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性纠改基本技术动作——用三脚架拍摄记录训练视角
怎么在杠铃力量训练中记录自己的动作质量。
这就提到力训核心道具三脚架。如果没有这玩意,组间歇就没有办法去对照姿态建设的杠铃进行步骤/次序/细节的复盘。
这里有一个核心的争议,拍哪个视角?
——胖虎直接公布答案,蹲/拉要记录后侧45度,卧推记录前侧45度就行。
(30-60度范围都行,只要不是纯侧和纯后视角就对了)
国内有个早期就搞专业力量举的教培组织。
恰恰就要求学员拍摄纯侧和纯后观角,他们的逻辑大约来说,是纯侧看力线。纯后看对称。。。。。
之所以如此荒唐,正是因为导师本人长时间脱离力训周期训练,但是又很热爱一些无实践的“假性学习”。
最后把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强行缝合到逻辑自洽。成功活在精神世界里。
话说回来,我们沿着基础框架建设必须具备的2要素:姿态建设和神经动作蚀刻。
姿态建设是要求教练员有明确纲领的。
人是活在三维空间里,要观察长宽高,二维平面看到有问题点,那个问题点本身就是局限的表达。
而如果纯侧纯后的二维平面没有看到任何问题,那也有可能是视角本身局限导致。
比如深蹲要看支撑三点,出杠撤步方法,站立位依次观察头颈,肩带,骨盆,内核心,腹压建设的步骤和细节。观察3纬立体的扭矩配合......
硬拉应该要看站位站距,姿态建设,髋踝一致扭矩,俯身撑髋展膝和足底足弓联动,,前后张力拮抗。视线锁定位置.......
总之是沿着时间轴观察问题点的出现。
而不是分析二维平面,然后强行去用一些无法证伪,逻辑自洽的康复学知识乱去套入动作学习。
复盘时间要有2轮,1是组间歇复盘,组间歇休息那么久闲着也是闲着,对照着教程纲领去康康上组做成啥样。
对新手来说是学而思的结合。
对老手而言可以防患未然,防微杜渐,防止瑕疵逐渐扩大。
第二次复盘就是教练复盘,教练复盘就是公布答案了。这两次延时性复盘缺一不可。
教练反馈的内容是学,自己具备观察问题的能力才是是思。
总之,力训领域的学习,无非三板斧。
1是方法论,2是实践,3是学与思结合
祝大家基础动作学习上。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