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一个只属于那时的我的故事

2019-05-02 14:08 作者:ANKO--安可  | 我要投稿

灰云,荒野,破败的小镇,孤独的铁道,荒废的车站,以及高耸的,遥不可及的巨塔。这些似曾在梦中相遇过的景象,在凄婉的小提琴声中,述说着那份孤独,寂寞,和飘渺的梦…如果谈到不敢二刷的作品,或是象征经典的《CLANNED》《A.I.R》……,或是感情细腻的《四月是你的谎言》《未闻花名》……,或是“青春三部曲”,“黑暗三部曲”……,不再敢二刷的作品确实数不胜数,但是,新海诚的早期作品《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对我而言,却有着另一丝一直难以释怀的情感,或许,只有那时的我,才能读懂那份孤独。

南北分治的架空世界,仓促的剧情,混乱的时间线,幽邃的故事暗示,导致《云之彼端》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许多人根本摸不着头脑,直呼“看不懂”,甚至有人总结“就是三个人造了一架飞机的故事”。但是,对于一个当时成绩正走下坡,因为个人问题被班级仇视,孤立,不敢向他人吐露内心,一直在他人面前掩饰自我的男孩眼里,这个故事真的就这样简单吗?

压抑的画风,永远灰蒙蒙的远景,各种景象,以及那首贯穿全片的小提琴曲,永远刻在了我的脑中。故事的发生地,一座匪夷所思的,荒废的火车站,以及他们的目标——北方的白色巨塔,可以肯定,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梦到过这个场景。从头到尾,整部电影都充满着令人窒息的压抑,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

巨塔,与废弃的车站

孤独

在泽渡佐由理的记忆中,还有两处重要的意像,一个是空荡的,废弃的校园,一个是无数的“塔”,她似乎被什么力量约束在这里,约定?守护?但这些意像都表达着一个共同的情感——孤独。

仍记得藤泽浩纪在东京学习生活的片段,那段剧情,画面几乎接近黑暗,几乎看不到一丝光明,压抑得令人窒息,我曾经一直不知道这份压抑到底来自何方,为何会令我如此悲伤,后来,当看到一段摘抄评论“‘在这座三千多万人居住的大城市里,仔细想想,我想见想说话的人,却一个都没有’这正是新海诚所想表达的孤独吧”那一刻,我才顿时明白我为何想去哭泣。当时,我的内心,正活在一片灰暗之中。

逝去

《云之彼端》的故事是在回忆中开始的。在故事前期,即主角三人的中学生活时,总有一种飘忽不定的虚幻感,大量的黄昏,阴雨场景,都在暗示着美好的回忆终将离去,只剩下一座废弃的火车站,耸立的巨塔,只留下佐由理的小提琴琴盒,制作未完成的飞机,以及那个遥不可及的梦。

“也许我所失去的,正是我生命中绝不该放手的东西”


在“救女主”和“救世界”(当然没那么夸张)的抉择中,新海诚选择了后者,而且是以浩纪舍弃与佐由理的一切为代价。结局看似“既救了世界又救了女主”,其实不然,早在开头,中年时期的男主孤零零地站在那座废弃的火车站前,望着那片已经没有了巨塔的天空。一切都暗示着,当“塔”被击碎的那一刻,当佐由理苏醒的那一刻,一切都结束了。“即使世界上没有了那个约定的地方,但是从现在起我们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看似完美的结尾,但我认为,这句话是在暗示着,联系着他们的记忆已经消失,他们不再互相依托,走向了属于各自的生活。

“两个人走在一起久了,就像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因为放弃这么多年的时光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许生命中会出现你爱的人,但那终归是过客,你还是会牵着你的左手或者右手一直走下去。幸福有时候真的与爱情无关”

飘渺的梦

那个遥远的日子,我们许下了无法实现的约定”正如标题——约束之地。那座巨塔,正是他们心中的约定,那似乎永远不可能的约定,因为到达了那里,就意味着失去。

在距今已经很久远的那一天,我们就约定好了重逢。我知道,我会找到你

随着白色飞机的离去,梦也随着飘散,只留下了废弃的火车站,孤独的铁道,以及那首凄美的曲子。

废弃的火车站的上空,再也见不到那座巨塔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我不敢,也不会去看第二遍,至今,我仍未打开《云之彼端》小说板的塑料膜。我的那段灰色时光,至今回想起来,总觉得是独立于我的一段记忆,那个孤寂的我,似乎跟如今积极乐观的我,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因此,我很清楚,只有那时的我,才能读懂那份压抑,才能为之哭泣,或着说是为我哭泣,那是一个,只属于那时的我的故事。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一个只属于那时的我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