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幻梦六十载(下)——“流公方”足利义稙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中江藤树

永正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永正错乱”。管领从四位下右京大夫政元在入浴之时被家臣药师寺长忠,香西元长指使户仓氏刺死,政元就在这片烟气氤氲之中草草结束了他四十二岁的生命,这位执武家之政于洛中近十五年的“半将军”,陨落之时竟让洛中公武一时无法适从。紧接着,药师寺和香西引兵突袭澄元邸,澄元不敌奔向近江,随后药师寺与香西立即从丹波迎回澄之,尊其为细川殿,二人则专洛中之权。与此同时,各地的政元旧部作鸟兽散,远在丹后征讨一色义有的赤泽朝经回师途中被石川直经和丹后国人击溃,于丹后九世户文殊堂自刃身死。八月,三好之长奉细川澄元自近江举兵向京都,畠山义丰自河内前来合流,总势三千骑,大破药师寺,香西所率军势,澄之留下书信一封并附和歌一首交与实父九条政基,伏刃毙命。三好之长请命于义澄以时年十六岁的澄元为管领。九月,不满于三好之长专擅的政元旧部于畿内先后举兵,呼应远在周防国的义尹。其中京都附近有奈良修理亮元吉,摄津国有伊丹兵库助元扶,丹波国有内藤备前守贞正,一时之间畿内西国再入血海地狱。十一月,义尹终于行动,在二十六日同大内义兴率军两万由防府出发,在安艺国府与武田元繁,毛利兴元,吉川经基,肉户,平贺,天野,小早川,熊谷等国众合流,十二月十五日,义尹抵达备后鞆之浦,备后国众宫氏,三吉氏,杉原氏,山内氏,木梨氏,楢崎氏,备中国众石川氏,三浦氏,清水氏,出云国守护代尼子经久,国人三泽汤氏,三刀屋氏,浅山氏,樱井氏,盐冶氏,伯耆国众小鸭氏,南条氏,行松氏,因幡国众吉冈氏,但马山名家,美浓斋藤家,播磨赤松家皆响应义尹,义尹军威大振,京都大惧。

永正五年正月,义尹由鞆之浦挥师东向。二月二十三日,义澄连发御教书于美浓守护土歧政房,近江守护京极高清,若狭守护武田元信,试图令其率兵阻击义尹,同时调略大友大宰少贰亲治,岛津忠昌,菊池义宗,阿苏刑部少辅,宗材盛等九州地区守护与国众,但是并无回应。四月,奈良元吉,伊丹元扶,内藤贞正作为义尹前锋攻入京都,细川澄元再奔近江甲贺山,三好之长子长秀逃至伊势,被国司北畠政乡攻杀。十六日,义澄逃入近江朽木谷。六月八日,义尹在大内义兴的陪伴之下进入京都。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数年流浪诸国的沧桑,多少盛衰兴亡。但此刻的他,无疑是见证成功的胜者。七月,前参议从四位下足利义尹叙升从三位任权大纳言,还补任征夷大将军,同时罢义澄官职。传说就在此时,前关白九条政基前来面对义尹哭诉:“君若早入洛则我子不死,君愿为我早诛澄元,遗恨则足矣。
时隔半年之后,十二月二十七日,义尹又越阶叙从二位。或许是位阶熏灼,次年十月九日竟发生了刺杀义尹的事件。时值深夜,群盗乱入,然而将军宿卫却昏睡不知,当群盗进至寝殿惊醒义尹,义尹遂亲自拔刀与贼力战,当场斩杀四人,自身亦受创九处,所幸未中要害。群盗眼见占不得便宜,呼啸一声遁入夜色,义尹遂得以幸存。翌日诸将听闻此事,赶来府中祝贺义尹安然无恙。如果这一事件体现了义尹自身的勇武,而他与六角高赖的和解,不仅巩固了现有成果,而且还为之后的历代将军树立了一位可靠的盟友。永正八年夏五月,义尹与高国书信于六角高赖,信中写道:“佐佐木两家,京极者虽大,庶也;六角者虽小,长也。其小大之异者,以京极道誉竭忠尊氏,而预四职之列故也。应仁以来卿家不庭多年,战挑亦有之,故久不通交。自今以后共忘旧恶来京师,则我克遇之身,然则卿高大其门者必矣。”高赖收信大喜,然其身已老迈,嫡子氏纲又多病柔弱,只好让身在佛门人称“吉侍者”的次子定赖还俗,继承家督,号弹正少弼,上洛谒见义尹。当谒见之时,义尹见他所佩乃是木刀,便问他缘故,定赖答道:“我曾经是僧侣,所以没有佩剑。”义尹大笑,赐剑国行。
世间事有喜便有忧。当年八月十四日,足利义澄在近江国岳山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生前,他将一子义晴匿养于近江国人九里氏家中,另一子义维则经由播磨国守护大名赤松义村转移至阿波国,托付给细川澄元。这位做了毕生傀儡又颇有文采的幕府将军往生冥界之时,远在阿波国的细川澄元却早已踏上复仇之旅。
永正八年八月十六日,在上个月的深井合战中击败细川高国的细川澄元一路攻上京都,义尹,义兴,高国三人只得出奔丹波国以图再举。澄元与三好之长进入京都,拥立义澄遗子义晴,建船冈山城并集结重兵驻守,澄元自己则入驻祖父细川胜元的私宅小川第。二十三日,义尹自丹波再度挥师上洛,此次他总率大内义兴,细川高国,畠山尚庆(尚顺),伊势贞隆,土歧政房,大友亲治,六角定赖,朝仓孝景等小大名,总势三万余骑,二十四日开始总攻船冈山城。土歧与六角为义尹所部先锋,与畠山义英和细川家臣所部交手,攻势顿挫,不利而退。紧接着,内藤氏,河原林氏,畠村氏等国人继进,击破义英军势,阵斩游佐河内守,大内义兴随即率部奋进,与三好之长交手,六角定赖重整旗鼓以后也再次加入战团,在两支兵马的纵横驰击之下,三好之长军势溃败,勇将细川政贤毙命,大内等势得首两千三百余级,义尹和高国趁势将本阵推进到高雄山。一路败退回京的之长只好带着澄元出逃摄津,之后辗转回到阿波。而在战前一直徘徊观望的赤松义村,听闻澄元败北,也收兵回撤播磨。至此,一场大战之后洛中再次平定。

