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寄生虫》观后感

2021-02-16 16:26 作者:蓝色樱花草_阿蓝  | 我要投稿

这是一部获奖无数的电影,慕名观影,看完,其实有诸多疑问。总体感觉并没有太触动人心,这可能是我没有生活体验的原因。

观看时其实颇为“提心吊胆”,想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在观影过程中,一直让我提心吊胆的是,当一家人通过欺骗的方式住在别人家的别墅时大吃大喝,我很担心万一他们的秘密泄露该怎么面对那样的尴尬,然后时时刻刻为无业游民一家的生活紧张,怕他们被发现;

②还有,当我发现有人居然住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的时候,我莫名感受到了其中的绝望,那份永不见天日的封闭可能会使人发疯;

③为主人家担忧,有句话叫“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房子里藏了怎样的秘密”;

④最后的情节有一些没看懂,不理解为什么男人会杀了富人,但其实,仔细想想,好像也还说得过去,因为电影之前也一直在埋气味难闻的伏笔,还有越界的鄙视问题,男主人后来提到的气味更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⑤石头究竟有什么古怪呢,一直没看懂。为什么要说石头粘着他。不明白。难道这块石头代表着穷人心理的纠结吗?穷人一直遵纪守法,这次撒谎,还险些杀人,这块石头是否代表了他们一直缠绕在心头的对这个难题无法释怀的困扰?到最后的梦境中,男孩把石头放在水里,证明了一切都风平浪静了,父亲的事情解决了。这样说来,好像说得通。


总的来说,按照做阅读理解题的方式来分析这部影片,还是大有可说的:

问①:为什么取名叫“寄生虫”?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本片通过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处处反应的其实是社会不公,两个阶级中天差地别的差距,反应的其实是社会制度的腐坏。

寄生虫,从故事情节上来看,旧管家和他老公是住在富人一家的寄生虫,藏在主人看不到的地方吸取着主人的粮食,可能在无意间还会伤害主人,比如吓着了他们家的小儿子。后来,无业游民一家通过手段成功寄生富人一家,到最后穷人父亲躲在新富人的地下室中,这还是寄生虫。但从社会层面分析,这个社会的中间力量其实就是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养活着这个社会,但社会中总有人不劳而获,无才无能却享受着社会最好的供给,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寄生虫。

影片的寄生虫别出心裁,引人遐想,不到影片最后,你不会知道结局,以寄生虫为片名,其实反应的是影片的主题。


问②:影片是如何对比两个社会阶级的?

首先是穷人和富人住宅区的对比,马桶特写,WiFi特写等。穷人的住房是出租的半地下室,WiFi信号微弱,马桶是全家的最高点,四口人挤在狭小的房间内,下雨就会被淹;而富人一家住在宽敞的豪宅内,地下室都有信号,下雨房屋依然无恙。

其次,下雨时的情节,穷人三口人从富人区一路狂奔下坡回到自己的家中,然后晚上住在了地铁站,表现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差距和不可逾越的鸿沟。

还有,富人一家都无法容忍穷人一家身上的味道,尤其是男主人明示了好几次穷人身上的味道难闻,言语间表露的其实是阶级对立。


问③:请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选择穷人大儿子。其实不管穷人一家、夫人一家也好,我认为他们都不是坏人,所以穷人才那么穷,不设防的富人才会遭此劫难。富人太太无疑是单纯的,在穷人中,我认为儿子性格也是相对单纯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明有才华有能力,却没有办法通过手段考取大学;在与富人女儿交往时,居然会单纯的想到以后的结婚,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在最后妹妹被杀掉后,也还是希望能通过工作的方式解救出父亲,还是单纯的可笑。


就是这样了,这部影片。

最后的评论,这部影片中的那个大雨之夜时,我十分有代入感,紧张着害怕穷人一家被发现。而其他时候我仿佛是一个看客,既不同情也没有庆幸,兴许导演也没有想让我们怎么样,只是把这个现实血淋淋地揭开在我们眼前。

由于个人的认知差异,这部电影的共情能力对我这样的人来说较弱,但其实囊括要素很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反应阶级差异,这部电影可以称得上别具匠心。

喜爱等级:三星。


《寄生虫》观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