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随便拿一把琴就能发挥好”,真的吗?

音乐圈中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对这些误解,即使是世界级的演奏家亦不能幸免……
*本文作者:曾德康老师
去年我推出了一个以“音乐+心理学”为主题的香港电台节目”精神、爵士”,利用音乐探讨不同社会现象,里面有很多题材都是从我的工作、个人经历演化出来的,希望带来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相互理解与包容。
有一种很普遍的大众(或者业余音乐爱好者)对于吉他手和贝斯手的错误理解:
“厉害的电吉他手和贝斯手应该是可以随便拿一把一般的(甚至是烂透)电吉他/电贝斯都能发挥最好?”

真的吗?
说实话,我懂弹一点吉他的(99%是6线,0.8%是7线或0.2%fretlessgtr),最起码在玩时候可以找到不同吉他的条件,以自己手感+音色=审美观去量度自己的喜好,选贝斯也是同一原理。
虽然自知吉他只是随便玩玩,但也能发现到大部分在水平线以上的任何类型/价钱的电吉他,都是有“固定模式”的setup方法:
吉他弦距偏低 (对bass手而言,吉他的弦距本身相比贝斯就很低)
吉他弦常常换 (对bass手而言)
弹吉他人数多 (对bass手/大众而言)
吉他手只要有一定程度技术基础是可以用任何正常水平的电结他也能弹到自己想弹的东西的(这个是我说的)
简单来说,Bass手是相对小众的。
用所有关于吉他的认知与观念,也对号入座地把Bass 也拉进去,对贝斯手而言真是不公平的!
曾经遇过不少以下经历,可能大家也曾遇到:

觉得贝斯手只是靠边的
永远都是人家在high的时候站在旁边,歌手和其他乐手都更出彩

其实事实真的如此吗?

Bass好闷-老是弹根音
不要忘记弹root(音=和弦)和”呼吸”(节奏感)是同步跟着鼓手一起进行的。
试试如果没有Bass在歌曲里只有鼓手陪着你们,想想会怎样?

在各种情景下随便给一个优秀贝斯手弹一把不论好坏的贝斯,都能发挥好。
“不是跟吉他一样,随手拿一把便能弹到不错了吗?”

带着#1,#2 的有色眼镜看,观念#3顺理成章地产生了。
Bass 的分类相对吉他来说更多,每个贝斯手习惯也不一样。
在2017 年,Chick Corea Elektric Band来香港演出时,我特地去拜访贝斯手John Patitucci,他对我影响非常大。

聊天时,John 说在Stanley Clarke,Marcus Miller,Victor Wooten -SMV音乐会的后台,Marcus Miller让他弹自用的Fender Bass,但他完全弹不了。
因为弦距很低(对John来说),John的本身弦位比较高,而且弹得比较有力。
John Patitucci也是人(还是最接近神的人)
难道你会跟他说”为什么你弹得不好呀?”
“演奏水平高弹所有Bass不都是一样吗?!! ”之类的话吗
-假若你真要说的话,请直接跟他说英文,谢谢!

所以,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不论便宜还是贵,如何操作一件乐器首先要知道乐器本身是什么状况。
好乐手其中一种宝贵价值就是要知道乐器不同条件下怎样自我调节去配合它!
有些时候可能要多付出多点才能做到想要的效果;有时可能少些, 可能琴本身较易控制。
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弹法和套路拿到他们想要的效果,但是不弹Bass的人很多是不会理解我们在调音和找适当在控制上要做什么的(因为他们觉得贝斯反正就只有低音和伴奏作用)
当我们找到这件乐器的特性,优点在哪里。不代表你立即完全凌驾这乐器。还要看实际情况——用作伴奏还是其他用途?
有些时候甚至会发现弹起来真的不舒服,甚至引致手腕和虎口部位疼痛。
所以,如果真弹不了,就不弹吧!
(不要因为满足不到其他人而产生挫败感)

最后,以上这些无知、无心的话很容易把贝斯手的价值拉到很低了。这种感觉就是“眼泪往肚里流”,弹Bass也就这样变成一件悲哀的事……
Bass手的心态是复杂的。
常要以supporter(“伴奏者”)的角度去伴着其他乐手、听他们做什么,给他们什么,最后好像是变成了大家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大家可曾反过来想吗?
如果把这种音乐中交流的情况,类比于人与人沟通上,是否太自私?

最后打一个小广告:对贝斯学习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加微信iyarocker,可以加入贝斯互助交流群,获取干货文章与精品贝斯教学
(请备注“b站贝斯”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