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墨庵经眼:稀见昆曲折目提要(摘自豆瓣)

2022-04-10 19:25 作者:东部曙光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自豆瓣文章,作者不详,如有侵犯版权行为请作者联系本人,共同商议文章内容处置情况,改动或删除由文章作者定夺,请各位“版权英雄”免开尊口。)

    以下所记各折目,主要为最近数年中所见较为罕见的昆曲折目。所谓罕见,主要是指常见曲谱中未见收录,或在辞书中罕见记载的。所记基本均为带有工尺谱的折目,相较于没有乐谱记载的传奇脚本,我们姑且认为,这些带有工尺谱的折目是经过前人搬演,或者是更接近于场上演出的舞台本。作为参考的资料,戏曲剧情相关参考的是徐展桑毓喜先生的《昆剧剧目便检》、南大本《中国昆剧大辞典》、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以及王森然先生的《中国剧目辞典》,昆曲曲谱方面参考的是单套曲谱存戏均在九百折以上的三种,中国昆曲博物馆编苏州补园张氏《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中国昆曲博物馆藏上海赓春曲社李翥冈抄本《同咏霓裳曲谱》以及基于中国昆曲博物馆藏本整理出版的《昆剧舞台演出珍本全编》。

1、《浣纱记•伐越》,旧抄本

    提要:该折的名目未见于上述各种资料,然对照《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后发现,此折实际是《浣纱记》中《起兵、大战、行成》三折的合编,形式未见同类。该折演述伍子胥奉命攻打越国,两军交战,伯嚭上阵不敌文种,伍子胥上阵,越军败绩。越军三战三败,君臣被围在会稽山上。勾践与范蠡、文种商议求和,范蠡提议通过伯嚭,行美人计,离间吴国君臣,以图再举,文种领命出使吴营。剧中所用诸曲牌,有《起兵》一折中的【满江(地)红】一支、《大战》一折中的【水底鱼】两支、“扑灯蛾”两支、《行成》一折中的【临江仙】一支、【朱奴儿】(此折与《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中唱词不同)一支。此或为过去昆剧班社为演出需要而删减的简本。

2、《点将》,壬申年王应春旧抄本

    提要:《点将》一折,昆曲中有演述百花公主与海俊平叛故事的《凤凰山•点将》一剧,《缀白裘》中另有演述岳飞平杨幺故事的《点将》折目,然此本《点将》所述为五代时田虎作乱的故事,或为《党人碑》中故事,经过比对《党人碑》传奇本可知此为剧中第二十三折内容,然舞台演出本甚难得见。

    本剧演述五代时湖北田虎作乱,自立为王,任命算命为业的刘铁嘴为军师。宋军前来征讨,田虎命刘铁嘴前去抵抗。宋军计划烧田军粮草,刘铁嘴作法断定凶吉,遂命前军守粮仓,后军迂回抄宋军后路,并让头目通知大营,此行必能成功。剧中有【普贤歌】【点绛唇】【油葫芦】【天下乐】【鹊踏枝】【寄生草】【煞尾】等数支曲子。

湘昆《党人碑•杀庙》

3、《玉麒麟•遇虎》,潘森岩旧抄本

    提要:《玉麒麟》一剧,《中国剧目辞典》中有三个词条,一为李素甫之《元宵闹》又名,一为明清佚名著作,演述《水浒》卢俊义故事,一为京剧剧目,为“卢十回”之一。然此本《玉麒麟》与辞书中所见均不同,仅见《遇虎》一折。《昆剧剧目便检》中有著者不详的《玉麒麟》一种,称又名大名府,内有未刊印剧本两种:《赏雪》、《遇虎》,不知内容如何。

    《遇虎》一折演述王元帅(或为“明受之变”中身死之宋将王渊)帐下将官韩世忠新正元旦前来帅府伺候,因天色尚早,帅府未开门,遂在回廊小睡。恰巧梁红玉亦来帅府,在回廊处忽见一白额虎,定睛一看,原是睡在一边的韩世忠。梁红云看中韩世忠并非常人,遂有意托付终身。二人见礼之后,梁红玉约韩世忠赴其家中作客,并赠玉麒麟一枚以为表记。本剧共五支曲子,均为【步步娇】,倒也罕见。

4、《串月图》,佚名旧抄本

    提要:《串月图》一种,罕见著录,大约是晚清时期江浙吴歌所改。海宁徐家礼《蛰园曲》第六种《劝学图•励志》中有老蛰听孙辈唱《串月图》,老蛰嫌其俗,改为《劝学图》的记载。《串月图》大致唱的是吴地八月十八看出横塘,看石湖串月,划龙舟到山塘的场景,内收【好仔细】【叨叨令】【风入松】【四大景】等曲,并杂以大量的锣鼓,颇有民俗特色。

