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有个不定时炸弹,您知道吗?
有多少人认为头痛脑热忍一忍就好了?
然而有一种头痛却没那么简单!
突发剧烈头痛、伴随恶心呕吐
很可能是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

近日,家住江宁区的李奶奶在家玩手机时突然站立不稳跌倒在地,后脑勺重重地撞在地上。李奶奶爬起来后发现没有出血,也就没有去医院。
这一次跌倒后,一开始李奶奶只是感觉意识有些模糊,自发言语减少。可仅仅过了一天,李奶奶意识水平突然明显下降,家人试图和她说话,她也不回答,甚至还出现剧烈头痛,大小便失禁,喷射性呕吐的情况!
家人赶紧将李奶奶送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急诊就诊。
逸夫医院急诊为李奶奶进行颅脑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是指脑部动脉血管壁的异常突出部分。这种突出部分类似于气球,常常位于动脉分叉处。脑动脉瘤通常是后天形成的。大多数脑动脉瘤是无症状的,但一些可能逐渐增大并发生破裂出血。
1.出现这些症状务必引起警惕!
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症状包括:

剧烈头痛: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通常被描述为“爆炸性头痛”。
恶心呕吐:头痛伴随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症状。
意识障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严重后果

当脑动脉瘤破裂时,血液瞬间大量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引起以下严重后果:
脑压增高:由于大量血液积聚在脑脊液中,增加了颅内压力,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
脑损伤:出血可能会损伤脑组织,导致脑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血管痉挛:出血会引起脑血管痉挛,进一步减少血流,加重脑损伤。
3.如何预防?
虽然脑动脉瘤的形成通常是先天性的,但一些措施可以降低患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脑部检查,特别是如果家族中有脑血管疾病的病史。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控制血压非常重要。避免过度用力: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或提重物,以减少颅内压力。
4.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颅内压力,控制出血,以及预防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开颅手术、药物治疗以及血管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越来越安全、高效。

★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但通过早期识别症状、紧急就医和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与此相关的症状,务必寻求紧急医疗帮助,以确保及时的治疗和康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双向血管造影系统Artis Q biplane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院近期配备了业界最先进的双向血管造影系统,德国原装进口西门子高端双向血管造影系统Artis Q biplane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 德国原装进口顶级双向血管造影系统ArtisQbiplane
本院配备的Artis Q biplane拥有业界最高分辨率的平板探测器,和德国机械化工艺的双机械臂设计,设备性能参数卓越,强大的应用功能可满足医院各临床科室需求,丰富的介入治疗影像引导软件将帮助术者应对各种手术状况,提高手术效率,实现精准治疗,显著提高患者预后。
在神经介入领域,这台Artis Q 搭载三维重建技术,双容积融合等等成熟高级后处理应用技术外,还实现了从结构成像到功能性成像的飞跃,完成了3D到4D的转变。syngo Dyna 4D软件在三维成像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这一维度,使得Artis Q能够动态显示出血流从动脉期到静脉期的整个充盈过程,可以用任意角度的任意时相来观察立体影像,更加清楚的观察血管结构,尤其有利于观察动静脉畸形,帮助术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 syngo Dyna4D显示血流从动脉期到静脉期的整个充盈过程,任意角度的任意时相来观察立体影像,更清楚的观察血管结构,让术者更好的了解AVM多支供血动脉,畸形团里的复杂结构;同时避免与其他血管的重叠而影响观察引流静脉。

△ Dyna4D与MR融合观血管畸形与功能区的位置关系,术中判断AVM结构及血管畸形团。
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体内有金属物体,如动脉瘤治疗的动脉瘤夹或介入栓塞的弹簧圈,行DynaCT产生大量的放射状伪影。这使得分析这些金属物体周围的图像变得困难,金属物体附近是否出现出血或再次出血等并发症的重要信息而影响诊断。syngoDynaCT SMART有效抑制金属伪影,更好的观察栓术后金属周围软组织有无出血或增多。

△ 支持全脑组织观察,对于不同材料均能准确计算,且不丢失金属与软组织分界处的信息。

文立利
男,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卒中中心病区主任。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2010年-2021年工作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曾任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担任江苏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南京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出血性脑血管病专委会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烟雾病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脑血管结构与功能异常专委会委员等多项职务。
目前主刀完成脑血管病的手术逾千台以上,病种涵盖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狭窄与闭塞/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烟雾病/急性脑卒中等。自2018年开始,多次在国内以及省内大型会议上进行神经介入手术直播教学以及手术点评。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5篇,中文核心7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编著撰写4部,荣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获得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三等奖,全军神经外科“涂通今”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神经介入大会动脉瘤比赛第三名,上海浦江脑血管病论坛比赛第一名和全国动脉瘤介入治疗竞赛总决赛第一名等多项荣誉。
专长:
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断,手术和介入治疗。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和脑动脉狭窄以及急性脑卒中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动脉瘤夹闭和烟雾病的血运重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