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杂谈】为什么伪玄学有人追捧?
首先要定义什么是玄学。
玄学的玄字,取自这个字的两个释义,一个是神妙,深奥,一个是虚幻,不真实。
因此玄学具备两个特征,首先要有一定的程序,以营造仪式感,其次,程序与结果之间不能有直接的联系。
如果一个东西,程序与结果之间存在直接联系,那么就不应该称之为玄学,而应该称之为方法。
反过来说,如果程序和结果之间没有明确联系,而发起人要生造一个联系,那这种东西更应该称之为伪玄学。
那玄学的作用是什么呢?
玄学的核心价值是通过一整套流程与仪式,为目标营造一种节目效果,或者为不想要的结果寻找一个可以推卸责任的方向。
简单点来说,主播用玄学,抽出了东西,节目效果就有了。原始部落的巫师抓着火把跳舞,喝下草药的人身体好了,节目效果也有了,这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
而当你用玄学,没抽到东西的时候,你就有了借口,是这个玄学的质量不行,而不是我自己脸黑,不是我自己没攒够资源。就好像你考试的时候没考好,你觉得是你转发的锦鲤没用,而你同桌之所以能考好,是因为他在床边挂了死神小学生,而不愿意去想你在书堆后面埋头看小说的时候你同桌在刷题,这两者本质上也是一样的东西。
很显然,玄学是很有市场的对吧。
但伪玄学会更有市场,因为参与者可以欺骗自己,这不是玄学,继而有了站在文明制高点的基础上鄙视其他使用玄学的人的基础,同时,为了确保一直存在这种文明制高点的优越感,而会自发地为伪玄学进行包装,攻击所有揭露其玄学本质的人。
举一个最简单的伪玄学包装例子。
找一个抽奖游戏,找到一个简单的随机数漏洞(假设它有)。
那么你有两个选择:
一,分享随机数漏洞,玩家看了,用了,忘了你。
二、在使用随机数漏洞之前,增加一些没有必要的操作步骤,然后多次操作,进行包装。
玩家看了,有两种选择,一种,觉得整个操作步骤都很傻逼,然后走了,另一种,参与进来,发现整套流程下来真的有用,然后开始自发的宣传,成为铁粉,和第一种玩家开展战争。
当然,随机数漏洞,或者说抽奖技巧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能被一个还没读过大学数学的人找出来的话,那这个抽奖系统的数值设计也早就该被开了,至少在防沉迷完全实装之前,这等于给工作室白送钱。
玄学存在的基础,是事物本身具备的不确定性。
但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已经不满足于在地球上找随机数了,就连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这种概率性的东西,他们也已经不满足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认为这“不够随机”。
而计算机中的随机事件就更加依赖于算法生成的伪随机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刻意控制的条件下,随机算法生成的随机数对实际应用需求来说基本可以认定为是真随机。
这是逆向成本的问题,就好像一个加密算法是否足够安全,取决于它被通过各种手段破解的速度,以及更换密码的时间。
假设一个密码只要30天就能被人用算法暴力破解,但密码的更换速度是1天一换,那实际上可以认为基本无法暴力破解。
卡池的抽奖其实也是一样的,只要不刻意控制,随机抽奖的性质对玩家来说就是真随机。
很多人可能会被数学博士逆推随机数发生器赢走赌场巨款的故事所迷惑,认为伪随机是一种可以随便被破解的东西。
但实际上,在这个故事中,前者所需要做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因为赌场老板为了赚钱,本身机器设置的随机数算法是有偏向的,他们只是利用了其中生成倾向的机制而已,并不需要逆向整个随机数算法本身。
而且那时候的处理器效率并没有现在这么高,随机数算法也是烧录死的,无法随意更换,才有了这样事件的实现基础。
而在现今的手游抽卡中,即便官方设置了倾向概率,你将其试验出来的成本也会高得无法估量,而且因为现在的软件算法数据都不是死的,当官方发现有人利用的时候,换一套算法,或者直接将程序员祭天也不是什么难事,任何实际有效的,不需要额外成本且会降低游戏公司收入的特殊抽奖方法,火起来之后还继续生效的可能性基本为0,如果不理解的,可以想一下原神的无限刷物Bug。
在智能路障描述自身关于抽奖经历的视频里,有一段看上去违背了上面的定律——他阴阳师抽奖的攻略还被官方转发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但实际上这一段经历并不符合上面所说的“会降低游戏公司收入”,因为他在视频中很明确的提到,这种抽奖方式对应的是奖池制,奖池制你再怎么抽,也得一定基数才能将核心奖励喂出来,实际上就是看了攻略的人去剥削没看攻略的人,本质上公司没有任何损失,没看的人不知道,看了的人提高了对游戏公司的忠诚感。
而且很多人不要忽略一个数字,他个人的经验是拿500w喂出来的(据他本人所说),目前大多数试图将玄学包装成方法的人,有这样一个付费体验基础吗?
