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15)

2023-07-03 09:21 作者:方州基业  | 我要投稿

51    窗

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一个部件,它除起到分隔、保温、隔声、防水、防火等作用外,主要的功能是采光、通风和眺望等。窗由开启部分和非开启部分组成,有平开窗、推拉窗、旋窗等几种形式。窗的大小尺寸一般根据采光通风要求、结构要求和建筑立面造型要求等因素决定。窗按材料分有木窗、铝合金窗、塑料窗、钢窗等几种。由于保温、隔声的要求,窗分为单层、双层、三层窗,北方寒冷地区多采用双层窗。窗玻璃厚度与窗扇分格大小有关。分格面积较大的窗,应选用较厚的玻璃。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玻璃还可选用磨砂玻璃、压花玻璃、夹丝玻璃、钢化玻璃、彩色玻璃、镀膜玻璃、中空玻璃等。窗的形式在建筑立面造型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满足窗的使用要求基础上,对窗的大小、形状、位置进行合理设计是搞好建筑立面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


52   门

门主要起对建筑和房间出入口进行封闭和开启作用,有时也兼通风或采光等辅助作用。因此要求门开启方便、关闭紧密、坚固耐用。门的形式有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折叠门、转门、上翻门、卷帘门等多种。按其组成材料分木门、钢门、铝合金门、塑料门、钢木组合门、玻璃门等。门的位置、数量、大小、形式和材料选用主要由使用和安全防火等要求决定。门的位置和开启方向的设计会影响人的使用和家具布置,尤其在住宅等居住建筑中更为重要。手动开启的大门扇应有制动装置,推拉门应有防脱轨的措施。双面弹簧[门应在可视高度部分装有透明玻璃。旋转门、电动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普通门。开向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台的疏散宽度。


53    楼梯

多层建筑中作为垂直交通之--的建筑构件,它由连续的梯段和休息平台和围护栏杆所组成。人流较多和超过一定层数的建筑,一般设有自动扶梯和电梯作为主要的垂直交通,但在这种建筑中也应设置楼梯。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一般楼梯的宽度按每股人流宽0.55+. (0~0. 15) 米的人流股楼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

人流。楼梯在改变方向时,其平台扶手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每个梯段的踏步数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米。楼梯净高不应小于2.2米。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米。靠楼梯井一侧

水平扶手超过0.5米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米。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住宅共用楼梯最小宽度为0.25米,最大高度为0. 18 米。2.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最小宽度为0. 26米, 最大高度为0. 15米。3.电影院、剧场、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最小宽度为0.28米,最大高度为0.16 米。4.其它建筑楼梯最小宽度为0.26 米,最大高度为0.17米。5.专用楼梯是为某种专门目的设置的楼梯。如复式住宅的户内楼梯,供专门]疏散用的封闭楼梯问、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等。(1)住宅户内楼梯最小寬度可做到0. 22米,最大高度为0. 20米。(2) 封闭楼梯间一般应在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12~18 层单元式住宅、不超过双层的通廊式住宅中设置。封闭楼梯间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②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开向疏散方向。③梯间的底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与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④疏散用的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能改变。⑤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⑤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分另0是住宅1.1米、医院1.3米、其他建筑1.2米。(3)防烟楼梯间应在一类 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以及19层以上单元式高层住宅和11层以上通廊式住宅中设置。防烟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或阳台、凹廊等。②前室面积大于6平方米。③前室应设防烟、排烟设施。④通向前室和梯间的[ ]应设Z ,级防火门,并开向疏散方向。⑤前室内不应设烧水间、可燃物贮藏室、可燃气体管道、易燃或可燃液体管道和影响疏散的突出物等。(4)室外楼梯一般可作 辅助防烟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90厘米,倾斜度不应大于459,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米。室外楼梯和每层平台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在室外楼梯周围2米处以内不应开设其他i ]窗洞口。楼梯按材料分可为木楼梯、钢楼梯、钢筋混凝土楼梯等。按形式可分为单跑楼梯、双跑楼梯、多跑楼梯、弧形楼梯、圆形楼梯等多种。




建筑设计基础理论(1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