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奇谈:聆听篇文评集合(非入围作品部分)
接下来是评委推荐奖文评:
8号《贩香人》作者:白榆
文评1:
令人愉悦的香中暗藏着陷阱,果然是八云紫的黑幕风格。
文评2:
十分有趣的短篇,店家介绍香种的台词有考究有模样,对来客的投其所好以及后日的反应,都是对人物设定有趣的开发,能让人看完不禁出笑,最后,腋来香情务必给我也来一罐
文评3:
本文是在下写评的在推荐奖里最爱的一篇,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糟老太jabfibnalngilqha大龄美少女出来作妖为幻想乡带来欢乐的故事,而这一篇的故事情节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反转出了浪漫主义的感觉。通篇文字简练且细腻,寥寥两句为街巷小店的拉出新一天营业的序曲,而后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悉数登场,短进长出,对短篇来说是很好用的人物登场手法,人物直接带着性格和设定入场,不用对其背景用过多啰嗦的设定和评述来体现。
能用语言体现的人物和情节绝不交给旁白,相信作者一定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人物的对话和神态仪态在,视听语言就在,很了不起的台词功底,大龄美少女推销产品时的说辞既体现其八面玲珑伶牙俐齿,也不乏专业性的体现,在产品来历,品质妙用上很舍得下功夫,语言同样干练,一气呵成。同时不乏制造焦虑以及善用好的广告词,作者很懂广告嘛(笑)。人物的所有对话都有重点,以及在合适的地方岔开,没有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地唠叨,分寸到位了,那么下一位客人的到来也就显得自然了,即便有时间上的分割,也显得十分连贯。大龄美少女察言观色上很能抓住细节,没有一丝拖泥带水,眼里有所见,心中便有词,人物直接鲜明了起来。
文章整体结构在短篇来说略显非主流,很接近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中间循序渐进的几个事件以及结尾突出的情绪刻画或者视听语言显得尤其明显,用在标准时长的电影剧本上算是合适,能适应本篇短篇的叙事,得益于作者没有废话的行文。
总体观后感:文章充满着长街短调的人情味,读完之后仿佛有一种见到了生意场上的忠良孝子一样的深刻印象,人物关系的建构和阻断的模式不依赖戏剧性需求,得益于同人小说中人物的常见设定有一定普遍性,一般没有吸引力的故事线基本是戏剧性需求不够造成的,而本文的构成巧妙的避开了对戏剧性的依赖,因为这个不以冲突为基础建构的故事充满着改变的时刻,这个改变的时刻来源于大龄美少女灵活的应变以及每位客人面对商品时的取舍变化,而到结局揭秘时的变化足以营造一个引导全文的戏剧性情节。在下做评的不禁感慨,有意义、有深度,无非棒槌,不如有趣的故事。
33号《两个耳朵一张嘴》作者:家落瓦
文评1:
八千慧在幻想乡的地面上游历了一番的故事,在故事背景上选择了高速发展的幻想乡。基本功非常扎实,故事流畅并且叙述的语言很有特色,看起来就像在听评书或者就是在听八千慧自己在侃侃而谈。人物群像也塑造得很好,在各有特色的同时保持了一种统一的油滑的性格。以灵梦为典型的例子,用“少听多说”作为借口堵上八千慧的嘴,指挥着八千慧为她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自己则充当着很有知识的大人物的样子。然而我们知道,灵梦只是凭借八千慧不了解高速发展的幻想乡而已,她自己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可以支撑她作为“大人物”的形象。
这就是作品的主题。应该来说这篇作品在消解严肃性,或者揭穿所谓的精英人物的假象,这方面做得不错,与调侃式的语言相得益彰。八千慧是一个底层的土包子,从她的视角出发不会受到假象的蒙蔽,因此在自己的叙述里可以肆无忌惮地去掀开这些假象的底牌。但是这类故事其实也已经很多,如果不能够更进一步,仅仅只是停留在不断地消解严肃,就很难入围,因为消解本身是非常廉价的。
29号《极乐幻想》作者:宫古酱香
文评1:
最逆天的一集,豆瓣酱拒绝给出评分。
另外,呼叫乐队进行场外援助在征文比赛里应该算作弊吧?