5、《赠珠》,清姜应璜抄本

    提要:《赠珠》一折,未见著录,内容并非京剧《泗州城》“虹桥赠珠”故事。乃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昆曲《西游记》目前常见折目只有《狐思》《借扇》两折,本折紧接《借扇》故事,演述孙悟空一借芭蕉扇不成,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到了灵吉菩萨处,灵吉菩萨得观音指示,借定风珠给孙悟空。《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中《借扇》一折孙悟空为老生应工,本折则以净行应工。本折见于姜应璜抄本,抄者生平不详,看工尺形制为一字谱,或为清同光之前的抄本,谱中多记鼓板,或为场面鼓佬。(此本后见于扬州郁年纯先生所藏印之《佚存曲谱》卷一,又名赠丹,原本为清中期抄本,亦甚少见)

6、《后借》,清姜应璜抄本

    提要:《后借》一折,未见著录,乃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昆曲《西游记》目前常见折目只有《狐思》《借扇》两折,本折紧接《赠珠》故事,演述孙悟空得了定风珠,再找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见扇不动孙悟空,心生一计,取助火扇假装芭蕉扇借于孙悟空,想要借此烧杀唐僧师徒以报红孩儿之仇。《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中《借扇》一折孙悟空为老生应工,本折则以净行应工。本折见于姜应璜抄本,抄者生平不详,看工尺形制为一字谱,或为清同光之前的抄本,谱中多记鼓板,或为场面鼓佬。(此本后见于扬州郁年纯先生所藏印之《佚存曲谱》卷一,又名二借,原本为清中期抄本,亦甚少见)

北方昆弋•侯永奎,马祥麟《借扇》

7、《武教(学)场》,民国21年毛锦庭抄本

    提要:《武教场》一折,吴地诸谱未见著录,然此剧目见于安徽昆曲名录中,或为昆曲与安徽地方戏曲融合的产物。本剧演述元末政局混乱,丞相萨登遂设下武教场,安排火炮药酒,精兵强将欲扫灭各路反元势力。朱元璋部将梁遇(玉)春朱元能、花荣、郭英等奉刘伯温的差遣前来查看。常遇春在武教场打败了陈友(有)谅、刘福(富)通、方国珍(今)、张士贵等各路豪强,夺得武状元,率领众人杀败元兵,逃离武教场。

(这不就是《状元印》吗……)

傅德威《状元印》

8、《八阵图》,民国21年毛锦庭抄本

    提要:《八阵图》一折,吴地诸谱少见著录,然此剧目见于安徽昆曲名录中,或为昆曲与安徽地方戏曲融合的产物。本剧演述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诸葛亮与司马懿于祁山对阵。诸葛亮布下八阵图迎战,司马懿命张虎等前来破阵,为蜀军所俘,诸葛亮令魏军穿妇人之衣以羞辱司马懿。魏军众人受辱大怒,全力前来破阵,诸葛亮安排姜维、魏延、马岱众将从容应对,大破魏军。

9、《齐天乐》,民国21年毛锦庭抄本

    提要:《齐天乐》一折,吴地诸谱少见著录,类似开场戏,然此剧目见于安徽昆曲名录中,或为昆曲与安徽地方戏曲融合的产物。本剧演述东汉初年,刘秀称帝,一日逢皇上诞辰,众功臣前来祝寿称庆。臣下禀报打败了蛮夷,番邦进宝,宫外忽闻天降祥瑞,正是一派天下太平之景。

(此戏辞藻格式仿《卸甲封王》所作,铫期唱一套【叨叨令】,据传《草桥关》《铫期》《上天台》等皮黄戏的源头便是此戏。)

10、《八达(叭哒)岭》,民国21年毛锦庭抄本

    提要:《八达(叭哒)岭》,吴地诸谱少见著录,然此剧目见于安徽昆曲名录中,或为昆曲与安徽地方戏曲融合的产物。本剧演述大明洪武年间,一日元旦,文武大臣上殿贺朝,文官有李善长、刘伯温等,武将有徐达、常遇春等,洪武帝龙颜大悦,各有封赏。朱元璋命徐达领兵五十万兵分五路扫灭残元,兵至八达岭,遭遇元军统帅喇铁木耳白彦陀,两相交战,元军败绩。

