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杂记》其一:专栏已死!视频与文字祸

专栏已死!
这是“谜一样的眼镜”于2023年2月25日,下午15时48分20秒,在bilibili创作中心的专栏投稿项中写下的话。当然,“谜一样的眼镜”明白,这句话主要是针对以年轻群体为目标用户的视频网站“bilibili”说的,更是对一个短视频时代,一个自媒体时代说的。
之所以无名小卒“谜一样的眼镜”会发表这样的暴论,主要是因为当他闲来无事翻开专栏这一分类时发现,那些大红大紫的专栏内容,竟然是一些游戏的维护或更新公告。
抱着不服输的心态,“谜一样的眼镜”便打开自己的专栏,动起了键盘。但转念一想,又不禁嗤笑起来。现在公众号类型的专栏平台多得是,其繁盛程度并不比视频平台差。在一个主打视频平台的地方发神经,多少是有些钻牛角尖了。于是,他放下手中键盘,喝了口茶便躺到床上去了。

专栏确实死了。
实际上,当我们习惯性失去严肃性的时候,当公众号的题目与图片越来越像八卦杂志的时候,当我们已不愿意再多花哪怕一分一秒去阅读一篇专栏的时候,当我们发现专栏的内容已经像现在看的这篇专栏一样毫无营养的时候。专栏就确确实实死了。
这其实是一种必然,正如上面说的那样,一个主打视频的自媒体平台不需要那些没人看的专栏,如果想表达什么,只需要把他做成视频就行。为了鼓励视频创作,bilibili配备了保姆级的一条龙服务。如果想靠专栏来表达自己,那你就应该另寻高就。毕竟,开一个公众号的成本同样很低,何乐而不为?
可我们在公众号上又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真的能在公众号上畅所欲言或与陌生人交流想法吗?可以,但很难。因为视频传播起来比一篇专栏要容易太多。这个时代,我们逐渐不需要没有图像的东西了,我们逐渐不需要没有娱乐性的东西了,因此专栏开始配上图片,开始优化自己的语言,这是专栏作者为了在大众中能存活下去做的改变。又或者,专栏作者会向后退一步,退到一个小圈子里,便一直在那里活下去。

《文字祸》
中岛敦写了《文字祸》,狠狠讽刺了那些沉迷文字却忘记接触现实生活的家伙,也对“文字”表达了某种程度上的反思。想必在孩童时,大家也都听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观点。但如今看来,这个时代要让他们吃惊了。视频与网络把现实世界传送到了另外一个公共空间内,我们不必行万里路就能看到诸多人人事事。与中岛敦担心的不同,“文字”反而是我们慢慢抛弃的东西。
诚实地讲,“谜一样的眼镜”也更愿意花时间品味影视作品,玩电子游戏,花在书上的时间少了。同样用眼睛来看,那些栩栩如生的,总是比白底黑字要舒服些。那些有声音的,总比没有的要好理解些。因此他选择开了个《白学电台》来唠嗑,而不是有模有样地写一篇文章贴在专栏里。

《镜·杂记》
“谜一样的眼镜”可能是出于戏谑的目的,才选择通过按键盘来高谈阔论一番。其实当“谜一样的眼镜”看到一个up主发表的动态中,对“低创视频”却能获取流量的现象表达愤懑时,他只觉得“乐”。想到“谜一样的眼镜”原本也是个投机取巧的人,在流行长视频的时候做低创的长视频,这才有了些观众。而如今是短视频的时代,因为形势所迫,也因为没有精力,他不再做那样的东西了。也因为他不再产出什么有娱乐性的作品,而失去了所谓的流量。“谜一样的眼镜”只是一个吊着一口气的无能遗老,相比之下,那个发表愤懑的up主则更有生命力,更高尚些。
或许正是这份羞愧推动了“谜一样的眼镜”,由于其残留的些许叛逆精神,也为了讽刺讽刺死去了的专栏,他决定写些给自己看的东西,因此才想了个《镜·杂记》的名目,写了个结构散乱,主旨不明的怪东西,打算就这么贴上去。

建议
就让他去吧!我们不需要挽留注定没落的东西。恰如图文并茂的推文取代了纯文字专栏,二倍速播放取代了原速播放。我们最终会获得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专栏”,而那个“专栏”又何必是专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