如果不太能理解这样一个数字对应什么概念的话,yyky夏活池航天,折算成648的话也只有11w出头,这还是全计为付费项目,实际流水还要小很多,从明日方舟开服到现在,新干员Up池才多少个呢。真就当抽卡大数据这么好喂啊,官方还不带换公式的?
而且,如果数值策划比较聪明的话,他完全可以确保你付出的资源和收益整体上呈正相关,在这种前提下,你使用任何方式去节约抽卡资源,都等同于无效操作。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
一个游戏,当前有十张需要抽到的卡。
在你有8张卡的时候,不花钱可以抽到第九张,但基本不可能在第十一张卡出来之前抽到第十张。
在你有9张卡的时候,你可能花个100块钱,就可以抽到第十张了。
作为一个目标是抽到全部十张卡的玩家来说,你用再多的玄学,也是没用的。
为什么抽卡游戏的从新卡进卡池,到老卡进兑换,中间往往有一个较长的时间?
这就是为了玩家抽卡体验预留下来的“容错”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明日方舟喜欢将池子换成限定池,因为限定池的概率只写了共享70%,如果真的有这种仓检操作,也更容易实现,就算被内鬼举报也不算违法,因为没有违背公示概率。
以明日方舟举例,现在一年12个非限定干员,然后半周年的付费自选必然没有最近的六个,而进入黄票兑换更是每3轮才更新一次,一年54周,但12个干员走一轮要72周。
这些都是“梯级代价”,用于提升卡少的玩家体验的代价。
如果这个例子想不明白,还有一个更直观的例子,虽然和具体的抽卡不相关,那就是PCR(公主连结Re:Dive)的免费十连积攒制度。如果你在免费十连活动开始前停止登录,那么你在活动结束前再次登录的时候,就可以获得这段时间累计的所有免费十连。
看上去挺好?
但你少了往往伴生的赛跑游戏,每天250~500宝石(1500一次十连),日常任务的宝石(很可能还有双倍),活动池子里的额外宝石,等等。
你可能少亏点,但绝对不赚,用来形容“亏损型玄学”就挺合适。
然后回到抽奖问题上,现在的游戏会不会设置完全的伪随机项目呢?很多游戏并不会。
聪明的游戏都不会写一个死概率来限制死自己,除非本身的游戏设置有本事弥补死概率带来的损失(比如PCR送的宝石)。
你仔细看明日方舟的概率公式,他只针对各稀有度奖励,以及Up项目的总体进行了标示,没有明确标示的部分,就由运营自定义发挥了,目前没有明确标示的部分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非限定池子里的五星(熔泉:谁是真六星?),二是限定池子里的六星(六水陈无水月与六水月无水陈点了个赞),三是轮替池子里的六星(为什么不要赌轮替池)。
所谓的仓检,如果真实存在,也是符合公示概率的,因为仓检部分不属于公示部分。
然后再看看原神的,他标示了两个概率,一个0.6%是保底,一个1.6%是综合,至于每一抽的实际概率是多少?不好意思。
那游戏公司是否存在搞仓检的动机呢?