文评2:
前半部分的语言国语简略,让人觉得像在看大纲
幻想中和谐相依的人物在城市纸醉金迷中一步步相里走向各自的灭亡,文章很棒地营造出了这种氛围
文评3:
我很能理解作者想要的设计出的一个高度垄断的赛博朋克类世界,不过文中很多地方一旦作者开始细写,我就很难绷得住了。
比如说那个经典的惠公政策,财产一旦转让立刻充公,给的补偿少还不安置受害者,这种一眼看过去就不会少反政府分子的政策居然能够一直推行下去,她明明可以直接抢,甚至还给你留了一点,她真的我哭死。这玩意的逆天程度甚至让序言还有魔理沙催人泪下的诗等等都相形见绌。
有些时候,写不好的设定能回避最好还是回避一下,宁可考验读者的想象力也不要寄希望于读者的眼力差劲。
除此之外,本文最主要的问题,果然还是里面的穷人都死的太温和了,没有反社会分子也就算了,就当是没有力量反抗不了上层建筑好了,居然连坑蒙拐骗和黑道结社都没有体现,实在是一大遗憾。
当作者在落笔写下一条设定时,必须要意识到它不是针对个体孤立存在的,一定要从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个体出发并在一定的时间长度上进行推衍,然后才能意识到它的可行性以及后果如何,如果做不到,实在无法称为对设定乃至对作品的负责。

以下是非入围作品短评
1号《姐妹》
短评1:
从文章格式到字体、标点都不规范,作者可能想用心地采用新奇的手法讲故事,呈给人的却是满屏无意义的絮叨
短评2:
很不错,很完整的小故事,想象一下成千上万只觉在旧地狱里狂奔的场景,非常震撼。
希望在叙事方面可以更紧凑些。恋是从觉身上分裂出来的这个点子很有意思,也许neta了zun绘的恋是觉的反色?不过,我觉得关于她们这种特殊的“姐妹”关系,也许可以更深入些挖掘。
另外,村长想要把觉赶出去的阴谋,会不会“阴谋”的味道太淡了反而显得挺可爱的?被正当化,合理化的阴谋还能称作是阴谋吗?这是个问题,也意味着如果利用好这一处,是可以写出极其有张力的情节来的。
短评3:
(言辞过于激烈,审核考虑暂不放出)
2号《心之声》
短评1:
古明地觉寻找幻想乡好声音的故事,一幕幕小单元剧引向最后现实幻想模糊的翻转、觉和米斯琪同台的高潮,情节设计上能体会到惊喜,缺陷的话,就是描写过于简单、模糊,若能增添有趣的细节,观感会提升一个层次
短评2:
只要想唱,就随时可以高声歌唱,音乐理所当然是可以链接所有人的存在!
不过需要提醒作者的是,这篇作品在叙事方面略显平淡,没有什么特别有矛盾张力的地方,推动觉去收集声音的动机也显得力度不足。另外,在每一个单元剧之间也欠缺了一些衔接。
短评3:
(言辞过于激烈,审核考虑暂不放出)
3号《黄金时代》
短评1:
经典的幻想乡老年生活,文章前半诙谐的行文观感还是不错的,面见灵梦后基调转下行反而不是那样吸引人了
短评2:
失去力量的贤者与衰败的幻想乡,双重的消极,在这样严峻而真实的形势面前,对比之下,文末八云紫重新恢复自信,会不会太轻易了一些?有的问题不是说一句“幻想乡是大家的”,或者回忆一下往昔辉煌就能够解决的呀,我想要看到更有力度的一些东西。
另外,八云紫与灵梦交谈的那两段,在叙事上会不会有一些交代不够清楚的地方?我有点搞不太清楚这两段分属的时间线,以及它们究竟应该是八云紫的幻想还是回忆,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另外,我很好奇你选择“同舟共济”的理由呢?