九月,义兴,定赖共叙从四位下,次年三月,义尹再度奏请朝廷除叙义兴为从三位。永正十年五月三日,义尹回归京都,改名义稙。两年后,永正十二年三月,义稙转移到新造就的三条幕府。永正十五年八月,义稙以细川高国为管领职。就此,义稙——义兴——高国的三角同盟正式成型。以义稙作为上位公仪,义兴掌握强大武力,高国辅佐义稙,这个新型的权力结构虽然有别于传统的将军——三管四职——大名的室町幕府体系,但是却在短时间内稳定住了畿内地区的局势,作为三个利益攸关的单元,这种相互之间的结合理论上应该是牢固的,但是事实却并不似想象的那般美好。
首先,大内义兴的武力无法长期保持。事实上,他只能有较大把握掌握周防,长门,筑前,丰前四国领内——也就是大内氏的传统势力范围——的国人,其他西国地区诸国的国人,大多数其实并不可靠,他们只是见到大内势强便暂时倒向大内以求自身存续,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另一西国枭雄“云州之狼”尼子经久开始调略这些国人展开渗透邻国的行动之时,大内义兴的后方便出现了不稳定的波动,尽管他曾于永正十三年十二月令安艺国人武田元繁归国稳定局势,此人一经回国便似龙入大海,迅速倒向尼子经久,扩展自身势力,虽然他很快便在次年十月二十一日的有田中井手之战中被毛利元就击杀,但是并不能改善整体的国人背叛倾向。而另一方面,虽然义稙于永正十六年九月被朝廷授予源氏长者,补淳和奖学两院别当,地位愈发尊崇,可是他与管领细川高国的关系并不能算得上和睦。细川高国同他那狂戾阴贽的养父细川政元相比在权力欲方面丝毫不遑多让,在政务方面与义稙的嫌隙愈发加深,导向义稙最终选择出走,所以这个三角同盟,有其先天的不足,也有内部的缺陷,三人既然不能和衷共济,那么这种权力结构便无法发挥它应有的效能,事实上这一致命弱点很快便得以显现。
在大内义兴被迫归国之后,永正十七年二月十六日,尼崎合战爆发,由于细川高国作战决心不坚决,轻易后撤迅速导致溃败,义稙不得不在与澄元暂时和谈,争取时间退入近江国。他同高国在六角定赖处会合,再发御教书于美浓,越前,近江诸小大名令其起兵。五月三日,以六角定赖为先锋,细川高国统率主力后进,以数万兵力进至白江。三好之长率五千余骑逆击,两军连战于二条,三条,四条大道与高仓,不分胜负,三好部属香川氏,安富氏,久米氏等倒戈投向高国,向三好军发起进攻,五日,三好之长被击败,七日,细川澄元听闻之长败绩,经由生濑欲逃回本国阿波,但在和泉国堺被河原林正继追袭,从士两百余人皆战死,澄元仅以身免。九日,义稙归洛,由六角高赖亲自出送。十日,三好之长与其子长光,长则退往知恩寺,被细川彦四郎所部围困,父子三人切腹殉节。逃回阿波国的细川澄元听闻之长自尽,准备拥立国中的义澄遗子义维为大将再攻京都,为这位殚精竭虑劳苦功高的筑前守报仇雪恨,可是就在此时,他却突染病疴,只得卧榻饮恨。
六月十日,前右京大夫细川澄元在阿波国病逝,时年二十五岁,号真乘院,其子晴元尚且年幼。细川高国在京中听闻澄元谢世,大喜道:“我事成矣,洛中自此永安耳。”他本就喜好和歌,此刻更是同其姻族伊势国司北畠家一起召集歌会,又让他的儿子稙国行犬追物,小笠原氏,波波伯部氏,伴氏等皆往参加,京都近国无不立于下风。八月,年老体衰的六角高赖告假回归近江国,不久便驾鹤西去。为了纪念这位亦敌亦友的将坛名宿,义稙同高国诵念和歌百首敬表哀念。同时,这也是义稙与高国二人最后一次共同活动,就在当年十二月,两人便分道扬镳,昔年威赫一时的三角同盟,此刻终于化为乌有。

