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然发生的山洪为什么间接改变了整个唐朝的历史走向?
众所周知,永徽六年(655年)的“废王立武”事件标志着关陇集团退出历史舞台中心。武则天的女皇之路从此开始,整个唐朝的历史走向都随之改变。“废王立武”事件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但鲜为人知的是,永徽五年(654年)的一场突然发生的山洪也间接促成了“废王立武”。

首先要说明的是,导致“废王立武”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唐高宗与长孙无忌的权力之争。永徽三年(652年),王皇后因为立李忠为太子而正式加入了长孙无忌集团。正因如此,唐高宗在永徽三年(652年)就有了废后之心。但鉴于长孙无忌的强势,唐高宗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永徽五年(654年)夏,唐高宗按照惯例前往万年宫(又名九成宫,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新城区)避暑。没想到的是,万年宫在闰五月初三的夜里突然爆发山洪。洪水很快就抵达了万年宫的北门,守门卫士在惊慌之下四散而逃,可万年宫中的唐高宗却不知大难将至。

关键时刻,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不顾个人安危,爬上万年宫北门大声喊话报警。听到报警的唐高宗带着随驾的人员(内含武则天)及时转移到了安全的高处,这才免于被洪水淹没。唐高宗事后夸奖薛仁贵:“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并赏赐薛仁贵一匹上好御马。

唐高宗是在太平年间长大的皇帝,万年宫山洪算是唐高宗此生遭遇的唯一一次危及生命的突发事件。根据常理可知,很多人在大难不死之后一般会变得更坚强,唐高宗也不例外。另外,万年宫山洪还给唐高宗两个感觉:第一,自己是天命所归;第二,军方是支持自己的。

于是唐高宗在永徽五年(654年)的万年宫山洪后趋于强硬,事后仅一个多月就免除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的中书令之职,随后又号召中下级官员上书指出朝政(长孙无忌)的过失。永徽五年(654年)年底,唐高宗正式提出了“废王立武”,整个唐朝的历史走向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