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太空》倾向性用词赏析

《文明:太空》(Civilization: Beyond Earth)是一款由Firaxis Games开发、2K Games发行的科幻回合策略游戏。游戏虽然为文明系列第6部作品,但基于文明5引擎创造,其地图、策略、玩法均与文明5相类似。与以往文明系列游戏不同之处在于,《文明:太空》第一次将文明系列的背景设定于未来世界,在科幻背景下探讨人类各文明间的合作与斗争问题。本作被玩家们亲昵称呼为文明:滚出地球,真是实至名归,因为无论从什么意义上来看,它都无非是把地球上人类那一套玩法搬到了太空中,至于人类都能跨恒星际航行了,为什么到了目的地后还局限在同一颗行星上互相抢地盘过家家,这就得问2K Games的上帝们是怎么想的了。

虽然实际游玩起来让人感觉不过是文明5套了个科幻的壳子而已,但游戏中一些未来文明的设定以及未来人类星际移民后如何与异星环境相处的模式非常之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引人深思。然而,游戏玩法的单一与枯燥并未充分发挥设定上的优势,无法引发人们在玩完游戏后开展进一步的哲学思考,只是把这么好的设定背景仅仅当作背景,这一点甚为可惜。《文明:太空》的PC版于2014年10月24日发行。作为《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精神续作,IGN给出了7.9的分数。IGN的表扬集中在游戏设定的创意上,负面评价则直指讨厌的异星生物与并不突出的领导者个性,这也符合全球玩家群体对这款游戏的总体印象,合格,但不优秀,更谈不上伟大。

《文明:太空》的构想及玩法均源自前作《文明V》,两部游戏玩起来非常类似,如果刨掉瘴气收集器、意识上传、星球环境改造等科技名词以及酷炫的建筑和单位造型,玩家完全可以将其作为文明5的一个超级MOD来看待,无论建设城市、城市发展、文明领导者、回合进度,还是科技树(本作中改为了科技网)和改造升级等玩法,和文明5几乎一模一样。熟悉的六边形地图和战棋式玩法,只不过外星生物代替了野蛮部落、石油铀矿和浮石代替了金矿铁矿和煤炭、解放之门代替了大金字塔,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文明系列的新手玩家,都可以轻松延伸想象到传统文明系列的玩法是什么样子。

前作中,玩家需要选择一位历史人物作为文明领导者,而这些历史人物均基于真实历史设定了个人性格。但在《文明:太空》中,玩家需要选择的则是开展异星殖民的赞助商,这决定了殖民队伍、探险队、太空船、机组成员的特性,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前期优势,有的是多两格土地、有的自带建筑工人、有的则是自带探险队或部队,选谁取决于你的战略选择,是种田流还是机械化抑或是城市化。初期一连串的正确选择可以为中后期的暴兵、开荒带来巨大的优势。不过就如IGN所指出的,这些赞助商的重要性似乎比文明5系列中的领导人低了些,而且每个人都没有啥鲜明的性格,让人觉得他们都是AI控制下负责联络工作的普通NPC,类似星际中的人族副官,而不是集合这个文明特性的缩影。

科技树对于游戏后期单位战斗力具有显著影响,以往文明游戏中出现的线性科技树被更先进的“科技网络”所取代,每次加点只能选择一个方向,点开基础科技后才能解锁后续的支线技术,直至科技网络边缘的超级大杀器。初上手的玩家往往面对整屏幕的复杂科技名词无所适从,但是相信我老伙计,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打开文明百科,这只会让你劝退,放弃点击下一步的打算,最好是选最低难度和资源丰富的小地图先过上一两个回合,搞清楚各个倾向性、社会优势、隐秘任务、胜利结局的特点与各个文明单位特性,否则你很难通过大堆大堆的文本说明搞清诸如“超越方程”和“马尔可夫系统”之类的东西在战场上究竟是用来干啥的。

《文明:太空》背景设定于未来,随着地球因为一次被称为“巨大错误”的未知灾难而变得不适居住,人类需要进行太空旅行并在外行星创建殖民地。玩家将前往宇宙某处的目标行星开展探索和殖民,可选择丰饶,天空城,真菌为三种世界类型,城市可以建立到外星和前哨战。说到探索未知,就想到了诺亚方舟与流浪地球,说到底灾难来临之际是造几艘船跑路还是全体搬家,反映了航海文明与农耕文明思维方式上的根本不同,更反映了不同文明主体在民族性和世界观哲学上的根本区别。