4号《帕秋莉今天的散步》
短评1:
(言辞过于激烈,审核考虑暂不放出)
6号《无意识的觉妖怪》
短评1:
算是描写标准幻想乡的文章了,不过这类文章的弊端就在于情节波折的制造是依靠固有设定的排列组合来完成的,难以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人物言行的效果有些夸张了,再加上中间剧本式的排版,阅读过程中总会不自觉地脑补灵梦她们在拍舞台剧
短评2:
虽然危机频发,但是总是有种令人安心的感觉,就像是作品中的紫运筹帷幄,不慌不忙的样子。“只要是作者sama的话,就一定会给出一个完美的happy end”吧!
7号《吃土神社》
短评1:
一个双重否定的结构:老师和同学否定神社的神圣性,得出“不要学吃土巫女”的庸俗结论,而“我”则通过看到了神社所展现的奇迹,保证了神社的神圣性,否定老师和同学对神社的否定,揭示老师和同学庸俗的一面。
很有意思的构思。不过也许没这么复杂,只是作者很讨厌学校组织的外出活动而已(笑)
短评2:
说实在话,“不为所动做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比较老套偏偏还不容易写好的主题。毕竟“做自己”实在是一个过于宽泛……还特别容易犯病的主题,相当容易滑坡向为反而反的方向。
所以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最不坏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一个痴呆老师和一群痴呆应声虫。
或许作者确实对拜金主义、铺张浪费、历史虚无和审美降级恨之入骨又嗤之以鼻,但是通过在文章里嘲讽一个表现得相当甲亢的痴呆,表现方式低级不说甚至还只是在心底里嘲讽来宣泄自己的不满,那我只能说那个指出国王什么都没有穿的那个孩子更有勇气了,至少人家敢说出来。
如果你只是想写所有人都是制杖只有我在卧室里的想法是真理,那我的建议是不要写,自己臆想一番爽爽就完事了。如果你真的想要讽刺些什么,那么主角参与其中的体验和尝试变革的实践是绝对绝对必不可少的。
聆听很重要,但不是全部,听完什么都不做和没听没两样。
9号《倘如无名之星坠入天空》
短评1:
雾雨小子和老霖叙旧的故事
往后角色互换,包围之势展现人物,非常不错
绵长的故事娓娓道来,文字给人的感觉冷淡而舒适
环绕着过去的人,人情冷暖,荏苒的时光,带着希望有让人哀婉的不得不去面对的未来,这样的感觉很好地体现出来
不过存在字体问题,影响阅读,正文小字互换下,不要斜体就好了
12号《哈库多玛达塔》
短评1:
我不太能够理解哈库多玛达塔在这篇作品中是什么意思,尽管看过作者解释也仍然不太明白。
13号《酒之妖精》
短评1:
大爆料,半夜耍酒疯的ZUN,你所不知的神主的另一面!
16号《《稗田庄园疑案》文后访谈》
短评1:
或是因为类似的文章看过许多了,只见开头便猜测是一篇通过自指构成的文章,访谈格式许勾起一篇文章的设计十分有趣,不过最后解释加分项所暴露出的目的性过于强烈了,让人觉得失了小说的意义,完全成为一篇应对征文的文字,我个人不喜欢这样,不过,作者想必也是做好准备接受这般指责了吧,毕竟这样才能使得这篇文章变得完整
短评2:
我很想问问读过这篇作品和读到我这篇文评的各位读者,这篇作品真的打破了第四面墙吗?
