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碳”模式如何叛逆furry文化
一、 经济基础
在2022年6月开始写作的《谈谈兽圈政治经济学(刊载于《福瑞》杂志试刊第一期,知乎也有)中,银碳所处的生产关系还是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但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这个问题对圈内大多数人已经心知肚明了。银碳和所属公司“伤害铭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关系,就是一般艺人签约与MCN公司合作的关系。经纪公司以团队的形式经营艺人,以合同的方式决定签约年限、收入分成等细节问题,公司安排员工为艺人做各种具体工作。这里的公司一般就是资本。简单地说,资本可以理解为控制着一定生产资料,采用雇佣劳动的价值(包括货币、商品等),组织形式为公司。
雇佣关系,说白了就是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时间给资本换取报酬以维持生活的关系。银碳虽然法律层面上并不是雇佣关系,但实际上却大差不差。
银碳在成为银碳之前就掌握了很好的跳舞技术,也就是劳动的技术。资本则控制着跳舞视频和其他作品创作的生产资料,通过雇佣关系控制着会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生产资料,比如场地、摄影设备、计算机设备等等;被雇佣的劳动者则有摄影师、剪辑师、宣发人员等。如此成熟的体系都是生产社会化后的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出现的局面,爱好者自己的小生产模式是无法实现的,除非结成紧密充分的集体经济。
资本通过控制着作品创作的大量优质生产资料和高技术力的劳动力,使得艺人想以此为业就必须与他们合作,这是资本权力的体现。如果不合作,基本只能为爱发电,自己贴钱、时间和精力。老板用他的资本交换艺人的劳动能力,通过这个过程使自己发财。艺人对观众说来,是艺术家,但是对自己的MCN公司说来,与其余雇佣劳动者无异。
“银碳”模式实际上与一般的艺人相同,其成为银碳前只是一个不温不火的个人舞蹈区up主(10万粉),而穿戴了兽装与公司签约后却获得了如此的成功。这说明这是一种可以被复刻的模式,若有另外的舞蹈区up主也想约一套兽装,复刻银碳的路子,也能成功。这也是一种粉丝圈的路子,二者的差别无非是多利用了“兽装“这一furry文化的结晶。兽装被MCN公司相中后则去除了一切诗意的美好,变成了资本榨取剩余价值从而增值自身的工具(生产资料)。
二、 上层建筑(文化)
1、“银碳”与furry文化的差异
对于这种亚文化产品的上层建筑,一般都是观念上层建筑。具体的说,是产生出的以拟人化动物为人物的文化的内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我们上高中政治课都听说过的一句话。那么以银碳模式的经济基础所产生和决定的上层建筑(文化),也是必定异于原来以小生产为基础的上层建筑(原本的furry文化)。两者的差异是可以通过先例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归纳的。最核心的一点是对于自身独特价值的态度,最典型的例子比如“兽设”。
传统意义上的兽设有两个特征,其一是作为“自设”,用来代表自己形象以进行更好社交的工具;其二是作为自己创作的一个形象,视为“崽子”。虽然有区别,但这二者形象的“灵魂”归根结底必须是由爱好者的所作所为来塑造,如果没有那就只是一具干瘪的躯壳。不论是把兽设用作社交,用自己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体现兽设的“灵魂”,还是构思下笔,用语言、图像甚至音乐使兽设表现出“灵魂”,无不表现出对自身独特价值的肯定。但是,银碳就完全不同,这个形象完全沦为了作品创作流水线上的木偶。
