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商汤:暴戾与爱民的矛盾帝王

2023-07-20 11:06 作者:山河与江海  | 我要投稿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


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宣告结束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崇祯皇帝留下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道诏书:


朕自登极十有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


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皇帝的一生非常具有争议性,但是就血诏的最后一句来说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足以看出崇祯皇帝虽能力有限,但是还是真的想治理好国家的


是真的想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只是奈何生不逢时,可惜又可叹


而在距离崇祯皇帝自缢的三千多年以前,同样有这样一位帝王


喊出了与崇祯皇帝类似的话语,只不过此时的这位帝王


刚刚创立新的王朝,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商汤


那么商汤是什么样的人呢?


为什么商汤也说过与崇祯皇帝类似的话呢?


对于这位距离我们三千多年的历史人物,我准备从四个方面讲起:


1. 讨伐夏桀:商代的第一任帝王

2. 居安思危:勤政为民的先导者

3. 孥戮之刑:一个暴戾的领导者

4. 敬天不敬德:宗教神权的垄断者


我们先来看第一方面


一、讨伐夏桀:商代的第一任帝王


首先,说说商汤这个人


汤,商朝开国之君,子姓,名履,今人多称“商汤”、“殷汤”


《史记》中记载,商汤的祖先是“契”


“契”也是位大有来头的人物,他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帝尧的异母弟


在帝舜的时期,担任过司徒,主要掌管土地、人民


由于“契”的封地在商,所以“契”为商的始祖


关于商汤的资料呢,我们可以参考《尚书》中的《汤诰》与《汤誓》两篇


《汤诰》是商汤所发布的诏书


《汤誓》则是商汤讨伐夏桀的动员令


要说商汤这辈子最出名的事,就是消灭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夏桀是谁呢?


为什么儒家将商汤灭夏桀,当做“有道伐无道”的典型来歌颂呢?


历史上的夏桀,昏庸无道,为了博得妃子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


在治国为政的方面,夏桀更是将国家治理的一团乱麻


于是当时的百姓,喊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句口号


“时日曷丧,吾及汝偕亡!”


你这种太阳什么时候去死呢?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商汤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以亳为前进据点,联合诸侯


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商朝


在儒家思想中,商汤伐夏桀的行为为儒者所歌颂


《孟子》中,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难道不是弑君吗?


孟子回答道: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意思是,无仁无义的不配为君主,只能算做“一夫”


杀他们就是“诛一夫”,而非“弑君”


二、居安思危:勤政为民的先导者


商汤不仅打仗在行,治国也是一把好手


《汤诰》中记载商汤治理国家的时候,“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商汤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始终非常小心谨慎,心怀畏惧,不敢独断专行


要说商汤最著名的一段话,便是记载在《汤诰》中


同时也被《论语·尧曰》篇所收录的那段话


这段话跨越历史的长河,与三千年后崇祯皇帝的血诏所共鸣


无疑不是儒家思想传承不断绝的铁证,这段话就是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意思是:我作为帝王犯了错误,请不要强加到老百姓的头上


老百姓有了罪过,那责任全在我这个帝王身上


在儒家看来,作为君王,地位越高,身上的责任也就越大


君王应该作为道德模范为全国人民的表率


道德不是用来约束老百姓的,而是用来约束这些统治者的


而这,正是儒家理想中的君主,所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


三、孥戮之刑:一个暴戾的领导者


如果说前面两节,说的都是商汤的优点


那么这后面两部分,就是说的商汤的缺点


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朝,那个时期的人们蒙昧无知


他们将无法解释的现象寄托于神秘的主宰者


所以,当时的人殉、人祭现象层出不穷,各种刑罚的名目让人触目惊心


有人说,商朝的甲骨文,是带着人血的文字


足可以看出商朝的血腥与残忍


那么,作为商朝开国君主的商汤,真的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君主吗?


我们看《汤誓》中的记载,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汤誓》是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动员令,在《汤誓》的最后一句写到


“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们不听从我的命令,我就要孥戮你们,决不宽恕


那么什么是孥戮呢?


“孥”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戮”字通过篆文可以看出,他的右边是倒戈的“戈”,“戈”是一种刑罚的工具


左边则是多个象形文字的“人”,这两部分组合在一起,就是灭族的刑罚


因此,这两个字,大致的意思就是指,杀害子女、或将全族一起杀害的刑罚


由此可见,商汤亦是一个暴戾的领导者


四、敬天不敬德:宗教神权的垄断者


我们看到了《汤誓》中记载的商汤的这种暴戾


那么这种暴戾是由什么来保证的呢?


因为,如果不存在一种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原因,来保证这种暴戾的合理性


那么商朝又如何能够在这种暴戾下,持续近500年呢?


答案就是,商朝所建立起来的神权体系


通读《汤诰》与《汤誓》,我们可以看到


商汤假借“帝”的名义来发号施令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


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请罪有夏


翻译:敢用黑色牡牛向天神后土祷告,请求惩治夏桀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翻译:夏国犯下许多罪行,天帝命令我去讨伐它


商汤将所有赏罚的原因都归因于“天帝”,而自己只是“天帝”的执行者


同时,商汤又把自己称为天帝的代理人,具有不容质疑的权威


这种垄断的宗教神权,直到周灭商以后,才逐渐被瓦解


在周的统治下,天帝与人间割裂起来,天上的归天上,人间的归人间,绝地天通


商朝的人殉和人祭等残忍现象,到了西周才开始慢慢被废止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对历史的看法


有时候我会去思考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例如商汤这个人物,他有勤政为民的一面,也有暴戾残忍的一面


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这样一段历史,


阴谋家看到的是他对神权的垄断,看到的是他的驭民之术


仁人君子看到的是他的担当与勇气,看到的是他所讲的“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我们很难用几个词语去给一个历史人物定性,或者去给一段历史作出评语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历史的河流中,不断的扬弃过去,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因此,如果要给历史赋予一个意义,我想应该是这样:


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重复或遗忘,而在于深刻地理解和反思


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盲目地崇拜或否定,而在于客观地评价和借鉴


历史的意义,不在于消极地顺从或抗争,而在于主动地传承和创造


历史的意义,不在于孤立地自我或他者,而在于互动地沟通和协作



商汤:暴戾与爱民的矛盾帝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