11、《叹环》,洪宪元年佚名旧抄本

    提要:《叹环》,未见著录,原抄本中紧跟《赠环》一折(看内容即《连环记》的《赐环》),应也是《连环记》中一折。本剧紧跟《赠环》一折,演述貂蝉日前得王允赏赐白玉连环,因王允说此日后有应验,故而随身佩戴。这日闲来无事,貂蝉拿出白玉连环在手把玩。此折很短,仅“一江风”“朝天子”两支曲子,应为剧中过渡折目。

12、《点化》,洪宪元年佚名旧抄本

    提要:《点化》,未见著录,看内容应在《蝴蝶梦》中《叹骷》之前。本剧演述道德真君奉三清法旨,下界点化庄周。真君化作一僧人当街化缘,不为金帛,但寻得道之人。庄周得其点化,若有所悟。

北方昆弋•《蝴蝶梦•扇坟》“堆神场面”

13、《议图》,民国戊寅年张世权抄本

    提要:《议图》,未见著录,看内容或为《铁冠图》中一折。本剧演述青田子刘伯温来见铁冠道人,欲问明朝江山后事如何。铁冠道人告知明祚二百七十载,最终会“运绝梅(煤)山”。刘伯温请铁冠道人赐下画图以警惕君王。

14、《游春》,民国戊寅年张世权抄本

    提要:《游春》,未见著录,看内容应在《西游记》中《思春》(狐思)一折之前。本折演述狐仙玉面公主自幼母亲亡故,留下万贯家财。一日闲游,玉面公主偶见一俊俏郎君,一见钟情,欲托付终身,归来后忧郁成疾。

15、《望火》,民国戊寅年张世权抄本

    提要:《望火》,未见著录,抄本中接在《思春》之后,《借扇》之前。本剧演述唐僧师徒行走至火焰山下,炎热难当,唐僧命徒弟去村庄问信,村老告知此处为火焰山,绵延八百里,欲过此山,需向翠云山芭蕉洞铁扇公主借扇。

16、《赐钱、拾钱》,民国戊寅年张世权抄本

    提要:《赐钱、拾钱》,未见著录,不知本剧为何。本剧演述招宝财神案下看财童子因故被罚下界,名唤富与贵,一贫如洗。财神有意显一神通,将一分钱赠予他。富与贵半生潦倒,住在岳父家中,守不住钱财,不是被拐子拐就是被盗贼抢,苦不堪言,几欲求死。一年春节,富与贵出门游玩,路遇财神庙,进庙祈福。进庙之后,富与贵求签得吉,又捡到一文铜钱,遂欲到金老店中请香谢神。

    (2020.11.13又见署辛酉年春月龙川夏球锵肆抄本一种,封面署《绣衣郎·赐钱、入钱》,内容与此《赐钱、拾钱》相仿,则此《绣衣郎》或为本剧名。又浙江昆曲中有《春富贵》一种,与此剧内容亦相仿。)

17、《渡海》(又名芦渡,北达摩),晚清嘉善荣和奏手抄曲谱及民国人寿堂曲谱本

      提要:《渡海》一折,曾见于《审音鉴古录》中,然未见曲谱。曾见“荣和奏”所留存的《北达摩》抄本一种,剧中演述述达摩在扬州救下一书生名筲(萧)生,因算筲生还有二十年功名富贵及一段姻缘未了,便在北海岸边兴法力,以一枝芦苇作船,亲送筲生回乡,途中师徒二人遇见南海龙王,见到海市蜃楼等种种异景,不一会已到彼岸,师徒惜别。又见民国《人寿堂曲选》一种,亦收《渡海》一折,书口注明《牟尼合》,又言“此剧向禾郡乐工抄来,惟内中别字稍有,未敢更动也”,考禾郡为嘉兴旧称,而荣和奏所在的嘉善亦属嘉兴,则此《渡海》一折或为嘉兴当地昆班常演之戏,而别处少见搬演。

(北方高腔亦有此剧目,为著名高腔红净化二化起凤之名作,高腔称其为《北渡》,非《祝发记》之《渡江》,日本双红堂收藏昆弋曲谱载有此戏台本。)

18、《缘始》,民国《人寿堂曲选》本

      提要:“缘始”一折,据言出自《三笑缘》中,或为本剧首折。本剧演述昆仑仙、杏叟仙等众仙聚会,遇到西池金母驾下许飞琼、阮凌华、范成君、段安香四仙女,仙人提及下界唐伯虎、周文彬作诗文讥笑仙家,众仙十分恼怒。青莲仙人建议月老为唐伯虎、周文彬与秋香、王玉英牵下红线,让二人“鬻身为贱”,以示惩罚。