毫无疑问,作者确实表现出了打破第四面墙的冲动,并且是多次。Q虚构的《稗田庄园疑案》与Q所处的编辑办公室之间是一面墙,Q和作者之间也是一面墙,作者和我们之间又是一面墙。也许还要算上梦中的阿求和清醒的阿求,很好,一共四面墙,作者一共四次试图打碎第四面墙。
我想先谈谈我自己对于第四面墙的理解,拿这一届的18号作品在开头所讲的音乐剧的故事举例子好了。我认为打破第四面墙最有力量的时刻就是墙被打破的那一瞬间,就是音乐剧的吊灯落下,展示出恐怖的尸体,观众以为发生命案而惊慌失措的那一瞬间,在那一瞬间中观众可以看到音乐剧之外的某种真实。而在这一瞬间过后,音乐剧照常继续演出,被打碎的墙很快就恢复如初。一样的在这篇作品里,当每一次第四面墙被打破后,作者仍然照常在叙述,真实再次被虚假的故事掩盖,魔法于是失去了效果。
可是这篇作品的作者非常固执,他把墙的打碎重演了四次,似乎是想通过多次的重复把这一瞬间凝固为永恒。我不想给予这个问题一个答案,它就交给各位读者评判好了。我想谈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故事是否完全被作者所掌控。
我们常常会说故事有它自己的逻辑,或者会说像是“作者是一个偷窥,记录故事自然发生的人”类似的话。比如说这篇作品的作者就有提到,对于同一间办公室,编辑和推理小说作家会关注到不同的东西。编辑会关注办公桌,笔筒,审核通过的印章,因为这一切都和编辑的工作相关。而推理小说作家会关注办公室的窗户,两把椅子的不同,门外印刷机的声音,因为在这些细节的基础上可以编造出诡计。这其实就是小说内在逻辑的体现,合格的作家不可能会写编辑关注这些细节,因为那样会让读者觉得这位编辑是个神经病。要这么写也可以,因为或许编辑另有隐情,比如兼职侦探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使这位编辑格外敏感。但总而言之,我们确实也可以看到,作品也有它不受作者掌控的地方。
17号《你听说没》
短评1:
坊间怪谈如洪水般来来去去,最后莫名其妙被塞了一嘴糖,挺有趣的。游戏大概就是指这个吧。
19号《幽兰》
短评1:
足够完整,但仍有讨论空间。
说到底由于这个循环的限制太大——单人模式、无伤通关、单线剧情,直接导致了循环本身成了一件很无趣的事情,既没有办法人前显圣未卜先知,也没有在通关过程中收获有价值的成长,更没法通过不同的选择走向不同的结局和塑造多面的人物形象,其结果就是灵梦成了个无邪道路线的速通玩家,在经历长久而枯燥的背板和练习之后终于拿到了八桥奖杯,然后没了。
除此之外灵梦的情绪也有些过于稳定了,她应该有一个随着扮演过分投入和清醒过来努力抽离的过程,至于最后这个二者皆存的结尾还是很不错的。
短评2:
让人禁不住陷入的梦境,轮回百余次才习会的乐曲,覆灭的国家和红颜殒命时奏出的弦音
如此营造实在富有韵味,整个故事都笼罩在遥远、哀婉的云雾中
少些不必要的感慨抒情,添些实际细节就更完美了
短评3:
灵梦又被刺死了,真没人性(无慈悲)
和作者私下里聊了很多了,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20号《意有传递之期》
短评1:
你别说,怀念红色,怀念航天事业,确实很像解体后的俄罗斯人会想念的事情。
首先声明一点,马是科学,而不是什么蹭上一点就能让国家繁荣富强人民不惧危亡的玄学红buff。所以就不要写什么指导员阵亡让冲锋队伍百倍拥挤这种话了,人海战术那都是对面输了用来找补的宣传口径,要是现实真有怕是对面机枪手嘴角都快把耳根子撑裂了。
除此之外?大概很适合当作春晚小品吧,尤其是到了结尾几人之间的对话,我已经能想象出几个小孩子一板一眼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眼含泪花地吼着剧本上台词的场面了,好在我的想象力不如毛虫丰富,不然地板大概会被扣烂。
短评2:
一个理想的时代背景,一批勇敢的开拓者。追忆过去残酷的战争岁月,迈向未来的光荣与梦想。几封小小,扭转了不可能而终于抵达的信,衔接起了过去与未来。
有一点像在看星际迷航哟。
23号《刺破泡沫》
短评1:
两个不同的人得到了相同的箭,做出的不同的抉择,以此作对比凸显作品主题。“理论武装头脑”这个题目好像也没做好,作品中更多表现的是女苑依靠羽矢的威力打败八云紫和永琳,而不是智慧。
另外我有一点好奇,为什么女苑说“这一切的繁荣因我而起”,是因为女苑象征着债务吗?