很显然是存在的。
仓检最大的目的是维持一个什么东西,付出与收益维持在一个大体的正相关关系上,也就是“维持其余条件大致相同情形下,不同玩家的游戏体验与付费量为单调递增函数。”
这里的“维持其余条件大致相同情形下”很重要,不能说一个一个月登录才几次,和一个全勤的人,仅仅因为前者充了一张月卡,就比后者出货多。
这可以利用付费收益让玩家产生继续付费的正反馈效应,继而上头越冲越多。
那既然存在仓检的动机,那么就从游戏运营方的角度来考虑,什么数据适合作为仓检指标。
很简单很成熟的一个东西叫用户画像,先不考虑大数据杀熟这种玩意儿,假设官方要对你这个玩家画一个像,那么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指标呢?
这种地方我就不展开了,你们随便找一个网上的游戏策划教程都会提到这些东西。
那反仓检的方法有没有?有,对抗用户画像,反向增加噪点就是很好的方式,但我个人不太推荐使用大部分的方式,原因很简单:
一、你无法确定仓检真实存在,你所谓的反仓检操作很可能只是单纯地减少自己可获取的资源,进而进一步降低你获取想要内容的可能性。
二、由于一个良好的数值策划可以很好地确保玩家体验大体上和付费与资源总量呈正相关关系,你牺牲获取资源降低某一项评判数值的效果可能完全无法对冲整体资源上的损失。
因此任何以牺牲自己可获取资源为代价的玄学我都是不提倡的。
我这里有一个玄学,你就当笑话听就好了,别上头当真。
我个人觉得,评估一个玩家付费欲望的方式应该是与游戏内容存在动态联系的,比如说,你作为一个理智党,在确保卡有用之前,坚决不充钱,那么如果你在卡出来之后,觉得有用,然后你充钱了,而且和你平时的充值习惯不一样。
那如果我是策划,那么我很可能就会通过算法给你打上预期继续付费玩家的标签,结果就是你显得脸黑,明明提前氪了礼包准备了资源,但就是抽不出来。
当然,以上纯属我瞎猜的,我自己信就好,你们别当真,除非你本身就有氪金计划,仅仅调整氪金时间对你来说并没有影响,否则我是不建议你和我一样操作的。
我在2020年有一次比较黑的抽卡经历,那一次我是正好上头抽石棉还是月禾来着,没抽出来,然后看到铃兰很可爱,在抽卡之前想着抽数不够,氪了一点,结果氪进去的不够用不说,还额外吃了一整个双倍648。这与我账号整体的体验是有比较大出入的,然后我就戒了在开卡池之前充钱这个坏毛病了,充钱表现得与新干员相关性越低越好,然后我一路皮肤买下来,到现在还有接近300个石头。
这个建议是完完全全的玄学,因为“对新卡池的意愿会影响新卡池出率”这件事纯属我的个人臆想,也就是虚幻的,不一定存在的,仅仅因为对我来说不会造成额外损失,所以我会试试。
而且随着玩家群体基数越来越大,概率越来越透明,实际上很多过往可以被称为“方法”并真正能赚到钱的操作方式,在如今肯定已经是不适用了,而你实际上去看现在的各种主播代抽,其本质也早已经不是花期望买东西,或者花打折期望买东西,而是演变成花高于期望的钱买保底,或者是你花等同于期望的钱买东西,然后主播赚个节目效果罢了。
我之所以说出来,也仅仅是因为渡鸦12345那句“多少信一点,反正不要钱”而已,这才是对待真正玄学的态度,玄学不能以付出额外的代价为基础。
而且现在马上有一个非常好的,验证“对抗用户画像算法”是否有效的方式,就是找一组未成年账号,和两组成年身份证注册的账号,其中未成年账号设计一套有效的游戏方式,按3小时进行游戏,而成年身份证注册的账号,一组采用和未成年账号一样的游戏方式,另一组则以同样频率但打乱时间进行游戏,一段时间之后,再随机从已有的成年账号中抽取出一部分作对照组,这几组实验对象之间是否在抽卡体验上真的存在差异。
因为每周3小时的游戏时间,绝对属于“消极游戏,需要挽留”的对象,如果存在动态奖励调整的话,提升目标对象体验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我想,大力推广伪玄学,忙于以此笼络粉丝的人,大概没有时间来做这种实验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