      《三笑缘》一剧,在吴地乃至全国可谓家喻户晓,秋香三笑留情,唐伯虎三点秋香的故事一直传唱至今。苏州弹词中则有讲唐伯虎点秋香的所谓“龙亭书”一脉和讲王老虎误抢周文彬的所谓“杭州书”一脉。昆曲中亦有此剧,可惜见演者只“送饭、夺食、亭会、三错”四折,即又所谓《桂花亭》者。中国昆曲博物馆藏有《三笑缘》抄本一种,收录游山、追舟、央韩、访主、投靠、堂会、学堂、送饭、夺食、议醮、亭会、三错、赴斋、付果、代文、点秋、做亲数种,所演均为“龙亭书”一脉,记录“杭州书”一脉的昆曲曲谱十分少见。此次见到的《人寿堂曲选》中收录了《三笑缘》中的部分杭州书折目,十分难得!

韩世昌,白云生《三笑缘》

19、《抢周》,民国《人寿堂曲选》本

    提要:“抢周”一折,未见注录。本剧演述周文彬与祝枝山打赌,男扮女装,被杭州兵部王老虎强抢回府,暂寄在王老虎之妹王玉英房中。

20、《撮合》,民国《人寿堂曲选》本

    提要:“撮合”一折,未见注录。本剧演述周文彬男扮女装,住在王玉英房中,为王玉英识破,二人互相爱慕。此时传到王府老太太处,老太太问清原由,又得祝枝山从中撮合,周文彬与王玉英定下婚约。

21、《就婚》,民国《人寿堂曲选》本

    提要:“就婚”一折,未见注录。本剧演述周文彬、王玉英定下婚约,元宵节王家招赘周文彬为婿。本折极短,仅三面,两支曲牌。

22、《良佐》,晚清佚名抄本

    提要:《红拂记》,明代张凤翼著,演述隋末李靖红拂女故事。本剧昆班演出本流传不多,仅见《靖渡》《私奔》两折,此为《良佐》一折,对应《红拂记》传奇第四折《天开良佐》。

    本剧演述李靖渡江之后,路过西岳庙,西岳大王有意点化于他。李靖算卦,得知此生无天子之分,只可辅贤主成功业。睡梦中,西岳大王告知李靖:“南国休嗟流落。西方自得奇逢。红丝系足有人同。越府一时跨凤。此去须寻金卯。奔时木易长弓。一盘棋局识真龙。好把尧天日捧。”

    本折收【点绛唇】【西地锦】【西江月】【煞尾】各一支,【玉芙蓉】四支,较通行传奇本多两支,字词也略有不同。本谱不知抄者,据言为浙北传本。

程砚秋,俞振飞,侯喜瑞《红拂传》

23、《看录》,晚清尧记抄本

    提要:《看录》,不知全本剧目名称,或为《吉庆图》中一折。《吉庆图》,清初无名氏作,演述海瑞等与严嵩斗争故事。此剧原本已失传,常见仅《扯本》《醉监》两折。

    《看录》一折,演述海瑞刚正不阿,得罪权贵,两度罢官。一日,海瑞闲居乡里,翻看家人海安带回的缙绅录,发现当今朝廷严嵩、赵文华、鄢懋卿等奸佞当道,翰林学士徐阶独木难支。正巧海瑞之子回家,告知父亲京中差人来报,海瑞被重新启用,升为兵部主事。不一会,报子上门,海瑞即刻收拾行李启程赴京。

    《看录》一折,或为反映《吉庆图》中“海瑞复官,起用为兵部主事,微服赴任”部分情节的折目,后面引出海瑞旅馆偶遇贬谪边地的门生邹元标等故事,演出本颇为少见,内收【引】【集贤宾】【黄莺儿】【簇御林】【尾】等曲牌。此亦据传为浙北抄本,抄录时间约在清道光年间。