首先,兽设“银碳”的诞生就基本不含千叶本人的心思。图片设定是按着圈子已有的商业模式向画师购买的,模样没有自己设计,后续也没怎么塑造这个形象的“灵魂”;兽装也是向圈子里已有的兽装工作室(MOFUMOFU手作)定制并按照商业化的目的高价付了报酬,而后就开始营业跳舞了。其次,银碳的文字设定简陋且随意得不合逻辑,甚至只有早期不到十万粉的时候才被提及。说什么“是一只矿井里挖煤打工,但有一天选择成为爱豆的真·地下偶像”。不论将这个设定放在一个多么理想的世界观中,暂且不论这个转折艰难与否,这个设定都显得太过简单了,第一印象约等于凑数。再次,银碳的形象也没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塑造他的灵魂(受限于账号运营的程式)。其余兽圈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人创作者,大部分在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赋予设定“灵魂”。社交媒体上日常生活中的分享,直播时的言语,甚至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体现着自己的特点。“银碳”账号的模式则不同,很少分享自己的日常感想,视频题材也大致相同。这是出于公司方面介入后成熟的创作套路的缘故。
用平常的语言说,“银碳”这个设定只是一个躯壳,就算把内馅千叶替换成其他水平相仿的舞者,一般人也看不出来。这次与和平精英联动出皮肤的基础就在于所有者对待这个设定的态度在现实中也仅仅只是皮肤而已。如果使用政治经济学术语,那么这个设定就是纯粹的生产资料。如果参考笔者之前在《探究furry角色与作品的定义》中提出的观点,由于“银碳”极少表现出自己具有意识和思维,那么这个形象能否被认为是furry角色都是值得商榷的。因为,“furry意义上的拟人化必须包括思维上的拟人”。
2、“银碳”主要的粉丝与兽迷的差异
这里,我们简单地将兽迷定义为对furry文化的较多方面都比较喜爱和了解,在兽圈内有稳定的社交行为,对furry文化具有认同。而粉丝就基本只喜欢并观看银碳的兽装舞蹈,对furry文化不具有认同。
先说兽迷,以和银碳关系比较大的萌系社群成员为例。初识这个圈子的时候,对圈子里furry文化的较多方面都有喜爱,虽然也很喜欢观看各大创作者的作品,但始终不会忘了自己。没有设定时,心里常常盘算着自己设计或者通过交易获得一个代表自己的兽设并完善,用设定来约稿约装,再到自己尝试进行创作。这个过程中可以尽自己所能的展现自己,并将快乐分享给他人。
反观以银碳为代表的粉丝群体,他们的所作所为只包括单方向地观看作品,以及更多地获取与自己偶像相关的物件。2023年7月至8月,兽迷们见识到了粉丝群体对于复刻银碳兽装的执着。迫于无奈,MOFUMOFU手作的b站官方号也在银碳爆火的视频下面留言,说明每个设定、兽装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复刻。总而言之,银碳的粉丝也和银碳一样在对自身独特价值的态度方面明显消极于兽迷群体。
对于一些人预测和平精英的“银碳小老虎”会招致大量新人入圈,并带来“盗设”、“低龄化”的问题,我认为并没有他们强调得那么严重。尽管会有银碳的粉丝通过他的舞蹈视频或“和平精英皮肤”入圈,但是对于“粉丝”来讲是很少的。按照目前的经验,大部分粉丝是不会入圈的,比如只在银碳作品的评论区下社交,连银碳粉丝群的活跃成员也基本都是兽迷。入圈太快暴露过多确实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在银碳与MCN公司合作的经济基础上,诞生的是一个新的粉丝文化。其中的内容基本只有从原来furry文化中剥离的兽装舞蹈。被新的粉丝文化笼罩的是粉丝圈的雏形。要形成粉丝圈的必要条件是兽装已经脱离furry文化而主要地成为一种舞蹈类型,成为一种舞蹈类型就必须有较多创作者仿照银碳模式而成功。目前的粉丝还没有形成一个社群(“粉丝圈”)的原因主要是兽装舞蹈的明星数量太少,信息量也没有成熟的粉丝圈那样大。
丰富的经验的确凿的统计结果告诉我们,产生一个新的社群分支是完全可能的,现在的兽圈就由多个社群分支组成。不同社群分支之间的交流远小于内部的交流。不同分支成员们的观念也不尽相同,但主要是审美不同。新诞生的粉丝圈也可能会与原本的furry圈有一些联系,从而可以被算进一个社群分支。
需要注意的是,笔者不同意在此处使用“饭圈”,因为“饭圈”在各方面都是比较极端的粉丝圈,某些行为甚至已经促使国家出手整治,目前还达不到那么极端(比如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这里说的“粉丝圈”只是B站舞蹈区、二次元作品等类似的“粉丝圈”级别,并不包括饭圈中引起社会普遍反感的行为。
在此时,如果可以让粉丝了解到furry文化的各个方面,这种趋势是可以减缓的。可惜的是,银碳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创作模式不可能允许把账号这样使用,吸引而来的粉丝也不怎么领情。
3、定义权和对furry文化的袭夺
“银碳模式”这样与资本合作的经济基础,引发了巨量的圈外流量,最高接近八百万的播放可以说震惊了所有人。以往兽迷们老生常谈的“出圈”,是从圈内是视角进行分析。而“出圈”还可以从圈外进行分析。巨量的流量就是巨量的影响力,虽然不一定能在行为上影响到观众什么,却可以给大量观众一个基本的印象。
