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之下》阅读记录13
《一怒之下》
作者:杰夫·戴尔
译者:叶芽
浙江文艺出版社
日期: 20230320
进度:十三
从现在开始书变得不那么好读了。
我的意思不是说书本身写得不好了,而是说,杰夫居然真的开始探讨劳伦斯了。而对此,作为一个压根就没读过劳伦斯的人,作为一个在杰夫大谈劳伦斯的时候只能瞪大无辜的眼睛琢磨“你到底在说啥”的读者,我只能高呼“杰哥,不要啊”。
但是这件事儿有意思的地方也就在于此——我没读过劳伦斯的作品,当杰夫谈起劳伦斯的作品的时候我只能一脸茫然,但是这丝毫不耽误我理解杰夫在说什么。
有太多的东西都是相通的,虽然可能不同。
比如当我在看杰夫由劳伦斯的小说到劳伦斯的其它作品到劳伦斯的书信集和手稿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是从《卡拉马佐夫兄弟》开始看的,然后回溯到《罪与罚》,并且入了那本书信集——然而我至今没有完整的读完《罪与罚》,没有拆封书信集。我不知道我是在害怕从书信集中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是害怕太快看完。也许我可以宣称我既不想研究陀斯妥耶夫斯基,也不想认识他——但是我还是确实的和他建立了某种联系。
理想情况下——我在这里只是试图给出一个渴求的方向而并非实际的想法——我们将会遇见劳伦斯(即使作为他的崇拜者,也绝对不想遇见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没能实现的话我们就希望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来尽可能地建立起亲密关系;对收藏者来说——我猜想——这甚至意味着通过把手稿输入计算机来实现这种无间隔的关系。
不过,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姑且厚颜无耻的这么宣称一下)我的认同度最高,或者说感受最深的反而是本章的第一段话:
谁能知道一首诗歌什么时候会在作家思维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特定的经历等待着发生:就像劳伦斯水槽里的蛇,那首诗早就在那里等着他了。诗歌在等待时机被激活、被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