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又爆一起恶性校园欺凌,教师学生漠然旁观,受伤的孩子要靠谁保护?!

2019-10-31 12:14 作者:英国报姐  | 我要投稿

前一段时间,加州又爆出一起恶性校园欺凌事件。


一个男孩被高年级的学生推搡到墙角,而周围路过的人,没有一个前来帮忙。

在霸凌期间,甚至有教职员工经过、频频回头,却也没有上前阻止。

就这样,这名学生一直被殴打至失去意识……


当老师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把昏迷的他拖进办公室,放在地板上,并打电话叫了他的母亲前来。

当被霸凌者的母亲过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儿子昏迷不醒,而老师甚至没有拨通急救的电话……


而医院给出的诊断中,这名被霸凌的学生大脑严重受伤,甚至可能会影响终身。


而这个时间,再次让人们开始了对霸凌的讨论。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它沉重,却时时刻刻选在社会的头顶,让人们为之困扰。

所有人都知道,学校霸凌是存在的,是恶劣的,是应当被阻止的。

但是,如何去做呢?


尽管每个学校都会进行反霸凌行动,但并不是每一种反霸凌行动都是有效的。

在一项针对1400多对父母的调查中,只有45%的家长认为学校在反霸凌方面的确卓有成效。

有的学校的反霸凌行动可以说“完全不走心”,只是靠着每年一次的演讲,试图做一下表面功夫。

但真正的反霸凌,并不是靠这样普通的演讲能够做到的,它需要能够深入人心。


首先,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有关霸凌的事实。

霸凌行为不止包括身体上的踢打,也包括言语上的,用威胁、嘲笑、取笑来霸凌受害者,亦或者社交方面,将受害者孤立在外,或者散播关于他们的谣言。


很多人先入为主的给霸凌受害者固定了一个形象,认为他们必定是孤僻的,有什么方面不合群才会如此。

但事实上,霸凌的受害者是随机的,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固然喜欢哭泣、好欺负的孩子更容易被针对,但这并不是必然的。

霸凌不一定需要原因,所以,受害者也不一定是拥有了什么样的特质,才会被霸凌。


同样,霸凌者也是如此。

很多人的印象中,霸凌者都是那些像是小混混一样的学生,极具侵略性,是典型的坏学生形象。

但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发现,还有另一种更马基雅维利式的霸凌者形象。

这些霸凌者往往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待人处事十分周到,也很受到老师的喜欢,他们希望成为人群的领导者,而通过霸凌将一些人推到底层,就是他们的手段之一。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孩子,要保证他们不被霸凌,同时也要避免他们去霸凌别人。

前者不容易,后者也很难。

心理学家认为,即使父母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被霸凌,也应该经常提出以下问题——

“学校里怎么样?”

“你对班里其他人怎么看?”

“班上有人会被欺负吗?”


如果孩子被欺负,家长可以尝试告诉孩子一些方法。

1. 不要对霸凌者做出反应,不要屈服于他的要求。霸凌者喜欢恐吓,他的哭泣和服软都会让霸凌行为继续下去,如果想要避免,那么应该近两场是保持冷静,然后走开,告诉成年人这件事情。

2. 让孩子站直,直视着霸凌者的眼睛,然后清楚冷静的告诉他:“不要这样跟我说话/现在立刻停手。” 而且,仅仅告诉他们这样做还不够,这需要像学习一种新语言一样大量练习,才能在发生冲突的时候自然地涌出来。

3. 支持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参加团队运动,鼓励孩子与其他人交朋友。独来独往的人更容易被霸凌。

4. 告诉孩子该如何寻求帮助,让他们知道被霸凌不是他们的错,同时提醒学校里的职员注意这件事情。

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正在霸凌别人,那么家长更需要改变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习惯了恃强凌弱,问题会越来越糟糕,在长大后也可能惹上更大的麻烦。

家长需要自我审视,自己的行为、人际交往风格是否带给孩子了不良影响,让孩子模仿了这种行为。

此外,让他们知道被霸凌的痛苦,或者深入探究他们的动机也是很好的一步。


霸凌给受害者带来的痛苦,很有可能会持续一生。

因为霸凌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上的伤痛,更可能影响他们的性格,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

也因此,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呀……


又爆一起恶性校园欺凌,教师学生漠然旁观,受伤的孩子要靠谁保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