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在IUB印第安纳伯明顿分校读交互设计,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HCI/D交互设计精准解读

2020-09-11 12:15 作者:UXD尤克斯国际艺术中心  | 我要投稿


身处在美国中部的 IUB 在交互设计业内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但地理位置和学校综排也让诸多学生犹豫不决。那么在 IUB 学 HCI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申请这类综合院校时,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此次讲座面向计划申请美国 HCI 项目的同学,尤其是转专业的学生,希望帮助大家对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IUB HCI/d 研究生项目校友,在国内中大厂均有数年工作经验。对于学生如何包装申请、撰写文书以及跨专业学生零基础制作交互设计作品有自己的心得。

01 学校介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IUB或者了解这个学校,概括地来说,IUB是一个两年的STEM项目,这个项目需要修满36个学分才可以毕业,平均下来每学期有三门课。在排名上算是第二梯队的HCI项目,每届大概有来自美国、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40个学生。这个项目本身已经有20年左右的历史,在业内还是有一定的口碑。如果让我用四个词去形容我在IUB就读的体验,那就是团结、友好、团结、紧张。

1.团结

团结指的是Cohort Culture。左边的这张图是我们在HCID的Studio里面进行讨论、分享的场景,右边这张图是我们在过春节的时候,邀请了整个项目所有的同学一起进行剪窗花之类的活动。我非常喜欢IUB项目,Cohort Culture也是我们项目一直有意识在提倡的,不管是在读的学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师哥师姐,也不管是中国的同学还是外国的同学,如果我们有机会能够帮助到彼此,大家都会义不容辞地去帮助。

这一点在我们找工作时感受的尤为真切,一方面我们会不定期地组织Designer Handout,就像左图的形式一样,我们会邀请已经工作的校友来介绍实际工作的体验等在课堂里无法了解的东西。另外一方面,由于我们的项目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校友基本上遍布各个公司,在找实习、找工作的时候也能够非常容易的通过内定或者各种各样的校友网络去跟他们联系,请他们帮忙内推或者给简历和作品集提建议等。

我也和其它学校的同学交流过,我发现在我们的项目里,Cohort Culture确实算是做得非常不错的,我当时也是因为非常喜欢这一点所以选择了IUB,因为我觉得做设计本身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过程,大家平常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对于设计师的成长是一个很好的过程。其次是因为大家作为国际生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果能有一个这样的环境能够互相帮助,大家就可以更快地融入校园、融入到社会当中。

2.紧张

第二点是紧张,虽然我们每学期只有三门课程,但Workload非常繁重。右边这张图是当时我们的一个同学在赶期末的时候,他交完作业马上瘫倒在地毯上了。

所以虽然我们课程少,但是项目的内容非常繁重,特别是第一学期的时候,有时候同时要做两个项目,每周都要进行项目汇报,而且每一周都会有几十页的Paper要读,当时加上找实习,部分同学还有助教工作之类的事情。所以第一学期的时候,大家基本上都是两三点钟才能睡觉,即便是到了后面的学期,大家依然非常紧张,因为每一个节点都有新的事情、新的任务去完成,这可能是美国读研的一个常态。

3.严肃

严肃指的是对待学术方面的认真态度。左边这张图是同学在做白板挑战时候的分享,右边这张是同学在做毕业Capstone的时候做的用户测试。前面我有提到我们每周都会有一到两个的Presentation要做,除此之外我们平常也会做其它的练习,比如Art Critique或Whiteboard Challenge等。

我能感觉到虽然很多同学他们平时在生活里面比较Chill,但是在做练习的时候都非常严肃。功利地来讲,因为这些东西在我们实习、找实习或者找工作的时候都可以直接用到,比如白板挑战或者Art Critique是找实习、找全职的时候公司必考的环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大家都是非常喜欢设计的人,我们平常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的,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除此之外,第一学年里也会有很多的学术Paper要去读、写,这也是我们项目的一个特色,我们非常注重从学术论文中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也能够帮助我们去了解最前沿的设计研究领域中的大师,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也可以帮助我们从更高层次去思考设计。同时这种训练在我们期末写论文,或者有些同学之后想做Research或者想去读PhD的时候,都可以帮助大家养成比较规范的学习习惯。

