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番茄价格暴涨,这次番茄地里又出了多少百万富翁

近期,印度爆发的番茄之乱严重到了让政府陷入执政危机的程度。与改编自印度小说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样,这场番茄之乱引发了一股神秘的番茄富翁潮流,其曲折深沉的故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在印度,番茄是深受喜爱的蔬果,不仅是常见的食材,更是多种经典咖喱的美味来源。民间对番茄的巨大需求长期支撑着农作市场的运作。然而,从2023年开始,印度部分地区的番茄价格飙升,每公斤售价从40卢比猛涨至200卢比,且还在迅猛攀升。一些印度农民因番茄暴利赚得盆满钵满,有人甚至成为百万富翁,一天收入可达百万卢比。然而,这超额利润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加上印度治安不稳,许多蔬菜商贩不得不戴上防爆服、头盔,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尽管15块以上的西红柿对于我们可能尚可接受,但要知道印度的平均工资只有40元人民币左右,每天挣的钱只能勉强够买两斤西红柿。
在印度,短时间内番茄价格的高幅度暴涨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到南部的卡纳塔卡邦,传出了歹徒当街抢劫运载番茄的货车的事件,甚至有农民在保护自家番茄时失去了性命。这导致当地餐厅停售部分料理,连麦当劳等快餐巨头也传出食材短缺的问题。番茄价格的暴涨意味着许多暴富的机会。有的印度农民夫妻今年光卖番茄就净赚了29万美元,比前一年的利润增加了15倍以上,但这些一夜暴富的番茄富翁成了印度政府的头疼问题。为了平息民怨,不少地方政府想尽办法压低批发市场的售价。印度经济学家更担心番茄之乱可能导致其他蔬果涨价,进而引发通货膨胀率波动。
番茄在印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当时由葡萄牙探险家传入,但刚开始人们对它接受度并不高。直到18世纪,随着英国的殖民统治,番茄在印度的命运才发生转变。由于印度的天气炎热,英国殖民者更喜欢清爽的蔬果,而番茄易于种植且符合西方口味,成为英式印度料理的重要食材。这种风味逐渐传入印度精英阶层,再由本土人民传承至民间。自此,番茄成为印度料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时至今日,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番茄产地,但庞大的产量也伴随着更庞大的需求。因此,番茄之乱在印度几乎成为常态,几乎像设闹钟般准确,从2010年到2023年,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番茄价格飙涨。每个印度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会发生,但始终无法避免其中的风险。
印度的西红柿价格为何暴涨呢?主因在于天气等因素导致西红柿大面积减产。印度的番茄主产季节在每年3月至10月,而6月至10月是雨季,常出现季风和阵雨,春夏也可能有极端高温。这些不受控的天气因素容易影响番茄收成,而近年来气候变化趋于极端,加剧了番茄供给端的波动。
以2023年为例,印度在2月至4月遭遇连续高温,政府担忧历史级别的极端高温会带来热浪,影响农作物产量。政府的担忧最终应验,印度中南部作为番茄主要产区,连续高温导致番茄受到病虫害侵袭,农民为保护作物不得不提高管控成本。然而,品质下降的番茄导致大规模抛售潮。今年4月至5月,印度番茄价格暴跌砍半,由于售价无法覆盖成本,许多农民干脆放弃番茄,任由作物腐烂在地里,从而导致种植面积下滑,进一步拉高番茄供需失衡的程度。
一般来说,降低气候对作物的威胁最简单的方法是进行干燥处理。尽管新鲜番茄容易腐烂,但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且适用于加工,有助于缓解供需两端的失衡。不过印度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无法进行这些复杂的处理方法。
在印度的三大主菜土豆、洋葱和西红柿中,总是或多或少出现问题,导致频繁的农作物欠收。这使得约2亿人长期面临饥饿困境,还有4亿人在营养不良的困扰下难以吃饱饭。事实上,印度在农业资源方面本来具备优势,平原占据国土总面积的40%,拥有1.5亿公顷的耕地,几乎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比中国的耕地还多了近1/3。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中国拥有1.2亿公顷耕地,但粮食产出却是6.6亿吨,而印度虽有1.5亿公顷耕地,却只能产出3.1亿吨粮食。现在,印度的人口几乎已经超过中国,意味着他们必须凭借不到一半的粮食去养活更多的人口。
不仅于此,印度还要出口大量的粮食,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自2018年起,印度还成为超级大国的小麦出口国,超过乌克兰、俄罗斯和美国。然而,正是这样一进一出,印度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根据国际机构提供的数据,2019年全球饥饿指数中,印度排名第102位,被列为严重饥饿程度的国家。
番茄与洋葱在印度料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除了番茄之外,洋葱同样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比如在2010年,印度遭遇异常降雨,导致洋葱欠收,商家哄抬物价,政府反应迟缓,最终引发大规模洋葱危机。
当时,反对党鼓动各地人民走上街头,新德里甚至有超过2万人抗议,底层民众的反抗动摇了政权,迫使执政党采取限制洋葱出口和降低进口关税等措施才平息危机。然而,时至2019年,洋葱危机再次爆发,市场价一度飙涨3倍,而政府的应对仍然显得迟缓。
可以看出,印度政府在处理主要农作物的政策上存在长期弊病。资料显示,关键作物供应的混乱在印度几乎已成常态,每次气候异常都会导致价格狂飙,随后政府实施出口限制和打击囤积行为等措施等待供需平衡。然而,价格回落后又会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导致作物价格持续暴跌。此时政府为平息农民愤怒再度放松出口禁令,如此循环不已,一旦下一次自然灾害来临,又将重启这一悲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