24、《跌笤》,晚清尧卿抄本

    提要:《跌笤》一折正文开始有一支【引】,主人公谢廷玉扮小生上场,自报家门,称自己进京赶考,三场已毕,闲居旅店,无聊之余且去贡院闲步一会。接下来紧接【金井水红花】一支曲,介绍主人公的心境。随后丑扮刘铁嘴上场,唱罢一支【梧叶儿】,自报家门,称自己名叫刘实言,外号刘铁嘴,“将已半百,止生一女,小字琴儿……祖传跌笤为生”。谢廷玉让刘铁嘴为自己卜算科考的结果,刘铁嘴一卦算得“白虎爻动”,断为不吉,廷玉不喜。刘铁嘴只得再跌一笤,算得“叔宝相逢尉迟,凌烟壁上题诗,此去佳音有望,必定高攀桂枝”,断作吉兆,谢廷玉满意而去。中华书局明清传奇选刊《党人碑》中的第四折,演述谢廷玉科举不就,赴凌烟寺散心,在寺中壁上题诗,并与书生傅桂枝及刘铁嘴相见。谢廷玉意欲责打刘铁嘴,却被刘铁嘴巧言脱罪,第四折中谢廷玉的遭遇也正与刘铁嘴在《跌笤》一折中所作的四句批语相符,由此也从一个侧面确定了《跌笤》一折正是散佚已久的《党人碑》传奇的第二折。

        相关内容见:https://www.douban.com/note/762340402/

25、佚名,晚清佚名抄本

    提要:佚名昆曲抄本一册,看内容为许仙白娘子《义妖传》(《白蛇传》《雷峰塔》)一路的故事,但又和常见折目不同。 本折演述:一日,许仙一人赴虎丘游玩,偶遇三个和尚化缘建“五脏庙”,三个和尚说尽布施的好处,许仙赠银一饼,众僧感激不尽。之后情节缺,不知后事如何。

26、《起尉》,晚清尧记抄本

    提要:昆曲中演述尉迟恭的故事,似乎只有由元杂剧中演变而来的《不伏老》,但那基本上讲述的是尉迟恭晚年的故事。演述隋末农民起义故事的传奇,还有李玉的《麒麟阁》,但主要以秦叔宝为主线。此《起尉》一折,类似《起霸》《起布》,或为《麒麟阁》中的过渡折目,但比对了晚清抄本《昆剧全目》中《麒麟阁》的三十二折的折目,并未找到此名,姑且存疑。

    《起尉》一折,演述朔州尉迟恭奉刘武周将令前来与唐军争夺汾晋,屡战屡胜。听闻唐军派来李世民领兵救援,尉迟恭并不在意,定要一战成功。

27、《看灯》,光绪十年赵赓贤抄本

    提要:《金雀记》传奇,明代无名氏作。晚清宫廷供奉陈煦棠就因善演《金雀记》,而得嘉庆皇帝赐名“金雀”。昆博有上海李翥冈抄陈金雀《昆剧全目》抄本存世,内《金雀记》词条中收戏二十齣,李翥冈注“今演只《觅花》《庵会》《乔醋》《醉圆》四齣”,传世舞台本也多为此四折。

    此《看灯》一折,为《昆剧全目》二十齣中载第三齣,对应传奇本中的第四齣《玩灯》。本剧演述元宵节当晚,书生潘岳与书童彩鹤同去洛阳观灯,一路灯景如画。潘岳巧遇同来观灯的小姐井文鸾,心生爱慕。

28、《纺纱》,晚清尧卿抄本

    提要:《纺纱》演述大户苏家,家中无子女承继香火,苏老安人颇为烦恼,逼榨使女腊梅彻夜放纱(疑为纺纱)。腊梅一面纺纱一面自叹身世凄苦。数月前苏三官人与腊梅有了私情,珠胎暗结。当晚,腊梅生下小孩,一家人又惊又喜。

    后经豆瓣“延陵忠槐”指点,说:调腔《黄金印》(《金印记》)恰有《纺花》一出,写丫环腊梅被苏秦的三叔引诱而有孕。时苏秦因秦邦不第回来,在三叔家悬梁刺股,苏妻周氏前来探望夫君,三叔叫腊梅代为迎接。探望之后,三叔婆出来劝慰周氏,腊梅因在周氏前夸饰而被罚纺花。纺花时腊梅诉尽身为丫环之苦,其后被三叔婆问出怀孕实情,三叔婆虑己年过半百,并无子嗣,便认腊梅作姨娘。如此,则此《放纱》(纺纱、纺花)或为失传的《金印记》中一折。

29、《衣珠记•赏灯》,辛酉年春月龙川夏球锵肆抄本

    提要:《衣珠记》, 又名《荷珠配》,为明朝无名氏所作昆曲传统剧目。讲述的是书生赵旭与表妹湘云、婢女荷珠的姻缘故事。常演剧目有折梅、堕冰、园会、饥荒、清粮、衙叙、珠圆等。