4.活泼

在这边的生活是比较活泼的,虽然Bloomington是美国中部的一个农村,没有纽约或者湾区的生活来得精彩,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私下里都是非常活泼的。左边这张图是我们的两个教授,他们平时也会跟我们一起参加线下的聚会、活动等。右边这张图平常非常常见,就是大家会在酒吧里一起玩或者在线下玩桌游等。

我的感受是,在美国读研究生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就是学会给自己找点乐子,因为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维系和朋友的关系,跟不同的人Social,更重要的一点是排解在读书过程中的压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外国的同学,他们会尽力在周五或者周六把所有的作业完成,周日一定会空出来一天去进行各种放松的活动。有一句话叫做“Work Hard,Play Harder”,我觉得这对于所有读研的同学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02 专业课程设置

IUB的课程设置我个人是觉得非常合理的,首先它是一个两年的项目,总共有四个学期。第一学期和第三学期基本上都是必修课,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基本上都是选修课。而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在进入新环境的同时快速搭建学习的框架,不至于因为选错了课而导致第一学期产生比较差的体验。

1.第一学期

在第一学期,我们一共有三门基础课Interaction Design Practice、Meaning and Form of HCI、Foundations of HCI。

•Interaction Design Practice

Interaction Design Practice我们通常简称为IDP,这门课经历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创始教授教的模式,整个课程以六个小项目完成,大家会用两至三周的时间完成一个项目,每个项目都会从简单到复杂,涵盖了设计的各个方面。

这些项目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会有二年级的学生来当大家的Mentor去指导最后的结课项目,最后一节课是以做Presentation的形式去结束的。这样的好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从各方面快速的了解产品设计业绩,以及快速地和不同的同学磨合。

另外一个版本是现在的系主任Jeff教的一个模式,基本上是和一个企业合作,用整个学期的时间和同一组队友完成一个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挖掘一个项目。但是不好的地方是战线太长,容易导致我们做到后期会非常疲劳。

在这里我可以补充一个小八卦,因为系主任Jeff下学期会去别的学校任教,接下来的课程会以什么样的版本出现还不确定。所以可能下一届新入学的学生,才会知道课的新版本是怎样的形式。

这里我们可以先看到一个例子,这是当时我们和一个叫Lucid Chart的企业合作,用了几周的时间做了一个Template Picker工具,这样的项目我们是可以放到自己的作品集里面的,对于我们在第一学期找实习的时候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Meaning and Form of HCI

第二门课叫做Meaning And Form Of HCI,教这门课的教授是学摄影出身的,他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加拿大人,上课的形式就是我们会选择不同的话题,根据选题组队完成一个项目,每周我们会用Presentation的形式汇报项目进度。之后在中期会有一个中期视频和小报告,期末也会有一个视频,如果有机会,还要把它做出一个可以交互的原型,同时也会有一个类似学术报告的Paper。

我觉得这门课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基本的视觉审美能力。上图是当时一组同学做的一个实体的交互装置,目的是帮助大家通过很小的捐助产生很广泛的社会影响,当时这一组同学的设计获得了一个奖,我觉得非常不错。

这门课的好处就是选题非常自由,很多同学都会利用这门课做出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不仅仅局限于Digital App的界面,包括装置、甚至是AR、VR或者装置艺术都是可以的,这些都是被允许的。

•Foundations of HCI

第三门课Foundations Of HCI是一个比较学术的课程,主要讲述HCI这门学科的基础,教授整个学期会带领我们读40篇左右的学术论文,从科技大全讲到Test Computing等等。虽然是理论课,但是教授本人非常风趣幽默,可以把很深奥的理论讲得非常浅显易懂,同时也会夹杂学术界的八卦,让学生提起兴趣。

这门课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结束后都会有一篇小论文需要大家撰写。我觉得上这门课的好处是能够快速了解HCI领域内的基本理论以及前沿知识,同时跟同学们在课堂的交流中也能够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通过论文的撰写培养我们良好的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和帮助我们了解这样的一个规范,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锻炼我们英语写作、英语表达的能力。

具备这样的能力后,对于我们找实习和找工作非常有益处,因为之后在实习面试时,很多面试官会问你对设计领域的理解和看法,到那时课程的内容是可以直接拿出来讲的,面试官会觉得你对这个领域非常关心,同时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我觉得虽然它是一门理论课,但同时也是非常实用的。

