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伯乐和千里马
与其纠结齐桓公,管仲,鲍叔牙这三个人谁最重要,不如说毫无疑问这三人中缺少了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造就齐国一匡天下的局面。
首先齐桓公若是稍微普通一点,当时也不是什么法治社会,不存在律师什么的,肯定直接把犯了弑君之罪的管仲直接处死,就不会有什么称霸的后续了。当时齐国的政治格局也是异常混乱,在混乱之时启用刺杀自己的犯人,并直接予以重任,甚至称他为仲父,也就是二爹,足以见得他宽宏大量。
之后鲍叔牙如果稍微普通一点,也不会进谏要求留下管仲活命。须知管仲虽然是个人才,但是在品德方面可谓是一塌糊涂。和鲍叔牙做生意赚了钱还给自己多分钱,上战场也是每战必逃。孔子说他居家的装饰和国君同级,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孔子看来,就是个有才,但是不知礼的家伙。就这样的人,甘愿救他一命,还屈居其下,足以见得他爱才惜才,为了国家不惜放弃自己的荣誉。
管仲就更不用说了,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的言论完美的展现了他的政绩。管仲的政绩,体现了他知恩图报,为国效力的特点。
这三个人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就是骑手,伯乐和千里马。
韩愈的《马说》写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个国家,一个集体,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才,没有识别人才的人,那必定是无法成功的。
岳飞说过,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人才,显然不会成功。多少平庸的失败者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有人才却不得重用所导致的失败,却也比比皆是。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致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使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诸葛亮骂王朗的台词历历在目,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若当时朝中有人任用他们,又怎会有三国时代。
然而岳飞完全是人才,也被封上高位,却也在皇帝和佞臣的联合绞杀之下而死。
虽然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是千里马也多半不是什么庸人可以驾驭的东西。
就像管仲这个人私德有亏,稍微正经点的领导估计都不会用他,怕他会出点什么问题。没什么能力的领导更不敢用他,怕他什么时候造反了。只有鲍叔牙敢去推荐他,只有齐桓公才敢去用他。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的名句永远振聋发聩。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可惜老大是个亲小人远贤臣的扶不起的阿斗,把工作全都推到他身上,最后也只能抱憾而终。

以下是高考作文的总结写法
我们做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时刻注意磨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为千里马时,要全心全意的为集体,为国家服务;做为伯乐时,要不拘一格的推荐人才,使用人才,为集体,为国家贡献出新的力量;做为骑手时,掌握好下属的优缺点,适材适所地安排下属的工作,让集体,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后面可以加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以下是三观不大正常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
可悲的是,齐桓公的故事到一匡天下那里并没有结束。管仲死后,齐桓公让鲍叔牙当国相,但鲍叔牙要求驱逐竖刁,易牙和公子开方三人,这三个都是齐桓公的宠臣。竖刁把自己阉了,易牙把自己儿子煮了给齐桓公吃,开方是外国国君的儿子,爹妈死了都不回家看看的。齐桓公觉得这三个都是忠臣,虽然管仲觉得这三个混蛋比自己还混蛋,怎么可能是忠臣,可惜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桓公也照做了,但是后来却受不住寂寞把他们召回来了,鲍叔牙也郁郁而终。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三个人在齐桓公病重期间专权,让他活活饿死,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发现的时候蛆都在尸体上乱爬。之后五个儿子争权,互相杀来杀去,齐国立马衰弱了下去。
所以说啊,有能力就干活,没能力就让贤,省得造成更大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