    《赏灯》一折,未见著录,该折演述元宵节宋天子梦金甲神捧九轮红日,太后解此梦九轮红日为“旭”字,言称或有贤人出世。是夜,宋天子摆驾西鳌山欣赏元宵灯会。  

30、《落帽风·粧合》,民国丙戌辰凡楼主(?)抄本

       提要:《落帽风》一本,昆腔颇为少见,一说绍剧中有此一种,演述包公陈州放粮回京, 路过陈桥镇,帽子忽然被一阵怪风吹落,包公觉得此风邪乎, 必有隐情,故细心寻访,引起了一段“狸猫换太子”的公案。昆曲中罕见有包公戏,若此《落帽风》一本便是失传的昆腔脚本,则或可填补一段空白。

    《粧合》一折,演述陈琳遇寇珠救护太子之事,未见著录,十分罕见。

31、《龙舟会•忆远》 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

    提要:谢小娥为父亲丈夫报仇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李公佐所作的《谢小娥传》,其后屡有再创作,最有名者为清人王夫子所作之杂剧《龙舟会》。此剧昆曲演出记录甚少,曲谱亦罕见著录,建国后湖南郴州湘昆李沥青曾整理排演过。

   《龙舟会》全剧演述谢皇恩翁婿经商归来,途中被盗贼谋杀,托梦于女谢小娥,嘱为报仇。谢小娥得判官李公佐指点,改扮男装,访得杀人凶手申春、申兰,乃投奔申家为仆,乘端阳节侑酒之机,手刃仇人,投案自首。官府贪渎昏暗,欲加之以罪,谢小娥拿出李公佐所写字条,得免罪释放 。

    《龙舟会•忆远》,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演述谢皇恩翁婿前往苏杭经商,久久不归,谢小娥每日在江头凝望,思念亲人。

    本折收【赏花时】【幺篇】两支曲牌。

32、《龙舟会·示梦》 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

    提要:谢小娥为父亲丈夫报仇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李公佐所作的《谢小娥传》,其后屡有再创作,最有名者为清人王夫子所作之杂剧《龙舟会》。此剧昆曲演出记录甚少,曲谱亦罕见著录,建国后湖南郴州湘昆李沥青曾整理排演过。

    《龙舟会》全剧演述谢皇恩翁婿经商归来,途中被盗贼谋杀,托梦于女谢小娥,嘱为报仇。谢小娥得判官李公佐指点,改扮男装,访得杀人凶手申春、申兰,乃投奔申家为仆,乘端阳节侑酒之机,手刃仇人,投案自首。官府贪渎昏暗,欲加之以罪,谢小娥拿出李公佐所写字条,得免罪释放 。

    《龙舟会·示梦》,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演述谢皇恩、段不降出外经商为人所杀。鬼使奉命托梦于谢小娥,言杀其父者“车中猴,门东草”,杀其夫者“田中人,一日夫”。

    本折收【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吒令】【六幺序】【寄生草】【幺篇】【煞赚】等曲牌。

33、《龙舟会·解谜》 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

    提要:谢小娥为父亲丈夫报仇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李公佐所作的《谢小娥传》,其后屡有再创作,最有名者为清人王夫子所作之杂剧《龙舟会》。此剧昆曲演出记录甚少,曲谱亦罕见著录,建国后湖南郴州湘昆李沥青曾整理排演过。

    《龙舟会》全剧演述谢皇恩翁婿经商归来,途中被盗贼谋杀,托梦于女谢小娥,嘱为报仇。谢小娥得判官李公佐指点,改扮男装,访得杀人凶手申春、申兰,乃投奔申家为仆,乘端阳节侑酒之机,手刃仇人,投案自首。官府贪渎昏暗,欲加之以罪,谢小娥拿出李公佐所写字条,得免罪释放 。

    《龙舟会·解谜》,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演述谢小娥为报家仇,出门寻人解谜,路遇判官李公佐。李公佐看出字谜的谜底是申兰和申春,并与谢小娥商量报仇之策,并写下字条作为凭证。

    本折收【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小桃红】【天净沙】【秃厮儿】【麻郎儿】【绵搭絮】等曲牌。

34、《龙舟会·遇仇》 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

    提要:谢小娥为父亲丈夫报仇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李公佐所作的《谢小娥传》,其后屡有再创作,最有名者为清人王夫子所作之杂剧《龙舟会》。此剧昆曲演出记录甚少,曲谱亦罕见著录,建国后湖南郴州湘昆李沥青曾整理排演过。

    《龙舟会》全剧演述谢皇恩翁婿经商归来,途中被盗贼谋杀,托梦于女谢小娥,嘱为报仇。谢小娥得判官李公佐指点,改扮男装,访得杀人凶手申春、申兰,乃投奔申家为仆,乘端阳节侑酒之机,手刃仇人,投案自首。官府贪渎昏暗,欲加之以罪,谢小娥拿出李公佐所写字条,得免罪释放 。

