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爱尔眼科医院丨平时明明很注意,为何孩子还是近视了?
平时明明很注意,为什么孩子还是近视了?孩子没有近视,也需要预防吗?围绕家长关心的近视防控相关问题,眼科大咖“面对面”为广大家长答疑解惑。

温龙波 博士
近视防控智能可穿戴设备“云夹”核心研发人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接触镜安全监控与视觉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爱尔眼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博士宣传团成员(第一批)
家长口中的“很注意”并不一定真的“很注意”
因为家长平时上班,他可能对孩子在学校甚至晚上在家的时候做作业并不是很了解。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孩子近视问题,有的家长说自己孩子用眼习惯很好,但也近视了。作为医生,我们还是觉得是孩子的用眼习惯出了问题。
家长经常说自己“很注意”,只能说他自己在意的那个点注意了,比如他认为孩子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就很好了,其实不然。孩子有没有持续近距离用眼,比如玩积木,下围棋等,家长觉得这些不是用眼负担,其实也是有负担的,需要了解用眼负担有哪些内容。
孩子用眼行为监测
不能光凭感觉,要用客观数据说话
我们可以用一个小设备——云夹,来观察孩子们的用眼习惯,也能帮助家长们真正了解孩子实时监测孩子用眼行为,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有哪些近视危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

云夹通过5大维度监测孩子用眼行为
“云夹”通过精准监测影响孩子近视发生和发展的5大后天影响因素:阅读时长、阅读距离、阅读角度、阅读环境光强与户外活动时间,又通过记录全天候的用眼行为数据,分析近视原因,预测近视风险,有助于专业眼科医生制定出个性化、科学化的近视防控方案,实时追踪、调整防控效果。

张丰菊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视光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预防的关键点在于
家长要了解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远视储备不同

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从远视过渡到正视再到近视的过程。尤其是上学后孩子远视储备消耗的速度可能会加快。这就要求家长从孩子3岁起,就要去医院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检查视力。
我们在流调方面的数据显示,6岁到8岁的孩子上学以后,父母的遗传因素,孩子的防御能力、抵抗能力会格外的敏感,所以这些孩子需要加强防控。另外8岁到12岁,是近视发展的高峰期,所以现在我们强调,从小就要预防,而且关口要前移。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