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明信片——照片之后

2022-07-28 17:28 作者:阿丁爱做宝可梦  | 我要投稿

一切源于一个非常简单而纯粹的念头:“将世间的美好记录、分享出去”。

之前印过几次照片,这种感觉很神奇,略带有仪式感的,让人重新对照片有了最原始的认知。

于是乎这样一个项目便出现了——“来自我的明信片”。
我想在我自己拍摄的照片当中选取合适的,制作成明信片,送给大家。
可能是一套照片,可能会附上当时的心情、感想,可能搭上一首歌的歌词;
更可能会需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去挑选照片、印刷商、验收。


上面这段话,写在今年春节之前。在这半年期间内,我又存下来一些不错的照片。

终于,按计划,在8月份之前,我完成了所有明信片的制作,目前已经陆续寄出了。

以下就是最终版本。

杭州西湖 日落

这张照片拍摄于15年,高考刚刚结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用这张照片作为自己手机的壁纸。我开始渐渐地对“照片”二字感兴趣,开始尝试着去摸索如何拍照,如何后期制作。

不过时至今日,我仍不敢说自己做的事情能够被称作“摄影”,我由衷地觉得自己只是在记录、分享。我想,拍照之所以能够给我带来喜悦,一部分是因为当我抓住了绝妙的画面之后,可以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们。

那么,朋友们,这就是“喜爱”最初始的、未经雕琢的样貌。


药大 植物园

这张照片是在临毕业前,我在药大的植物园里面拍的。毕业的心情很复杂,对未来的焦虑,对自己的怀疑,对同学的不舍……

这一套明信片中,会很高频率地出现“鸟”。我很喜欢老狼的一首歌《鸟儿的幻想》,除了旋律之外,歌词也有意思:

我终于飞上了蓝天

摆脱了无边无际的黑夜

不顾一切的向前飞

这首歌来自专辑《北京的冬天》,同名的这首歌:

北京的冬天,嘴唇变得干裂的时候

有人开始忧愁,想念着过去的朋友

乌镇西栅

乌镇西栅的街道晚上熄灯很早,大概十点前后就关灯了。

当时我在西栅一家饭店里吃完晚饭,稍稍喝了一点酒。我只能记得自己想得很透彻、很明白,但始终无法回忆起自己是怎样具体地通透。

当我以现在的心智,活过去的日子,生活会变得更好吗?

每当对现实不满,总会有这样一些念头冒出来。

我坚定地认为这种念头是消极的,无意义的,但我不排斥这种行为。理由也很简单,这样的想法一出现即从侧面证明着当下的“我”在某些方面的长进,这本是一种成熟的表现。至于如何面对现实和幻想的落差,这应该是一个成年人该轻易解决的问题。

甬江码头

没错,这又是一张有鸟的照片。其实这天我在码头也拍了许多其它不错的照片,但这张给我印象最深。

河流、锈迹、飞鸟、垃圾、柴油机轰鸣,我直接联想到了《苏州河》的电影。

这张照片给我非常强的抽离感,在这样现代化的城市当中,仍保留着世纪初的陈旧与沧桑。

(些许的遗憾是,这张照片左下角的时间地点,我本来是用的和远处吊车近似的红褐色,但是初稿印刷出来和背景颜色过于接近,分辨不清,只能换成略带蓝紫色的白色。)


甬江码头-初稿

我把初稿放出来,你就会发现前后的差异所在。

因为第一次制作,经验不足,初稿的字号都太小了,导致很多照片印出来文字看不清。之后我又调整了一两版,才是现在的样子。

几乎每张照片都有类似的问题,所以才拖了这么久的时间。

海南藏族自治州

在最早的问卷当中,我收到了这样的留言:

如果可能,希望是一张山河辽阔风格的照片,毕竟太久没出门了

这张照片是在青海拍摄的,带着些许的高反,头痛了一路。我也是在回来时才从画面中体会到高原的绮丽。

愿疫情早日结束,再去看山河辽阔。

另外,这张照片原来是有好几根输电线贯穿了画面的,我给它P掉了。仔细看的话,还是能看到瑕疵的。

原图
梅山岛

这张照片是和宁波的朋友们去梅山看日落那天拍摄的。

虽然已经是三月份,但还是很难察觉到春意。放眼望去一片荒芜,这艘旧船的颜色,极为亮眼。

铜版纸(上)与布纹纸(下)