"倾向性"作为《文明:太空》背景设定中的点睛之笔,可以说是科幻作品中的一个极为重要及用途广泛的哲学思想。倾向性原词为affinity /əˈfɪnɪtɪ/名词,意为亲切的、亲和力、任务共用性、类同,柯林斯英汉双解词典给出的释义为If you have an affinity with someone or something, you feel that you are similar to them or that you know and understand them very well. 例句为He has a close affinity with the landscape and people he knew when he was growing up(他对他成长过程中所熟悉的景色和人们有一种很强的亲切感)。在这里翻译成倾向性,是想说明不同的文明所选择的发展方向不同,但有可能有一批文明均认同其中某一种观点或几种,相似的认同与信仰使得这些文明之间具有了天然的“亲和力”,于是他们具有相同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可以是信仰上的,可以是思维方式上的,也可以说在某些意义上,是“意识形态”上的。

倾向性分为三种,分别是harmony, supremacy, purity,对应中文分别译为:和谐、至高、纯正,玩家能以不同的倾向性组合方式赢得游戏,也可以一种倾向性杠到底。当游戏过程中你的某个倾向性过高时,会得到其他倾向性文明领导人的吐槽,例如你选择至高(把人改造为机器并上传意识),你会被纯正(纯种人类)文明骂道:“你这是忘本”、“失去人性,失去很多(误)”等等,骂法不一,取决于你们之间结盟、贸易还是宣战。而这三种倾向性,基本涵盖了人类在面临一个完全不同于地球的新行星时,所能想到的适应和改造它的基本方向,其中每一条都可以拿出来写一部科幻小说了,然而就这样被制作组简化成了三种意识形态。

和谐(harmony)倾向性旨在理解和主动融合外星球的外星生态,面对全然陌生的异星动植物与自然环境,通过身体植入、基因改造等手段,与本地特点深入融合,使人类殖民者自身变成外星生态环境的一员,主动改造自身、主动融入异星。如果你在游戏中选择和谐倾向性,则你的领导人身上会发生显著变化,皮肤逐渐变成异形生物的灰绿色,眼球开始发出类似于宝蓝色的谈谈光线,你驯服野生外星动物为你作战,适应并灵活运用瘴气作为能源与药物(是的这东西能杀死普通人类,却能为和谐士兵恢复HP),你的建筑物变得光滑、隐蔽,泛着诡异的异星色彩,游戏最后,你的人民会拥有全新的身体与思想,你会和他们进化为迥异于人类的全新种族,达成“超越”的胜利结局。和谐的原词为harmony /ˈhɑːmənɪ/ 名词,意为融洽、和谐、和平共处,柯林斯英汉双解词典给出的释义为If people are living in harmony with each other, they are living together peacefully rather than fighting or arguing. The harmony of something is the way in which its parts are combined into a pleasant arrangement. 例句为: ...the notion that man should dominate nature rather than live in harmony with it.(…人类应当支配自然而并非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从这些释义来看,将这个倾向性译为和谐是很恰当的,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种主动融入异星环境的生存哲学与思维方式,既然我不适应你,我就主动改变自己融入你,从而达到与你融洽共处的目的。至于倾向性中的太极图标,无论西方人对我们的文化有着什么样奇怪的误解,笔者还是认为这个标志用的很传神,用地球原生文明的思想联系着新世界的拓荒者们,但是他们最终实现的“超越”即进化究竟是真正的进化吗?或者称其为“异化”更合适呢?

