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舞剧红楼梦repo(20221118成都场)

2023-07-17 00:05 作者:Olyayuan  | 我要投稿

搬一些自己写的repo到这边的平台,缓慢更新ing

此文成于2022.12.26

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红楼梦!3k+字,有大量剧透>.<


演员:贾宝玉-黎星,林黛玉-胡婕,薛宝钗-王闵瑞,王熙凤-李倩,贾元春-苟婵婵,贾迎春-王钰,贾探春-冯敬雅,贾惜春-陈晓婉,史湘云-王金格,李纨-秦丹妮,妙玉-周丽君,秦可卿-徐艺杰,巧姐-罗颖,刘姥姥-于建伟,贾母-杜岩

 

【写在前面】

首先想说的是,红楼梦目前属于我的舞剧top3,闭眼盲冲都能收获满足和快乐。(另外俩是电波和青绿,排名不分先后~)

这版舞剧红楼梦,着力点是在女性上,宝玉作为男主更像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很喜欢主创加入其中的一些思考和发声,在我看来古典作品的当代演绎,一定是要有主创的表达在的,不然会觉得少了灵魂。

 

朋友锐评:上半场是《红楼梦》,下半场是《黎星讲<红楼梦>》。

以及我非常喜欢下半场。

 

PS:配乐很好听很贴合每段剧情

 

【舞美服化】

这部的舞美灯光跟服装整体非常精美好看,演员妆造有致敬87版红楼,台上有三重帷幕,布景较深,灯光配得很好,很多设计很有巧思。 “游园”一段用上了乐池部分的舞台,离观众很近,很有冲击力,也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的“游园”观感;“省亲”厚重宽大的朝服,配上僵硬的动作,不用太多语言动作都能get到主创想表达的“皇权桎梏”“任人摆布”的点。“花葬”的冲击配上明亮惨白的灯光,直击人心。

唯一的缺点是——帷幕放下时对两侧观众不友好,“含酸”和“葬花”两段遮挡比较多,正中观感最好。其实完全可以稍微把布拉起来一些,构图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另外有些投影到布上的文字,比如“幻境”后十二钗的判词,设计是很美的,但看不太清楚,只能凭借记忆模糊的红楼知识对照一下。

 

【暖场-入戏】

很喜欢很喜欢暖场的设计,大概在开场前半小时到20分钟左右进行。观众席上找座的拍照的观众熙熙攘攘,台上却是一副静谧的氛围。

内容是十二钗依次出来在长桌上的花瓶中插上属于自己的花,用属于角色气质的动作进入和离开,对红楼有了解的观众应该能凭借妆造和花束认出她们是谁,也算是看剧前的一个角色介绍,另外二十多分钟的表演足够让观众慢慢沉浸到接下来的演出中,别的剧也可以参考一下~

对妙玉的出场特别有感触,舞台前观众围得熙熙攘攘,她盖着纱巾慢慢走来,插完花轻轻掀起头纱,眼神肃穆,气质孤绝,形象一下就立住了。

 

【正剧】

主要写一些触动的点:

1、《入府》中,宝黛初遇好真好灵~第一次看到舞台上这么懵懂可爱的黎星,碰上同样灵动的胡婕,好搭好喜欢。

2、《幻境》时女儿们穿上同款白色裙装在层层帷幕和干冰环绕中跳舞,好仙好美;舞段结束有每位姑娘的判词,有红楼记忆的人有被触动到。宝玉的闯入和梦遗设计也不错,梦遗真的必须要有。(不过他滚到帷幕中的动作不知为啥让我想起了——“光明的爬行”orz)。

3、《含酸》,舞台设计很妙,分成了左右两边,一边是三人共饮的现实场景,一边是黛玉脑补的二宝喝酒(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三人的动作眼神真的绝啦,每个表情都有八百个心眼子,看得我眼花缭乱。不过有一点疑惑是闺阁小酌这里好像显得有些过于豪迈了,另外遗憾的是帷幕放下来对两侧的观众不太友好,有些遮挡。

4、《省亲》是上半场最喜欢的段落。台上是层层叠叠宽大厚重的朝服,窒息压抑,群舞和主演都从朝服的脖颈处穿进穿出,在我看来有种被“卡住脖子”的束缚感。机械僵硬的编舞仿佛提线木偶,元春跟贾母与众姐妹的亲昵与现实中的距离感形成强烈反差,让我第一次有流泪的冲动。很喜欢元春的演员姐姐,雍容有气度,对着众姐妹和宝玉有长姐的温存,在贾母面前又是小女儿态。联想红楼原著中有元春在私室垂泪的情节,感觉这段的理解可以是脱去朝服后是亲人,穿上朝服等级森严,也可以是元春和大观园众女子都期待着毫无束缚的相聚,但现实终归不行,穿上朝服的元春接受众人跪拜,配上灯光,表情全是落寞,泪眼盈盈。她好想挣脱束缚,但终究是徒劳,期待中的温情终究会被现实拍醒。