说到颜色,印刷照片另一件让我头痛的事情就是色彩还原。

我自己的显示器是经过校色的,色准应该还算过得去。前期制作电子底稿的时候我尽力去调整每一块文字、背景的颜色,使画面整体能够和谐。

我也是印刷了之后才知道,纸张的不同也会对印刷效果带来影响。我最初选定的送给siqieer的版本是区别于一般铜版纸的布纹纸。

拿到手后我迟疑了,布纹纸的印刷非常不清晰,而且整体颜色偏暗,但质感绝佳。上面的照片能看出来两种纸张的差别。

亭溪岭

我记得当时和朋友们凌晨三点多到山脚下。漫山遍野的都是癞蛤蟆。爬上山顶,差不多快四点半了。

这是我第一次爬山看日出,当我背着沉重的相机和脚架到山顶,见到远处城市的阑珊灯火,所有的困倦、劳累都是值得的。

那时我也绝想不到,这是我在宁波的倒数第二个月。

彩云

这组照片的后半部分是在南京拍摄完成的。

最好拍的其实是满月,因为月亮足够大,难的是新月。

看着日历去拍照片,我一组照片里面少了初几的月亮,就可能要花几个月时间去追着月亮。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紫金山黄昏
紫金山 乱石

我爬了许多次紫金山,拍日落居多。

我先前所说的“之前印过几次照片”,其中一张就是紫金山日落的这一幅。

我很喜欢自己给照片配的文字。

同样是来自问卷的留言:

希望我们都顺应自己的心 抚平昔日的伤痕 得到真正的平静和自由

别错过日落和夕阳,不论在哪里啊——《认真地老去》

海口

鹿道森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正在海口出差。看了有关他的种种,我心中更加坚定地相信“世界上另一个我”的说法。

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盛放

来自他的最后一条微博。

照片拍摄的当天,正是我农历的生日。我在出差任务结束后去花店买了一支玫瑰,放在海边。他的生命终结在异处的海边,应有玫瑰盛放。

朋友中,有一位与我同日出生。他在问卷当中留言:

祝身体健康,现在愈发觉得这个重要了

明孝陵
明孝陵神道

梅花,在冬日细雨中显得格外勇敢。

这两张照片都拍摄于明孝陵。因为雨天去的人极少,我得以拍到特别干净的照片。

没错,我又拍到了鸟。山上的紫霞湖边也拍到了。我担心鸟含量太高,就没有放进去。

呆逼鸟

上面一张,就是当时我做的扫码登记海报用的照片。

我跟siqieer分享这张照片的时候,毅然决定给它起名为呆逼鸟。因为太呆了,下雨不知道躲,只会缩脖子。

不呆鸟
石臼湖

问卷留言:

我决定了,下周一提离职

眼前身后,一地鸡毛。

每一公里都有资格变得意义深刻。

对于我来说,we will see what will be。

凑数的

印刷厂要求明信片必须是8的倍数。索性我就把我和相机的照片放上去凑数,算是署名了。

这张照片里,我是在立交桥上拍车流的延时。冬天在马路上,戴了两层帽子还是冻得不行。成片是这样的:

车流延时

因为这张照片没什么故事,对我来说也没什么特殊感情,就没有选用到明信片里。

图穷匕见

这张是整个项目的核心。

最初的计划就是为了给siqieer准备生日礼物,而有的这么一个想法。

这张照片也是在梅山看日落时候拍摄的。我们为了看落日而去,但当时我心情低落至极。

后期处理的时候把这张图做成黑白略带失真的效果,我满脑子都是Ashram这《Shining Silver Skies》张专辑的封面。

这张照片,其实是第一张我想要拿去打印出来的照片,大概在21年四五月的时候。我在照片背面写了一句话,“敬‘安适的清晨与傍晚’”。随照片附了一封信,托我的另一位大学同学带给她。

这句话出自谢春花的《借我》。

到这里,或许你会发现,我的这一篇《照片之后》当中照片的顺序,大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去排列的。

(除了路途比较远的几位朋友,我让印刷厂直接代发了)每个人收到的照片摆放顺序是不一样的,至少第一张照片都是经过选择的。

第一张照片

后记:

我问过一些留言的朋友,“你还记得你当时的留言吗?”

记得也好,忘记也罢。照片作为一项媒介,记录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思考过,照片意味着什么。就像我前文所说的,记录、分享。

我坚定地认为,我们眼下生活的意义,很难被即时即地地、完整地感受到。而记录、分享,是一次次对记忆筛选、整合的过程。

当我开始着手准备这个项目时,我所想到的,总是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心情下看到了什么东西,感受到了什么,以及我和谁说了这件事,有了什么样的反馈。

一次次的筛选和整合,总能留下一些印象深刻的东西。我愿意将这些深刻的东西称作世间的美好。

回到开头的那句话:

一切源于一个非常简单而纯粹的念头:“将世间的美好记录、分享出去”。

在17年暑假去山海关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陈奕迅的《沙龙》。可以这么说,每次我拍照的动力,都被这首歌诠释到极致。

港湾晚灯 山顶破晓

摘下怀念 记住美妙

……

音乐 话剧 诗词和舞蹈

揉合 生命 千样好 

摄入相簿

绚烂如电 虚幻如雾 哀愁和仰慕

游乐人间 活得好 谈何容易

拍着照片 

一路同步 坦白流露 感情和态度

其实 人生并非虚耗

何来尘埃飞舞

最后,生日快乐。

愿今后迈出的每一步都意义深刻,

有朝一日,同去看山河辽阔,不错过每一个清晨与傍晚。

我的明信片——照片之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