2.其他学期

•第二学期

在第二学期,有一门必修课程叫做Interaction Design Methods,这门课基本涵盖了目前业内主流的用户研究方法和设计理念,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前半学期,我们每周会讨论一类的Research方法并配以相关的案例或者论文,然后大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后半学期我们会用教过的方法做一个Research项目。

但是上一届由于疫情的关系,大家后来没能做项目,最后的产出形式是做了一个Methods Book,让他们写每个方法的归纳总结以及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等等。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归纳方法,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以后在工作当中可以回过头看一看、了解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对于一个新的设计师来说,是一门非常好、可以快速入门了解设计方法的课程。

在这个学期,学生还可以选择两门选修课,大家一般都会选Design Strategy、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以及Design Theory等,这些课程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三、四学期

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课程相对更加自由,这一整个学年是以Capstone来贯穿的,第三学期是做Capstone 1,第四学期是做Capstone 2。它们的区别是第三学期的Capstone是以做Research为主,大家发掘问题、了解问题、定义问题,而第四学期更多是在设计、搭建原型型方面进行加工完成。

除此之外,第三学期的Experience Design也是和企业进行合作的,我觉得第一学期和第三学期都有不同的课程是和企业合作的,这样的好处是帮助我们在第二学期找实习或者在第三学期找全职工作时,作品集里能够有比较实际的跟企业合作的作品,相比于那些比较不落地的项目而言,这对于我们找实习、找工作的时候非常有用。

03 申请建议

当我们提到申请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很多申请材料,比如本科成绩单、托福、语言GRE、作品集、推荐信等等。那当我们在说录取的时候,我们究竟说的是什么?以IUB举例子,IUB录取的学生背景非常Diverse,非常多元化,除了常规学建筑、CS的学生以外,也有学音乐、电影的学生被录取。

在录取的过程中,老师看重的不仅仅是申请者在UX方面的背景和经验,更看重的是个人能力以及独特性。在申请的过程中,老师非常希望学生能够为学校的项目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声音和视角。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重新审视申请材料,我会将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本盘,一个是加分点。

1.基本盘

基本盘讲的是硬件能力,比如托福、GRE、本科成绩、毕业证书以及推荐信。IUB在网站上会要求托福在100分以上,但往届录取的学生中也有托福只有九十几这样的成绩,所以托福100分的要求不一定是硬性的,但当然也是分数越高越好。

而GRE学校更加没有硬性的规定了,在我知道的被录取的同学里,他们有些GRE的分数是在三百几或者三百一十几这样不是特别高的分数。据我的了解,在录取的过程中,老师对GRE的分数也并不是那么看重,所以这样一个成绩,我个人认为达到了一定的标准线就可以了,不用一味盲目刷高分。当然有学校对托福会有比较高的要求,甚至会有小分的要求,如果要申请这样的学校,达到它基本的线是最好的,但是达到之后不用再一味追求高分。

同时,还有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推荐信等。本科成绩单是在我们申请的时候已经落定的东西了,所以在申请的时候是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的。关于推荐信,理论上来是要求第三方撰写,但中国很多是学生自己起草然后老师改一改,由老师寄送的,这些美国院校的老师也知道,所以如果不是业内的大牛写的推荐信,推荐信方面它的加分项不是特别的高。

2.加分点

加分点我觉得是在这三个文书材料里面:个人陈述、作品集、简介,这三个都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个人陈述可以很好地帮助教授了解你是怎样一个人,这是你自己最可以掌握的一个材料,在写申请的时候,是要花很多心力撰写的,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学校、不同项目进行细致定制化的修改。

第二点就是作品集,作品集是很多项目的敲门砖,有些项目可能不要求,但是IUB是要求你有作品集的,同时它要求你用PDF的格式进行制作。我个人感觉在作品集中,很多同学会觉得里面一定要放非常高大上的项目,非常强的或者拿过奖的项目,但其实这也未必是多么大的加分点。

如果你在作品集里面装了监控的插件,你可以看出每个学校的老师花在你作品集里面的时间只有一、两分钟左右,长的最多也不过五、六分钟左右,老师很少会特别仔细看作品集里的每一个细节。

