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行业动态 | 一文看懂中国肺癌早筛早诊行业

2023-05-09 09:50 作者:灵元素商城  | 我要投稿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肿瘤早筛早诊指在肿瘤进展早期及之前进行筛查和诊断,是提高肿瘤五年生存率、减轻肿瘤负担的有效方式之一。肿瘤早筛可以帮助定位能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提前获知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此来降低癌症死亡率和将来得某种疾病的风险;伴随诊断则主要用于辅助癌症诊治过程,尤其在应用靶向治疗的情况下需要借助伴随诊断实现个性化治疗。

另一方面,在早诊率提升、五年生存率改善的同时,还将有效减轻中国医保基金在肿瘤领域的支付压力。根据中国肿瘤治疗的花费核算和财政负担分析,癌症治疗医疗费用在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中占主要疾病费用的第二位。面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赤字压力,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早期癌症检测来降低治疗成本至关重要。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发病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肺癌,目前在我国早诊率低,生存情况不容乐观。若能提高肺癌早诊率,病人的生存期将得到有效提升,治疗费用也可大大降低。

肺癌的发展从早期的气道异常细胞到晚期肿瘤细胞扩散,各期五年生存率不断下降,且治疗费用不断上升。在治疗方式上,早期肺癌以手术方式为主,晚期肺癌主要通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据预估,IV期治疗的花费达到I期治疗花费的7倍左右。

目前,LDCT是国内外一致推荐的肺癌筛查手段,但LDCT检查的假阳性率高,有辐射危害及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风险。由于LDCT的检查结果需要由医师依据诊疗经验进行阅片判断,可能出现阅片判断结节假阳性的情况,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不必要的进一步影像学复查以及组织学检查虽然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量已经相比常规CT显著降低,但每年接收LDCT筛查累积的辐射量仍有可能诱发肺癌由于LDCT假阳性率较高,可能导致医师错误地建议患者进行有创检查,由此带来后续的过度诊断和治疗。

同时,LDCT筛查对于操作规范性和临床经验有较高的要求,整体来看,目前国内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较少,人力资源无法满足肺结节识别CT读片及临床评估需求大,肺结节诊疗环节效率低。

根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中国民营体检中心(门诊部资质)以及医院的健康检查人次数,以及上市公司年报,估算在民营健康检查机构任职的放射科从业人员仅有1~2万人,用以应对~400万的健康检查需求。民营健康检查机构是肿瘤筛查的第一关,人手短缺的情况将影响肿瘤筛查效率。

目前,肺癌早筛亟待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可用于肺结节识别和肺结节良恶性评估两个环节,有效提高诊疗效率并解放医疗资源。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缓解医生负荷、提高识别/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实现肺结节管理云平台,同时提高医疗资源分配效率与肺结节的管理效率。

在此前的肺结节良恶性评估方法中,CT检查和活检检查之间缺乏无创检查以辅助肺结节良恶性评估,虽然PET-CT检查较为精确,但是目前中国保有量仍较低。肺结节良恶性判断可以采取手术活检或非手术活检,但是仍有一定风险。

近年来,液体活检已成为肺癌的早诊新方向。2023年3月25日,国际上首个系统阐述肿瘤液体活检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指南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液体活检》发布。

 

液体活检技术具有克服肿瘤异质性、可多次取样、动态实时检测、微创或无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特点。该指南整合了现有多种肿瘤指南共识及经验总结,兼顾中国特色及原创性研究,旨在推动液体活检技术的研究、开发及规范应用,为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早筛早诊、伴随诊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耐药评估、用药指导及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评估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

行业动态 | 一文看懂中国肺癌早筛早诊行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