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870年普法战争前两国实力对比和法国战败分析

2023-02-27 19:32 作者:胡紫见史  | 我要投稿

对于1870年—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惨败,很多人都会觉得德国那个时候应该已经完全超越法国了,在查阅了《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后来看看双方到底如何。

巴黎被普军围困期间


我们先来看一下1870年普法两国国力对比


德国除了煤矿产量优势明显,而法国的棉纺生产以及硫酸产量完全超过德国以外,两国其他领域差距都不大,双方的实际国力在伯仲之间。

那么决定胜负的关键在哪里呢?


双方的军事体制

法国实行的是征兵制,1870年理论上战时可以征集57万军队,其中作战部队34万。

德国实行的的是义务兵役制,1870年可以集结100万左右,作战部队60到70万。

法军的美好计划

在1870年初法国陆军部长元帅莱勃夫,原计划准备三周集结三十万大军和九百二十四门大炮,迅速给德国的打击。

要想做到这点,一切依赖快速集结,但显然他高估了法国的动员能力。法国最后一次和欧陆大国打仗还是1859年参与的意大利独立战争,当时法国参战兵力也不过11.5万人。

最奇葩的是法军没有合理高效的编组,比如应该是斯特拉斯堡的第一军兵源是来自北非殖民地,梅斯的第二军来自巴黎,圣埃菲尔德第三军来自夏龙,里尔的第四军来自诺思。

双方的铁路网络

法军高层希望通过铁路快速部署这些兵力,但是法国的铁路大部分是私营的,平时有没有演练过这种大规模的调度和动员,也没有协调机构,妄想两周内搞定30万兵力运输,简直是异想天开。

普鲁士则不一样,早在20年前的1850年普奥危机中经历过一次,那次普鲁士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联邦老大的地位,结果铁路运兵一开始美好的计划化为泡影,军队一直运不到指定地点,因为德国铁路也是私营的为主,没有统筹和协调性可言。1850年危机过后,德国总结教训,终于在1866年普奥战争成立了全国铁路联合委员会,此时距离普法战争也只有不到四年时间,但是正好发挥作用。

奥尔良被普军攻占前


两国的动员体制决定了国运

一开始普军就占据优势 不是因为法国国力不行,不是计划不行。不是指挥不行,而是法国的动员体制太糟糕了,整个国家都没有为打一场大战做好准备。

法军的军官指挥作战经验丰富,士兵职业素养比较高

在1867年前德国士兵素养其实并不比法军高,但是经过1864年普丹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这两次王朝统一战争,军事素养得到锤炼和提高,服从性也比法军高,几乎成为标准的战争机器。

德国经过1864-1869年、一步步完善国家的动员体制,义务兵役制已经深入德国人每一个毛细血管,成熟高效的动员体制已经让德国具备了应付大战的基础,这点法国还是后知后觉。

以前一直说落后就要挨打,一直以为是经济不行太穷就会被揍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国防变差,而且富得流油也会被盯上,这方面普法战争是一个典型案例。

看看战后法国

要赔款50亿法郎

把工业和煤炭重要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

开放法国的市场给德国工业品输入

俾斯麦绝对是盯着资源和钱去的

德国首相俾斯麦在会议中



1870年普法战争前两国实力对比和法国战败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