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语言】赫夫卡语 第一章 总述、音系
前言
这个专栏与其说是介绍人造语言语法,不如说是探索人造语言语法的不定期记录。对这门语言,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关于它的描述就不像之前的曼都语一样坚定,而时常会摇摆。
另外,自这门语言的概念从我脑海诞生起,我就隐约感觉它与前一门语言相比更加自由,也更加受束缚了。我不知道最后这门语言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就让时间见证一切吧。

关于赫夫卡语……
赫夫卡语(曼都语:Hefka;赫夫卡语:a-Chafkat)是以亚非语系为主要参考对象创造的人造语言。主要使用赫夫卡文字书写,也有部分使用者用曼都小字拼写。设定为赫夫卡兽人联盟使用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弗里方的通用语言。以赫夫卡语为母语的使用者预计有100-150万人。主要有三大方言区:拿姆舒尔(a-Namshur)方言区、珀勒特(a-Porhet)方言区和阿苏斯(al-Asus)方言区。
赫夫卡语的名称实际上来源于赫夫卡兽人联盟。赫夫卡兽人自称a-thartud,意思是“能思考的生物”。
赫夫卡语预计有两大特色:一是参考亚非语系构建的templatic morphology(目前我还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翻译),就是大家较为熟知的阿拉伯语及一众亚非语系语言的构词方式:以几个辅音字母为词根(通常是3个,也有4个),在辅音中安插元音达到屈折的目的。二是名词被划分为动性和静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针对动词、形容词等词类的语法系统。

音系
赫夫卡语共有5个单元音,两个双元音和28个辅音。
元音
单元音:a /a~æ/, e /e/, i /i/, o /o/, u /u/.
双元音:ay/ey /ai~ei/, aw /au~eu/.
辅音
塞音:p /p/, b /b/, t /t/, d /d/, k /k/, g /g/, q /q/, `/ʔ/;
擦音:f /f/, v /v/, th /θ/, dh /ð/, s /s/, z /z/, sh /ʃ/, kh /x/, gh /ɣ~ʢ~ʕ~ɦ/, ch /χ/, h /h/;
塞擦音:tz /ts/, j /dʒ/;
鼻音:m /m/, n /n/;
边近音:l /l/;
颤音:r /r/, rh /ʀ~ʁ/;
近音:y /j/, w /w/.
注:
“~”表示该波浪线连接的两个音素属于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
在实际书写时,为防止混淆,可以使用撇号(')将两个辅音断开。如rh和r'h。
双元音的本质是单元音与近音的结合,理论上应当视为CV(V泛指元音,C泛指辅音)的组合。但部分方言可能出现该元音兼并为单长元音的情况,如ay/ey发音为/e:/,qw发音为/o:/。因此还是将其称为双元音。不过在基于拿姆舒尔方言构建的共同语中暂不考虑。
音位的其他设定
元音的条件变体:在q, gh, ch, h, rh后,a发音后移为/ɑ/;在q后,u发音为/ʊ~ʊə/;
辅音p和b的擦化:类似于希伯来语。但擦化条件更加严格且普适:当p/b处于类似于VpC, VbC的结构时,一般会擦化为f/v。为与原本存在的f/v区分,p/b擦化得到的f/v用ph/bh表示。
清塞音的送气问题:清塞音是被允许送气的,且人们经常这样做——尽管不送气才是正规读法。频率而言,词首的清塞音送气频率更高,p, q的送气频率远高于t, k。

重音
赫夫卡语单词的重音一般位于两类位置:一是第一或第二音节,二是倒数第一音节。前者多见于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等;后者多见于动词。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