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摩经典:最是红楼梦里人

2020-04-13 12:54 作者:Tinkie_Yang  | 我要投稿

者:梁高文

如果要读经典,那必然绕不开中国的四大名著,而《红楼梦》作为人情小说却又以其中所写的诗词歌赋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其他三部名著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其能从中脱颖而出。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一、漫谈书名
品论《红楼梦》,则不得不谈其书名。

比较广为流传的有下列几种说法:

《石头记》

《情僧录》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

其中最为有趣的书名,当属《风月宝鉴》和《红楼梦》。

《风月宝鉴》:贾瑞因淫病重,得高人赐一宝镜,正面是骷髅,背面是美人,看骷髅,可救人命,看美人却要人命。贾瑞后来却是忍不住看了美人面,于是因贪婪美人而送命。

贾宝玉与书中诸女,纵使多情,最后却得知,唯有去情去欲,方为上。因此我们不妨揣测曹雪芹是否要告诫众人,勿妄动风月之情,所以故称《风月宝鉴》。

《红楼梦》: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所演之曲名,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住华丽的楼宇。

“梦”则是全书主旨所在。白居易在《秦中吟》中就有这样一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然作者又在《红楼梦引子》中,就明确的指出要演出悲金悼玉之梦,所以《梦觉主人序》中说:“红楼富女,诗怔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以为此名总其全部,最为切中要旨。

作者多次使用“梦”与“幻”字提醒读者小说的虚构性,作者如此作为已然和佛家哲学的“空”,与老庄思想的“梦幻”,不谋而合。是否要告诫众人,一切美好皆为梦幻?


二、原应叹息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在本书众多人物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主线人物,而其中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可以说两个人的悲剧正是封建社会里包办婚姻和世俗思想造成的恶果。

当然薛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对于嫁入贾家来说,即使薛母再疼宝钗也是无能为力的,然嫁于宝玉后黛玉虽已身亡,宝玉待她也不薄,但宝玉对黛玉甚是念念不忘。以至于贾宝玉在后来出家为僧之时,她也无力挽留,只能与身孕独守空房,以最悲惨的结局收尾。

曹雪芹对于人物的塑造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我们从他对人物的取名这一方面来讲,也不难看出他对于这个罪恶的封建世俗有着深痛的厌恶与惋惜。

贾家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元,迎,探,惜这四个字连在一起(原应叹息)的意思,这是否也寓意着,除却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以外的大观园中的姐妹们,也都难逃封建社会所造成的凄凉的悲剧命运。


三、《红楼梦》承载的传统   
在手法上清代张新之在《红楼梦读法》中说:是书叙事,取法《战国策》、《史记》、三苏文处居多。《石头记》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摄神在《水浒传》。

谈红楼必不可缺的,就是其中的诗词曲赋,这些诗词曲赋在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诗词曲赋的数量巨大,单前八十回就有一百多首。

在书中的诗、词、曲赋、歌谣、古文、书札、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体裁形式的文字都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不论是林黛玉的《葬花吟》,还是薛宝钗的《误终身》,或是贾惜春的《虚花悟》,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往大了说,诗词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往小了说,诗词中所用到的典故、词牌,音律无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作用。

甚至被后世传唱的《枉凝眉》和《葬花吟》,依然使用着传统的音韵:宫、商、角、徵、羽。

在众多优美的诗词中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还隐喻了人物的身世、结局,言此及彼,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却是少有与之比肩的。

红楼梦无疑是一部文学经典著作,它在后世读者手中都能经得起反复阅读与推敲,都能够读出自己的新意。正是其数量极大的诗词歌赋与极高的艺术价值令人心之所往,沉醉其中。


思摩经典:最是红楼梦里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