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孙权 字仲谋

2022-06-29 17:49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孙权 字仲谋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后汉司隶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战国时齐襄王田法章之后裔,故为东汉末名门法氏之后。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并非善于用人之辈,法正感到自己怀才不遇。
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劝说刘璋与刘备交好。法正被任命为使者出使荆州,请刘备入蜀伐张鲁。法正观察刘备有雄才大略,于是向刘备献策,建议其谋取益州。刘备应允,随即率军入蜀。不久后,张松因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与刘璋正面决裂,向成都进兵,军势所至,势如破竹。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得益州后便自领益州牧,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任用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2],同时间兼任地方官和京官,首都太守兼总参谋长(谋主)。此时法正得势,开始对以往曾轻视或陷害自己的人进行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向诸葛亮举报,但诸葛亮素知法正甚得刘备重用[3],遂不言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建议刘备夺取汉中,刘备接纳此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兴势山山麓扎营,与率军前来的夏侯渊部对峙。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趁夜轮番进攻广石。张郃率亲兵搏战,虽然没有丢失据点,但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夏侯渊将精兵分拨一半去支援张郃,自己继续固守南线。随后刘备派兵偷袭走马谷,放火烧毁了曹军阵地前的防卫工事鹿角,夏侯渊亲自率四百军士出营救火、修补鹿角。此时,法正看准时机,见夏侯渊正处于劣势,提议全力进攻夏侯渊,刘备遂命黄忠居高山上奇袭临下从后方擂鼓突袭,夏侯渊措手不及被斩杀,曹军溃败。不久,曹操亲征,听闻是法正献计取汉中,因而感慨不已叹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曹操积月不拔,亡者日多,不得已而引军还。刘备占据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然而法正翌年去世,享年四十五岁。刘备为其连日哭泣,谥曰翼侯。
后来刘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群臣大多进谏,皆不听从。结果大军战败,退回白帝城。诸葛亮感叹道:“若法正还在,便能够制止皇上,使不行东征;就算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统帅 C
(孙权藉父兄之资,负江海之固,每提数万之众而兵折于外,未敢争盟上国,竞鹿中原,自守未馀,何足言也。)
武力 C
(孙权便马善射,常亲射虎。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
军谋 C
(孙权委瑜肃之良图,纳蒙逊之妙算,遂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智略 A
(孙权承父兄之烈,尊礼英贤,审机察变,破操乌林,禽羽荆州,遂奄有荆扬,今年出濡须,明年战合肥,嶷然势常北向,而以守为攻,称臣于魏,结援于汉,始忍勾践之辱,终为熊通之谮,保据江淮,奄征南海,卒与汉魏鼎峙而立,先起而后亡。观其反覆倾危,惟利是视,史家以勾践相比,非虚语也。)
内政 A-
(孙权容贤蓄众,量能授器,赋政施役,每事必咨。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故能使江东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而年老之际,愎谏违众,横废太子,暴起大役。群臣以直谏受诛者,如吾粲、朱据等数十人,或至加族诛。自是宫闱之衅,未有至此者也。)
魅力 A-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观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虽令德无闻,而能屈强荆吴,僭拟年岁者,抑有由也。)


全史人物评鉴-孙权 字仲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