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体质的人,有3类东西惊蛰开始不能吃!赶紧避开!
惊蛰是二十节气里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意味着仲春的开始。
自古以来,节气更替,气候改变对健康养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认为,东、西、南、北、中的地理环境气候差异,让当地居民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生活习惯,从而导致体质差异,所以养生方法要依据时令,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论之。
而惊蛰时节正处乍暖还寒之际,不同体质的人应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和自身体质差异,对饮食、起居、锻炼进行合理的调养。今天就给各位分享4种不同体质在惊蛰时节的养生原则,快来看看你需要哪种呢~
01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是指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的证候。
阴虚体质的人,往往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容易口燥咽干,内心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春夏难耐,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
图源网络
阴虚体质的人养生,要注重补阴清热,滋养肝肾。因为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要滋养肝肾二脏。
平时可以用枸杞、百合、银耳、麦冬、山药煲瘦猪肉、鸭肉、猪肺汤。少吃过分温热燥热的食物,以免耗伤人体阴液,如辣椒、大蒜、韭菜、花椒、桂皮、干姜、丁香、羊肉、狗肉等。
忌辛辣刺激性、温热香燥、煎炸炒爆的物品。
02 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是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生里寒的表现。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形体白胖或面色白而无华,平时怕寒喜暖,四肢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卦,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苔白。
图源网络
阳虚体质的养生重点在补阳驱寒,温补脾肾。五脏之中,肾是一身的阳气之本,脾是阳气生化之源。饮食上可选择味甘、辛,性温、热、平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冰冻的。平日里要加强体育锻炼,可选择瑜伽、太极拳、五禽戏中的一项来练习。
03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的化生不足时,出现的气虚表现。
气虚体质的人常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动时尤甚,心悸少食,舌淡苔白,脉虚弱。
图源网络
气虚体质养生须注重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所以脾、胃、肺、肾都需要温补。
平时就可以多吃补气益气、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如大枣、山药、龙眼肉、莲子、薏苡仁、芡实、黄芪、党参、白扁豆、粳米等等。
忌食生冷性凉、油腻厚味等耗伤脾胃的食物,比如西瓜、香瓜、水梨、香蕉、黄瓜、苦瓜、空心菜、筊白、笋、蚌类。
除了饮食调理,日常还可以按摩足三里穴,能健脾益气,强身健体。
图源网络
04 血虚体质
血虚体质,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
血虚体质的人表现有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舌质淡,脉细无力。
这类人应当要避免“久视伤血”,不可过度劳心。也就是说长时间地使用眼睛,看书、写字、看屏幕等,不仅会使双眼感到疲劳、视力下降,还常常导致人体内血的损耗,以至出现头晕、眼花、心慌心悸等症状。
血虚体质在食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多吃高铁、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比如胡萝卜、桂圆、葡萄、红枣、榛子、花生、黄豆、猪心、猪肝、牛肝、牛肉、羊肉、羊肝、羊胫骨和脊骨、鸡肝、牛筋等食物可以多吃,对身体有非常好的营养滋润作用。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分享给您的家人好友,您的分享就是我们创作的最大动力!
参考资料
[1] 朱杰 阳虚体质养生方案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
[2] 王睿林,郑守曾 气虚体质与气虚证的关系探讨 -《辽宁中医杂志》
[3]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4]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