以往我们所说的“出圈”的现象是零散多样的,新人入圈的第一步总是被推送多样的作品(生活区、绘画、虚拟主播、兽装舞蹈等),在这之中从管中窥豹到逐步了解,又或者是主动搜索了更多信息。而当“银碳模式”大行其道后,圈外人看到的圈外人刷到并点赞了兽装舞蹈视频,于是大数据精准的为其推送了更多几十万粉丝的“兽装舞蹈区”up主。这样千篇一律的作品类型很容易令观众简单概括出具体的轮廓。“就是穿了一种叫‘兽装’的玩偶服之后表演的舞蹈,和其他舞蹈的主要差别就是这点了。”
如此,谁掌握着最多的流量,谁就掌握着“出圈”后的文化定义权,因为这些作品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化。“银碳模式”的出圈就是借用furry文化的优秀作品——兽装,定义了一种内容为兽装舞蹈的粉丝文化。反过来说,兽装舞蹈的出圈已经不再代表furry圈的出圈,而只是代表这种粉丝圈的出圈。这是上面的观点认为粉丝群体一定会壮大的基础。而对于furry圈,原本在实践中形成的最具表现力的出圈作品种类——兽装,以后或许并不能再为furry圈吸引纷至沓来的新人。最强烈的出圈最终把事情的性质推到了反面。
那么如此,兽圈的新成员减少也一定会使圈子的委托人减少。委托人减少了委托数就会减少,那么furry文化产品的价格也将因需求的减少而下跌,最终对创作者产生冲击。
三、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供给与需求永远是对立统一的两个量。互联网使furry文化的诞生成为可能,而后此种文化又被现代社会的资本异化为生产资料(营利工具),新生产出来的作品也借由塑造一个粉丝群体,进而塑造出了一种需求,一种粉丝文化的需求。粉丝群体对于复刻银碳兽装的执着,不但是这种文化不注重自己独特价值的证据,更是这样一种同质化的需求被成功塑造的证据。有了同质化的需求,那这种需求被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同质产品满足,对产业资本来说,就是顺水推舟地了。
现在银碳设定的版权根据千叶自述是公司和千叶本人各占一半,公司又因为掌握着生产资料,在谈判桌上的筹码永远多于普通劳动者。也就是说,圈内furry文化所秉承的“设定独占性”并不能影响到这种被资本掌控的设定分毫。2023年7-8月之交的和平精英皮肤“银碳小老虎”就是例子。这种行为当然就应该实际上也确实受了furry文化的排挤。这意味着,点子模型如果可以随意出卖给所有有财力的人使用,兽装为什么不可以呢?
果糖也曾公开过自己的模型,但是根本上与银碳是不同的。免费使用是显而易见的差别,设定的控制权也依然在秉承furry文化观念的人手中也不难看出。最主要的是这种公开并不是粉丝文化意义上的。这个设定还代表个人,而且有血有肉。模型的使用者也都浸润在重视自己独特价值的文化氛围中。这是三处不同点。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得出,阻碍流水线生产相同兽装,让兽装变为一种cos服的,有且仅有一个不坚固的障碍——技术问题。2022年曾经出现过的手工工场模式的淘宝“玩兽尚志”网店,在使用的机器不多的情况下就已经依靠市场上廉价的劳动力做出还能看得过去的兽装了。如果有了较大销路使得提升同质兽装制作技术变得有利可图,技术变好也只是时间问题。更别提如果生产的兽装都是一模一样的,如果真的追加投资进入流水线生产会是什么后果。
如果这种制造业资本与掌握着“银碳”这个IP的MCN公司合作生产同质化兽装并售卖给粉丝,并没有什么很难跨越的障碍。由于完全合法,此时耗费心血做出原版兽装的圈内工作室也没有权利阻止。“每一只兽兽都是绘师、装师共同的心血结晶,是独一无二的!不只是复刻一个银碳出来,相似的也不行哦!他们的设定是有版权的,千万不能盗版~”,这句话也将被辜负。把版权不被拿去复刻的希望寄托在资本对furry文化的怜悯,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如此,强烈出圈带来的圈内有关于兽装的交易增加将是短暂的,只是资本还没有摸索出完整的商业闭。
只能期许以后furry圈在自媒体眼中发展的标准,不是像汉服圈那样的“兽装”销量。毕竟成熟的产业资本对于小生产者拥有决定性的优势。就像两个世纪至今,新生到成熟的产业资本将小生产者逼得大部破产,只有在很小的领域才能保证生存的空间。如果以后的furry圈还能有持续不断的新人从而保证交易的稳定运行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在圈内推广受圈内文化约束的生产社会化,也是一种可行的发展方式。
本文依旧在各种方面有很大不足或者无法解释的漏洞,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