委员会”。历史上指代行政府职能的临时执政的政权。

参考资料
[1]雷蒙德·卡尔(英)·《西班牙史》
[2]乔纳森·C·布朗(美)·《阿根廷史》
[3]艾·巴·托马斯(美)·《拉丁美洲史》
[4]李春辉、徐世澄、苏振兴·《拉丁美洲史稿》
[5]本杰明·吉恩,凯斯·海恩斯(美)·《拉丁美洲史(1900年以前)》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