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山

作者:国红
小区附近有个不知名的小山,我为它取名半截山。因为山的一半,已经被挖没了。只剩下了半截的小山,样子古怪而可怜,像极了街头乞讨的残疾人,令人不忍直视。虽然近在咫尺,我却没有走近它,只是偶尔在午后散步的时候,隔了一条环城公路,遥遥地望一眼。
小山余下的半条,和后面更高更远的山脉一样,经常被葱郁的树木所覆盖。随着季节的变换,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从春夏的青绿色,慢慢变成秋冬的枯黄。而被开采后留下的横截面,却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一面留下了惨白和灰苍的岩石,以及橙红色的黏土。晴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森森白骨和鲜血淋漓。让人假日里想要爬山的好心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无比的缺憾。
好久了,早就想约一些诗友见面聊聊,一起去海边徒步,或者去爬山。可惜家门口的小山,被人工斧凿开采得太重,不能满足大家回归自然的意境。只好舍近求远,约在城市的另一端,到海边徒步。这就有点难了,要遇到好天气,还要大家刚好都有空。于是从初夏,一直等到了仲秋。周末的下午,很想要出去走走了,何况天气这么给力。我终于沐浴着难得的秋日暖阳,一身休闲装束和平底鞋,来到路边等车。周末的公交数量,要比平时少一些。站在车站,我又望向那半截山。它依然静静地守候在那里,虽然无人关注。
这些年来,本市和许多城市一样,一直在北拓西进,终于跻身于特大城市了。勤奋的人们,开着各种挖掘机和翻斗车,起早贪黑,努力提高着城镇化率,开山填海。于是,一片片高楼拔地而起。城市长高了,人口密度增大了,小山变矮了,海域变小了,异常天气和自然灾害也越来越多了。类似小区附近的那种半截山,不要太多了。人们再也无法领略它们的自然风光,拍照也要剪辑一下。
好在最近几年,有了“碳中和,碳达峰”等一系列的概念,大家都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开始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了,过热的房地产也降温了。而生态的恢复与重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被挖掉的那半截小山,无法再生。只能希望这样的半截山,越来越少就好了。房子盖多了,人口出生率降低了,再也不用开采那么多石头和土方。半截山终将成为历史,它像是一个里程碑,提醒人们不要过度开采。可以想像,大家以后如何给小孩子们讲述半截山的由来。
浮想联翩之际,公交车已经来了。今天终于可以去徒步了,虽然要倒几遍车,但也是值得的。我们要赶在严冬来临之前,领略一下秋日的风光。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季节,都有不错的风景。但我们经常会错过,会遗憾。
路上车辆很少,车开得很快。半截山渐行渐远,消失在视线的尽头。无数不知名的小山,正如无数的普通人,他们的命运一样值得被关注。因为这标志着文明的进程,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则是必须面对的课题,甚至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