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问题》六十七、关于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本文转载自—— 仅供学习参考】
六十七、关于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现象出发,来研究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矛盾。
在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研究战争的问题也是从现象出发的。敌人大、我们小,敌强我弱,这就是当时最大量的,大家都能看得到的现象。我们就是从这个现象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我们在小而弱的情况下,如何来战胜大而强的敌人。我们指出,我们虽然小而弱,但是有群众的拥护;敌人虽大而强,但有空子可钻。拿内战时期来说,敌人有几十万,我们只有几万,战略上是敌强我弱、敌攻我防;但是他们进攻我们就要分成好几路,各路人要分成好多个梯队,常常是一个梯队进到一个据点,而其它梯队还在运动当中,我们就把几万人集中打他一路,而且集中大多数人吃他这一路中的一点,用一部分人去牵制还在运动中的敌人。这样,我们在这点上就成了优势,成了敌小我大,敌弱我强,敌守我攻,加上他到一个地方情况不熟,群众不拥护他们,我们就完全可以消灭这部分敌人。
* * *
意识形态成为系统,总是在事物运动的后面,因为思想认识是物质运动的反映。规律是在事物运动中反复出现的东西,不是偶然出现的东西,事物反复出现,才成为规律,才能够被人认识。例如资本主义的危机在过去是十年一次,经过多次反复,就有可能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危机的规律。土地改革中要按人口分配土地,而不能按劳力分,这也是经过反复后才认识清楚的。第二次国内战争后期,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同志主张按劳力分配土地,不赞成按人口平分土地,并认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阶级观点不明确,群众观点不充分,他们的口号是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其它人按劳力分。这种办法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土地应该怎样分法是经过多次反复才弄清楚的。
* * *
马克思主义要求逻辑和历史一致。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逻辑是从历史中来的,而书中堆满材料,不分析没有逻辑,看不出规律,不好,但是没有材料也不好,那就使人只看见逻辑,看不见历史,而且这种逻辑只是主观主义的逻辑。这本教科书的缺点正在这里。
很有必要写出一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历史的人,如果不研究个别社会、个别时代的历史是不能写出好的通史来的,研究个别社会就是要找出个别社会的特殊规律,把个别社会的特殊规律研究清楚了,社会普遍的规律就容易认识了。要从研究许多特殊中间看出一般来,特殊规律搞不清楚,一般规律是搞不清楚的。例如研究动物的一般规律,就必须分别研究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等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