5、《游园》字面意义上的“琳琅满目”。十二钗从乐池位同长桌一同升起,恨不得长12双眼睛才能看清姑娘们的身姿,每位姑娘的动作设计都很贴很贴原著。这段刘姥姥出场,舞剧采用了男演员反串刘姥姥(想看常宏基版是不是不可能了),很有意思,动作表情虽然滑稽讨巧,但后续也描写了刘姥姥善良的一面。

6、《葬花》这段是将共读西厢和黛玉葬花两个情节合在一起的,宝黛小儿女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一段。非常非常喜欢的一点是,没有将葬花如原著般编成黛玉孤独一人的苦情戏,反而鲜活有爱,看到了非常非常灵动有情的一段双人舞,前半段俏皮追逐嬉闹,最后葬花时配着纷飞的花瓣,在舞台最深处伴着灯光忘情共舞,坐在侧面位虽看不全舞美但也为宝黛无暇的美好疯狂流泪,能将宝黛悲剧的结局短暂置于脑后,这段双人舞我还可以看一万次。(一定一定要买中轴,这段舞美很深,希望主创再调整一下吧,遮挡真的很严重)

7、《元宵》这段跨度很长,前半截很热闹快乐,大家都披着披风看放烟花,各种互动好可爱~宝黛有小互动~好像不同卡司动作设计还不一样~情绪转换是从姐妹离散开始,元春去世,迎春出嫁,妙玉皈依佛门,探春从贾母处接过小船,盖上盖头,接受远嫁的命运,是我第一次掉泪。这段的灯光也从明丽辉煌变得暗淡起来,仿佛暗示贾府的命运。

8、《丢玉》和《冲喜》:合在一起说吧,丢玉后的宝玉浑浑噩噩,听说会与黛玉成婚才表露出欣喜,凤姐设计替嫁,宝玉和黛玉,凤姐和宝钗,围着一顶轿子一番博弈,一出骗局,不得不叹服一下精妙的舞段编排(另外这顶轿子恰好又呼应了入府时黛玉跟宝钗所乘的轿子)。舞台上红与白分隔成了两个空间,玉钗的大婚夜,黛玉香消玉殒,身着红衣的群舞袖口一点点抖出白布,满舞台的红瞬间被白替换,配上bgm,有人说很“阴间”很“中式恐怖”,但我看来带来了十分直接且深刻的痛,是有效的。不管后四十回续作的评论如何,这出戏是好看的。

想夸夸凤姐的表情,好值得细品,面对宝钗黛三人时有怜爱,有不舍,但又有必须执行下去的果断,以及隐藏背后的痛苦。

三位年轻人的表现也十分戳人。最后灯光打出竹影,黛玉死前焚稿,有用力扣门的动作,虽然跟原著里谨小慎微的黛玉不同,但这样的释放我好喜欢,她正欠了这样一场宣泄。宝黛最后一次在宝玉的幻梦中共舞,我哭得一塌糊涂。

此外,这段的最后有刘姥姥救巧姐的描写。

9、《团圆》是梦里的团圆,镜花水月一样,在纱幕后的女孩们,美好却虚幻,呼应了上半场的游园和元宵,显得更加凋落,仿佛一场大梦醒来,浑浑噩噩,恍恍惚惚,我的眼泪不值钱啊,哗哗流啊。另外这段所有姐妹依次走出,只有宝钗始终在纱幕之后,也挺戳泪点。

10、《花葬》和《归彼大荒》,感觉是“黎星讲红楼梦”的精髓。我们想看的就是这种东西,一部戏的“入戏”和“出戏”很重要,主创的视角和表达也很重要,在我看来,暖场是入戏,花葬和此后的归彼大荒就是出戏。这两段就正是主创的表达,谢谢他们愿意保留这样一个很容易被抨击的部分,很喜欢这样的表达,也很欣赏这样的勇气。

打破传统美学之后,女孩们披散了长发,在宛如“灵位”一般的高背椅上舞蹈,让我想起很多东西,墓碑、贞节牌坊、礼教束缚、女性的挣扎与觉醒……她们脱去华服钗环,只剩下了色彩和长发,仿佛成为了我们所有人的样子。我被钉在座位上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受到特别强烈的震动,她们好努力地挣脱,最终还是回到了椅子上,突然就有一种特别绝望的悲伤升了起来。这段表达很抽象,我只能说自己的感受,是同样身为女性的悲哀与窒息,古代和现代都是一样。

最后归彼大荒的表达,是宝玉站在舞台上目送十二个姑娘缓步离开,没有挣扎和挽留,只有“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苍茫冷寂,大梦方醒。

 

【写在最后】

拖了一个多月终于成文的repo,到现在还记得很多场景带来的震撼,大概是我今年最喜欢的舞剧了。年轻主创诠释传统ip,融入了他们的解构和再创作,从传统的美出发,到省亲、大婚的再诠释,结束在偏现代化的表达,很符合我个人的审美趣味。

喜欢对黛玉的重塑,可能正好满足了我的心理预期。

另外黎星跟胡婕的双人舞托举特别丝滑,看得很爽,后面如果有机会想尝试一些不同搭配。

那天久违地在大剧院看到了100%上座,觉得很感动。

 



舞剧红楼梦repo(20221118成都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