24号《炽霜旅人》
短评1:
或许是玩了其他作品的梗?原谅我并不知晓,种种设定没有前因后果,一味地在读者面前倾倒出来,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云里雾里的,人物对峙的描写也不够有力决绝,感觉是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要多加练习啊
26号《莉洁特·费克瑟的幻想旅行二三事》
短评1:
通过聆听风复活他人所期待之人,通过聆听风修复破损的幻想乡,而在结尾,消失的聆听者也终被聆听。浪漫,动人而精彩的单元剧,虽然故事比较简单,但是我很喜欢,也包括喜欢这种简单。
打个比方的话,这篇作品就像是爆米花,但它是清甜黄瓜味的。
27号《Listener》
短评1:
由受助者视角逐步展现古明地觉在地灵殿挽救无数自暴自弃者的故事,觉也在救助他人的过程中救助自己,试图找到妹妹离去的真相,情节即文章理念都是带着浪漫感的,不过行文安排里似乎缺罚制造波澜的手段
短评2:
如果现实中真的有一座这样的地灵殿就好了——可惜没有。
几个单元剧的人物都刻画得不错,因为这些人物都只出现在一个单元剧中,所以分别突出他们的几个特点就可以了。可是,作为这篇故事的绝对主角,出现在每一个单元剧中的觉,这样做是不够的。她的人物形象显得有些简单。另外,可以把叙述做得更紧凑些,比如重复的对于地灵殿医院的描述可以进行精简。
28号《妖精月战·续》
短评1:
月神,启动!
30号《偏听则暗》
短评1:
青梅竹马间因为一时的误会相互疏远,又因为误会解除重归于好,文章也采用了比较细腻的心思和文笔来描绘,读上去是一篇较为标准的青春言情
短评2:
一篇完整的故事,但是应该极力避免套路化。这篇作品很容易让我想起某些古早动漫的情节。
31号《棱镜河畔的歌谣》
短评1:
通过秘封二人的视角对普莉兹姆利巴姐妹故事进行续写,构思角度十分有趣
不过个人阅读时的感觉是,由于是延续传统设定上的故事而又对设定作了变化,让人读起来有些犯迷糊,紫是如何做了梅莉的老师的,秘封俱乐部又是如何与堇子有所交集的,如果能简略介绍清背景就好了
语句还欠打磨,至少不要留下“早早地英年早逝”这样的明显错误
短评2:
感觉写的有点仓促。
34号《诊》
短评1:
作者玩得开心就好哈哈哈哈
短评2:
流行梗大合集欸,看得出作者写得很开心。
35号《大结界密语集(18)》
短评1:
这是一篇令人不忍直面的的悲剧,但它的表现方式就像是把淋漓的鲜血泼到雪白的墙面上,让我们不得不去注意到它并为之震颤。虽然部分情节显得有些与现实脱节,但红油漆的色彩同样可以模仿着鲜血的力量。
亲人的逝去,家庭的极度贫困,以及自己的不慎放纵间接导致的朋友自杀,等等,对于这些悲剧,我们最好保持沉默以表示对其的敬意。我要说的是,在这一个个悲剧故事的背后,还有另外一种更深层次的力量在起作用,这个力量就像命运一样,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性,是必然性把这些悲剧串联了起来。
从“我”的父亲突然生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却仍然去世的时候,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就已经倒下。“我们”住进铁皮屋,母亲从铺梯上摔下死去。然后哥哥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去大城市打工,立刻就被危险的工厂所吞噬。“我”为了养活我自己和妹妹,在网络上做心理咨询中心的志愿者,因为不理解别人的悲哀,在别人的“无病呻吟”之上发泄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因此导致了朋友的自杀。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一个接一个发生的情节都是顺理成章,在我们的意料之内的。母亲摔倒是意外,哥哥事故是意外,“我”在网络上痛斥的对象竟然是“我”的朋友也是意外,可是这些意外也都能从前面的悲剧中找到理由。就好像他们走在一条没有岔道的路上,而路的尽头就是死亡,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也不能使路本身改变一丝一毫。