    《龙舟会•遇仇》,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演述谢小娥化名李小乙,女扮男装,化身小厮投入申家,明察暗访,确认了凶手正是申春、申兰。

     本折收【一枝花】【梁州第七】【四块玉】【玄鹤鸣】【乌夜啼】【隔尾】等曲牌。

35、《龙舟会·杀贼》 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

    提要:谢小娥为父亲丈夫报仇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李公佐所作的《谢小娥传》,其后屡有再创作,最有名者为清人王夫子所作之杂剧《龙舟会》。此剧昆曲演出记录甚少,曲谱亦罕见著录,建国后湖南郴州湘昆李沥青曾整理排演过。

   《龙舟会》全剧演述谢皇恩翁婿经商归来,途中被盗贼谋杀,托梦于女谢小娥,嘱为报仇。谢小娥得判官李公佐指点,改扮男装,访得杀人凶手申春、申兰,乃投奔申家为仆,乘端阳节侑酒之机,手刃仇人,投案自首。官府贪渎昏暗,欲加之以罪,谢小娥拿出李公佐所写字条,得免罪释放 。

    《龙舟会·杀贼》,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演述谢小娥乘端阳节侑酒之机,灌醉申春申兰,手刃仇人,投案自首。官府贪渎昏暗,欲加之以罪,谢小娥拿出李公佐所写字条,得免罪释放 。

    本折收【寄生草】【幺】【骂玉郎】【感皇恩】【红芍药】【玉交枝】等曲牌。

36、《龙舟会·禅晤》 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

    提要:谢小娥为父亲丈夫报仇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李公佐所作的《谢小娥传》,其后屡有再创作,最有名者为清人王夫子所作之杂剧《龙舟会》。此剧昆曲演出记录甚少,曲谱亦罕见著录,建国后湖南郴州湘昆李沥青曾整理排演过。

    《龙舟会》全剧演述谢皇恩翁婿经商归来,途中被盗贼谋杀,托梦于女谢小娥,嘱为报仇。谢小娥得判官李公佐指点,改扮男装,访得杀人凶手申春、申兰,乃投奔申家为仆,乘端阳节侑酒之机,手刃仇人,投案自首。官府贪渎昏暗,欲加之以罪,谢小娥拿出李公佐所写字条,得免罪释放 。

    《龙舟会·禅晤》,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演述李公佐告病归休,于瓦官寺赏雪,正遇报仇后投入空门,取法名妙寂的谢小娥。谢小娥为报李公佐解谜之恩,为他诵经祈福。

    本折收【新水令】【驻马听】【万方华三叠】【雁儿落】【收江南】【风流体】【乱柳叶】【太平令】【清江引】等曲牌。

37、《财星照·乞鞋》 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

    提要:《财星照》一剧,演述何福来与真红玉的爱情故事,此剧作者不详,传奇未见刻本,仅有王国维旧藏本、南府写样本等抄本存世,一说全本二卷,三十四出。清末上海三雅园戏台曾排“全本新戏财星照”。

    《财星照·乞鞋》,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演述媒婆真道地之妹真红玉,与何家公子何福来两意相投,一日何福来见真红玉绣鞋娇小可爱,向其乞鞋以为纪念。

    本折收【醉太平】【秋夜月】【宜春令】【刘海帽】等曲牌。

38、《财星照·凝露》 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

    提要:《财星照》一剧,演述何福来与真红玉的爱情故事,此剧作者不详,传奇未见刻本,仅有王国维旧藏本、南府写样本等抄本存世,一说全本二卷,三十四出。清末上海三雅园戏台曾排“全本新戏财星照”。

    《财星照·凝露》,1963年苏州市昆曲研究会王奏六抄本,演述何家之女何林姐邀真红玉来何家玩。何福来心念红玉,与红玉定下誓约,却被何林姐撞破。

    本折收【懒画眉】【如梦令】【渔灯儿】【锦渔灯】【锦上花】【锦中拍】等曲牌。

39、《长生记·?》or《青石山·?》,晚清佚名抄本

    提要:《青石山》一剧,北方常演,旧说为晚清戏班艺人由汪廷讷《长生记》中剧情铺陈开来,演述书生周德龙(得龙,从纶)被九尾狐妖所迷,家人请王道士降妖,王道士不敌,转由吕洞宾请神降妖。 昆弋版的《青石山》在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初年宫中的舞台上久演不衰,在宫中的漱芳斋、同道堂及圆明园的同乐园等处都有承应。 但在南方,此剧极少演出,罕见著录。