那么他看的是什么呢?他看的首先是整体的感觉,其次他会点进你第一个或者第二个项目里了解一下你的整体设计能力以及你的设计流程,最后看一下产品的项目产出是什么。如果他对你稍微有一点兴趣,他会看一下自我介绍的页面了解你除了做设计,还有哪些闪光的点是可以被知道和被挖掘的。

我觉得简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它能够让老师快速了解你有哪些经历、是怎样的一个个体存在。而且除了申请的时候会用到,之后我们在找实习的时候也会很快用到这份简历,所以在我们申请的时候就要打好基础,好好做准备。

3.如何合理利用加分点

•了解自己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加分项,我们要怎样的加到分?首先我觉得是要了解你自己。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访谈的方式去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竞品分析了解产品的定位,但我觉得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申请过程中。

通过访谈,我们可以先问自己,你是如何理解交互设计的?你为什么想学交互设计?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不断发问去挖掘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为我觉得申请不仅仅是为了有个学校读而已,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我们是怎样的人,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人,申请学校只是找到正确的跳板,帮助我们早点实现梦想。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申请过程中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在申请时我们相对于其它的竞品,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在申请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我知道有的同学会担心自己不是相关专业,或者缺少相关实习和工作经验。我觉得大家往往会放大自己的短处而忽略了自己的独特之处,实际在录取的时候,老师和教授非常欢迎不同背景的学生,因为这样才会给项目带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的方式。

所以我们在申请中要做的是不断的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加以利用放大。大家看微博或者是看娱乐新闻都会了解到,例如我们常提到某某明星非常喜欢立人设,这个道理在申请过程中也是适用的。因为我们在申请过程中要打出自己的人设,让老师从几千个申请的学生中记住你并且喜欢你,这样我们的申请就成功了一大半。

•包装自己

在了解自己之后,我们要做的包装自己。我在帮助同学做申请时,包括自己之前做申请的时候,我了解到很多同学会将申请材料分开对待,比如有的同学是先做作品集再写文书,之后再比较潦草地准备简历。我的感想是申请材料不是一个一个单独的文件而已,我们要把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要把它打包成一个整体,通过整体去立体地展现作为候选学生的一个形象、特点。

比如简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展现我们过往的经历,文书则是可以通过更加感性化的方式讲述我们对于申请项目或者是对交互设计的感触,作品集则是从更加具象的方式以及更加理性的方式展现我们的设计思维、设计思考。我觉得不同的申请材料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要合理利用每一个申请的材料丰富我们自己的人设。

除此之外的包装小Tips,比如我们在做设计项目的时候,会有地方有Design Guidelines,这在申请中也是同样适用的,比如我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尽量让简历和作品集的风格保持一致。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简历里主色调是红色的,但是你的作品集里又都是蓝色的,这样教授在看的时候会觉得非常突兀,如果你的主色调、你的品牌色是一致的,老师从看完你的简历通过简历上的链接打开你的作品集,会给他留下一个非常一致的感受,而且在统一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加强我们的人设给老师留下的印象,这个就是包装自己的一个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比如我们简历中提到的项目可以在文书里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推荐信里以第三方的口吻来进行佐证,提及你自己不方便说出的话,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让自己的形象在申请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丰满起来,从而可以在众多的申请的学生当中脱颖而出。

04 申请流程

•项目介绍

Master of Science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esign

人机交互设计

Master of Science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esign (HCI/d) is a unique graduate experience that creates design professionals who will shape the future of design. It’s an intensive two-year program that teaches students to shape new media, interactive tools, artifacts, and systems.

  

•Deadline

•申请材料

1.Application Fee $70

2.Transcript (all school attended)

3.Personal Statement

4.Resume or CV

5.Three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6.TOEFL

7.Portfolio 作品集

8.Publication list, if applicable

9.Writing sample, research paper, and/or essays

10.GRE



更多在读体验以及其他海外留学的资讯可以关注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分享或者添加小助手,还可获取讲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对于设计初学者,完成从0开始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习过程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有了大量的积累,才能在脑海里建立素材库,这些素材库能帮助同学们完成最初的设计想法积累,基于这样的基础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最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集。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费拿!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取:

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学院是尤克斯国际旗下的一家专注于交互、服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

本文版权归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我在IUB印第安纳伯明顿分校读交互设计,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HCI/D交互设计精准解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