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排放核污染水 海盐不能吃了我们可以吃这个……

2023-08-24 11:39 作者:橘子聊世界  | 我要投稿


8月24日下午,日本将开始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首批核污染水。根据计划,要在处理过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后才开始排放,17天时间排放首批共7800吨。


 

按照安排,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氚总量为5兆贝克勒尔,约为东电年计划排放量上限(22兆贝克勒尔)的两成。但是,全世界都在质疑——海洋被污染了,人类怎么办?

 

1. 海盐不能吃了,我们吃什么?

人每天都离不开食盐。全世界有七成以上的人口,日常食用海盐。剩下的三成,主要是井盐和湖盐。青海省的湖盐储量占全国85%,被称为中国的“盐袋子”。曾两次“川盐济楚”的自贡井盐,也在当时救活了全国一大半的人口。


 

海盐不能吃了,我们还可以吃井盐、湖盐。而且从品质来讲,曾经有人做过一个比喻,海盐、湖盐、井盐就好比海水、湖水、井水,井盐的品质的最为纯净最好吃的一种盐,杂质最少。

就在昨天,自贡一家国有盐业公司的线上旗舰店井盐产品成交金额一天突破了100万元。平时吃海盐的你,现在不用慌了吧。

 

2. 日本排放核废水,最大危险不止氚!

现在全球最大的担心,就是核放射性元素和物质进入海洋环境。

从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到2021年日本决定排海时,核污染水累积了约138万吨,每年都在递增。到今年,1100多个储水罐基本上就没有储存空间了。再加上日本从未披露真实数据,估计现在已经有150万吨核污染水了,排放时间可能长达30到50年。

自始至终,日本一直做出“排放问题主要在于氚元素”的误导,但全球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核污染水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是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掉的。


 

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生态环境后,氚可能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半衰期约5370年,碘-129半衰期更长,长达约1570万年。碳-14会在海洋生物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海洋,还会是海洋吗?连地球,都会成为核废水潭!!!

 

3. 海鲜不能吃是小事,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或是毁灭性的!

国内外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区域。三年后,美国、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到全球海域。而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是不是必须排海?NO!日本专家组曾发布报告,提出过注入地层、排入海洋、蒸汽排放、电解释放、固化填埋等五种方案。最终,日本选择了成本最低,但却对全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日本此举将构成典型的海洋环境污染行为,应承担相应的国际法责任。因为国际社会迄今为止,将核废水排入海洋这一做法史无前例。

可以预见,作为一个海洋岛国,核污染水排海,首先被反噬的,将是日本!

那么,日本核污染水将怎样影响人类?


1】海洋污染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在北太平洋环流和副极地环流的双重作用下,用不了多久,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


2】生物系统污染

核废料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而废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排放入海后会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并随食物链迁移、积累和逐级放大。


 

3】生态系统污染

其实,最为可怕的,是日本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国际社会无法真正参与共同防治。其次,最大的潜在威胁在于,半衰期动辄数千年的放射性元素,真正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随着海洋系统、大气系统,通过洋流、生物、雨水、气流等影响内陆、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甚至造成生态污染和破坏,这才是最可怕的。

但是,相信这么多年,我国的专家学者早已对此有所研究,在日本核废水排放后进行监测、预防,是必然的课题,公众能做的,是相信国家的作为,及时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你说说看,核污染水排放,你觉得和你有关系吗?

日本排放核污染水 海盐不能吃了我们可以吃这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