    本折,折目名不详,抄录时间约在晚清民国前后,书中玄字皆避讳为元,且念白中提及“火轮船”,想来是晚清开埠之后的事情。折中故事情节大约与昆弋版的《青石山》中 “求符镇怪”、“吕仙发牒”、“关圣斩妖”三折的内容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后吕洞宾请神降妖,并非如北方演剧中所请关圣、周仓等神将,而是请灌口二郎真君及四太岁,这可能是《青石山》一剧在不同时期,南北两地演变的结果,考虑到《长生记》一剧原本散佚,亦不排除更接近于《长生记》的原意。

北方昆弋•荣庆社《青石山•坐龛》,朱玉鳌饰演关公,王益友饰演关平,侯益隆饰演周仓

40、《上景记·送灯》,嘉庆二年鲍红香抄本

    提要:《送灯》一剧,昆剧未见著录,但京剧、川剧等剧仍有演出。该剧演述书生张继贤赴试遇虎,为壮士曾清所救,遂结金兰。曾清妹桂娟,色艳过人,恶霸万权强欲为婚。曾清扮女替妹,并嘱母贾氏许妹与张继贤。及提亲,张继贤不允。贾氏命桂娟夜晚送灯,张继贤见之惊喜,遂拜天地。此剧 在《京剧汇编》第二十九集中收有马连良藏本整理本,民国《戏考》第十一册中亦有收录类似的《送银灯》一种。

      《上景记·送灯》,记于嘉庆二年鲍红香抄本中,此抄本所记除此《送灯》一折外,多为昆腔常演剧本,唱曲牌,注工尺,唯有此剧两者皆无,不排除为乱弹剧目。然《送灯》一剧,未见著录全剧名目,在此抄本中记为《上景记》,暂不详其作者出处。剧中唱词与《京剧汇编》第二十九集中马连良藏本整理本如出一辙,相差无几,由此可知京剧行演出此剧亦早有所本。

41-51,《西游记》或《火云洞》,晚清沈寿林三善堂抄本

提要:昆博馆藏晚清沈寿林三善堂抄本,内收11折,借用同事的文章内容。

1 《演车》 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为贺父牛魔王寿诞,欲擒食途径号山的唐僧。遂率众妖后山抄演火云阵,大操干戈,备火云车欲力战悟空,又命严守关隘智擒唐僧,妄图力胜智取双管齐下。

2 《神閧》 被贬下凡的号山驼土地神,得知唐僧师徒途径此地,盼齐天大圣至将火焰山大火熄灭好回归天庭,却为红孩儿演习火云阵所苦,无奈只得宴请各山土地神诉苦公议。岂料众土地醉闹厮打,不欢而散。  

3 《婴戯》 唐僧师徒途径号山,唐僧不听悟空劝,为乔装遇险的红孩儿所诳,被卷入火云洞。悟空遂召号山众神详问事由,知拜把兄长牛魔王之子所为,觉不足虑。

4 《索战》 红孩儿将唐僧摄回火云洞,三徒前去营救。悟空劝导红孩儿无果,只得迎战其火阵,不敌而退。

5 《离难》 三兄弟落败逃出火阵,商议对策,悟空提议请鬼山水母助阵。

北方昆弋·《火云洞》韩世昌饰演红孩儿

6 《坎困》 应悟空之邀,鬼山水母率寒水怪族埋伏。悟空前山迎战红孩儿,八戒、沙僧观探守护,水族旁助,仍不敌。悟空元气大伤,遂让八戒前往落伽山请南海观音菩萨来降伏红孩儿。

7 《反赚》 在八戒前往南海落伽山途中,红孩儿变身假观音,将八戒骗擒往火云洞,命小妖前去请父牛魔王、母罗刹女同飨唐僧肉。

8 《乔变》 悟空变身假牛魔王,半路拦截小妖同至火云洞,后为红孩儿识破逃出。

9 《慈航》 悟空请南海观音降伏红孩儿,观音便让悟空前去诱战,自坐莲船顺天河下凡,欲度红孩。 

10 《莲台》 惠岸行者木叉奉观音之命,向父李天王请得天罡刀在号山前化一莲台加以严守,后将红孩儿引至观音莲座。观音让红孩安坐莲台,否则须随她出家,红孩轻蔑。

11 《收婴》 红孩儿坐上观音莲台,顿觉清净,欲再反击,终为观音收伏,皈依为善财童子。

北方昆弋•李之疆,郝振基《火云洞》


墨庵经眼:稀见昆曲折目提要(摘自豆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