大永元年三月七日夜,义稙秘密离京。关于他与细川高国的矛盾和出走的原因,当时的公家鹫尾隆康在他的日记《二水记》的中多少有些涉及:“去夜,武家密密御出奔云云…………定当时不随御成败事等多端,此退居之故欤,又畠山式部少辅无远虑之所为欤。”而另一种说法则表明,这位畠山式部少辅曾经在明应政变义稙被囚之时帮助过义稙出逃,义稙一直以来很想提拔他,但却为细川高国所阻碍。结合《二水记》中所言“不能随御成败事多端”,或许大致可以推断义稙出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无法施行将军的人事任免权,而细川高国在这方面有着极大的发言权,甚至可以说是主动权。此时的高国,已不将义稙作为上位公仪看待,而仅仅是自己手中的傀儡,这对于坚韧自立的义稙来说,自然是无法容忍接受。在这弥生之夜,义稙再一次告别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都城,而他这一去,即是永别。

大永元年三月九日,义稙抵达堺之浦,十日在淡路靠岸登陆。十二月二十四日,细川武藏守高国在三条御所中为足利义晴加冠,细川陆奥守尹经为义晴理发。七月,足利义晴正式自播磨上洛,细川高国自任管领,以其从弟细川右马头尹贤沙汰西海道诸国之事。二十八日,义晴叙从五位下,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义晴升叙正五位下左马头,十二月二十二日,高国奏请朝廷罢义稙官职,朝廷即日敕命义晴任征夷大将军,听禁色升殿。
大永三年四月九日,故源氏长者,淳和奖学两院别当,赠从一位太政大臣,前征夷大将军,足利权大纳言义稙公在阿波国抚养病逝,享年五十八岁,号慧林院殿晔山道熙。一枕幻梦六十载,至此终于结束了它的波乱动荡,永归泯灭之墟。
参考资料:
[1]成岛良让. 后鉴卷之二百四十九
[2]成岛良让. 后鉴卷之二百五十四
[3]成岛良让. 后鉴卷之二百五十五
[4]成岛良让. 后鉴卷之二百五十七
[5]成岛良让. 后鉴卷之二百八十六
[6]成岛良让. 后鉴卷之二百八十九
[7]林 恕. 续本朝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六
[8]林 恕. 续本朝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七
[9]林 恕. 续本朝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八
[10]林 恕. 续本朝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
[11]林 恕. 续本朝通鉴卷第一百八十
[12]林 恕. 续本朝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一
图片来源:
大河剧《花之乱》
大河剧《毛利元就》
时代剧《冢原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