至高(supremacy)倾向性选择相信并彻底依赖于先进科技,这种倾向性会充分利用高技术手段提升自身能力,在战斗中活用高效率的不同种单位互相扶助,在相邻单位附近时获得攻击力或防御力的加成。由于至高文明过分依赖先进技术,他们走向了与和谐文明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即人类与机械的融合之路。在至高眼中,异星环境如此险恶,到处都是致命瘴气与外星生物的攻击,人类脆弱的肉体需要依附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才能生存,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些高技术设备植入自身并替换身体的各个部分呢?这样不是少了很多麻烦么?硬件部分坏了就修理或更换,软件(精神、思维)部分坏了就格式化、重装,这不就等于通过科学实现了永生么?于是至高文明大力研究身体改造、机械植入等技术,终于,他们在身体完全机械电子化后走到了最后一步——意识上传,并用冰冷的电子音宣读了那句著名的口号“此版本更新后,所有旧版本的人类形态将不予支持”。此时的新版本人类形态获得了较旧版本简直是神一般的能力,可以永生、更换身体、适应任何环境、任意改变身体形态,甚至可以永远沉溺于虚拟环境醉生梦死享受无尽的精神物质享受。但他们面临的终极问题是忒修斯之船——所有的部件都被替换后,你还是你自身吗?思想被上传到机器后,这灵魂是你的还是这部机器的,思想被格式化并重装载后的思想还与原先的灵魂一致吗?这些游戏中当然不会给出解答,只给广大玩家留下了一个颇具深意的胜利结局,名为“解放”。游戏中,至高文明可以选择建设名为“解放之门”的类似于奇观的大型建筑,建成后可以通过该门快速回到曾经的地球。值得玩味的是,至高文明眼中,旧版本人类被肉体所桎梏是可悲的、是待拯救的,他们是要回去“解放”旧人类的,帮助他们迎接崭新生活的。然而你可以想象一下,突然某一天,地球的天空上出现一个大洞,冒出来成百上千赛博格风格的银白色机械,用呆板的机械音色声称将消灭你旧版本的灵魂载具(身体),将你改造成为新形态的人类,你看到你的家人在改造室里从头到脚被无数道奇怪光线解构并冒着血色雾气消失在空气中,你不得跟他们拼命?于是解放结局出现了至高文明端着枪行走在布满战火浓烟仿如地狱的地球上的场景。这是最值得耐人寻味的结局,地球送出拓荒者是希望他们给苟延残喘的地球带来新生,而他们却最终迎来了死神;另一方面,至高新人类则怎么也想不明白,系统升级有着这么多无法言说的好处,处处落后且行将就木的旧版本人类为什么宁死不从。至高的原词为supremacy /sʊˈprɛməsɪ/名词,意为支配地位、优势、霸权、至高无上,柯林斯英汉双解词典给出的释义为:If one group of people has supremacy over another group, they have more political or military power than the other group. If someone or something has supremacy over another person or thing, they are better.例句为:The conservative old guard had re-established its political supremacy(这位保守派的老卫士已重新建立起其政治上的支配地位);In the United States Open final, Graf retained overall supremacy(在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决赛中,格拉芙保持着全面的优势)。至高这个翻译可谓精确地诠释了该倾向性文明的优越感与咄咄逼人、唯我独尊的霸气,是的,他们拥有被称呼为至高的资本,但是冰冷的机械外壳里盛放的是人性还是其他什么东西?硅电路板上的微电子线路中,流淌的究竟是厚重的思想,还是轻盈的电子信号,这就得问至高自己了。

纯正(purity)倾向性则偏向于古典主义、保守主义、孤立主义,他们对改造自身不感兴趣,无论是生物改造还是物理改造,他们所向往的始终是旧地球的荣光,他们所希冀的始终是将异星建设成为第二个地球。纯正倾向性在游戏中拥有威力强大的防御设施及多种多样的行星地球化重型机械,为旧地球人努力建设新家园是他们未曾改变的初心。从各种意义上来看,纯正文明都是最正统的人类代表,他们苦苦地对抗异星恶劣的生存环境,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变异同胞们的误解与攻击,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抱着同样坚定目标来到遥远新世界的人类同胞一个个变成了那副鬼样子。游戏中的纯正文明领导人穿着地球的传统军装,佩戴着象征荣耀的勋章,技术只是他们赖以生存并加以运用的手段,并非根本目的,而异星诡异的浮石与泛着磷光的沼泽始终是需要加以清除和改造的对象。纯正的原词purity /ˈpjʊərəti/ 是最接近游戏本意的,也是只需直接翻译即可的,牛津词典释义为:the state or quality of being pure 纯洁;纯净;纯粹。例句为:The purity of the water is tested regularly(水的纯度定期检测);spiritual purity(心灵纯洁)。纯正的结局为“应许之地”,非常诗意和浪漫,旧地球人终于等来了曙光,他们祖先中最富有勇气与智慧的探索者的后代们践行了许诺,为留下来承受苦难的他们带来了崭新的家园,他们带着不敢置信的赞叹声步出传送门,面对遥远异星上的碧水蓝天与摩天大厦天际线流下了眼泪。但是,大团圆结局的背后,会不会又是另一个轮回呢?人类继续走上发展——破坏——移民的怪圈,最终变成破坏行星环境的一群宇宙蝗虫呢?究竟如何才能维持发展的同时不失去人性,在这三种倾向性背景下,向我们提出了终极质问,也许,这才是文明:滚出地球最引人深思的地方。(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