这种死亡的必然性最集中凸显在洪水带走了妹妹那一段。“我”和妹妹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来保住生命,可是妹妹还是死去了。洪水是天灾也是人祸,但是倘若父亲没有生病,“我们“没有搬到这个铁皮屋所在的地方,也许洪水也就不会淹到我们。另外,洪水本身也隐喻着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可以被扭转的悲剧也许可以成就一部英雄史诗,但不可被扭转的悲剧就是最彻底,最纯粹的悲剧了。这也是为什么在最后“我“碰到的魔法会如此温暖人心的原因了。因为想要扭转这种必然性的悲剧,只能够依靠魔法与奇迹了。但事实上,魔法与奇迹不是更证明了这些悲剧是现实中的”我们“所无力抵抗的吗?因此其实这也更加深了这部作品的悲剧性。
也许在那个流星雨的夜晚,那位孜然一身的初中生小女孩已经迷失在了深山之中,而人偶只是她濒死前的幻想。
最后的话,给作者提一些建议。在叙述上,一些情节,还有细节的描写是冗余的。比如父亲讲炸串店雇佣童工出事的那段,当然它是有用的,但是因为并不凸显主题,所以可以以爱丽丝第三人称转述的方式更精简地写出来。这样可以让叙述更紧凑些,不然有一些喧宾夺主的味道。另外多观察一下现实,“我“当志愿者,还有洪水那一段牺牲少数人拯救多数人有点想当然了。不过既然是架空的世界观也无所谓,但是会减少一些真实性,可能会减弱一些读者的情感共鸣。当然这也只是建议而已。
短评2:
有人说这玩意很像活着,或许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描写了一个人如何在一系列打击中坚持孤独地活下来的故事吧。
但我实在是嗤之以鼻的,毕竟福贵可没有因为地震死掉父母,然后被洪水卷走老婆,在儿女被火灾烧死后又被狂风刮走外孙,偏偏最后还从父母坟里挖出祖产又突然过上了幸福日子。这样看来活着哪里配得上这篇文章的高度,只有同样一路受到毫无道理的打压最后一步登天的雄狮少年才能和本文交上一两手了。
看出问题来了吗?描写有价值的苦难,是不应该一味通过不可预知毫无道理的天灾来达成的,其中的情绪价值也不是通过持之以恒的打压最后一步登天来体现的。活着之所以是活着,就是因为其中个体的意外叠加着时代的必然,美好的幻象与现实的灾难交替登场,坚韧和崩溃仅仅一线之隔。
工厂爆炸、唐突中风、无上大楼梯,我们当然可以说这些事“有可能”发生,但是我们都心知肚明这些都是与天灾无异的没法预测的极小概率事件,死在这些事故里,可以说是既没有意义,也没有缘由的,纯粹为了塑造悲惨的背景板而诞生的情节。如果我们说亲人全都因此而死是万一会发生的事,那么成为人偶师还是万9999不会发生的事呢,为什么它们都一起发生了呢?
而一旦到了描写人祸的阶段,作者就用起了相当……蛮横的手段,搞了一出“为了拯救120万人水淹65万人”的悲剧。这下我确实哑口无言了,因为这种事情毕竟还是有先例的,只能说是常凯申下指令卫宫切嗣负责执行级别的好活了,一应责任全在この世界。
至于那个被“我”无意间害死的救命恩人?很重要吗?一味渲染悲剧情调的素材和为了达成爱丽丝这一必然结果的融合材料罢了。
哦对了,你还真别说,这可能是唯一一个能看出来一点因果关系的死,从这一点来说,她大概还真是死的最漂亮的那一个了。
36号《天道之音》
短评1:
让人感慨,学好数理化,走遍幻想乡都不怕
不过这样神神叨叨的,把发扬科学弄得跟神棍一样,不是违背科学精神了吗
38号《让我听见你的声音》
短评1:
莲子跨过境界寻找梅莉,其实是有点老套的故事了,粽子的曲子实在太过经典,再写其实没有什么意思。个人化的表达太多有点影响到叙事,读着有点胃疼,下次尝试一下好好地讲自己的故事吧?
39号《聆听》
短评1:
体现了过于溺爱女儿的母亲担心她无法独立生活的心态,然而对方是个病娇小兔子
看得出来作者在塑造人物以及表现她们的心境上花费了许多心思,不过在诸多稿件中看来只是一片普通的文章,还请再接再厉吧!

以上为目前收集到的所有文评,还有部分文评因评委时间紧张暂未完成收录,后续会更新补上。
若想要更详细的评价,和评委在群内讨论,或私聊评委讨论更加有效。
祝大家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