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如何学习

❤️~❤️~❤️~❤️~❤️~❤️ 一直以来我似乎误会了一件事——以为自己讨厌学习,但是从假期里短暂学习《政治学通识》这本书的经历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我实际上是很享受自主学习过程的视觉型学习者,换言之,我适合观看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而非蹲在教室里听讲;我更习惯于在人少的地方学习,因为学习在我的潜意识里是一件私密事;我学习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不得不应付的学校考试,但是还有一部分是自驱力——我真心对对我所学的部分知识感兴趣——这可能是我还能上个普本的原因。 对于我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我会积极地自主学习,并不满足于老师从指甲缝里漏出来的那一点点东西;对于我讨厌的领域,我勉力而为也很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了。 总结起来,我的学业真可谓是成也自主学习败也自主学习。 对我来说,兴趣学习最大的弊病在于它帮我养成一种狭隘的思维方式——比方说,我一度对政治一无所知却迷之自信,认为自己了解一切,政治这种“虚伪”而“微不足道”的东西根本不值得我花心思学习,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可悲的政治文盲,甚至读不懂一本影射苏联“极权”色彩(虽然有的书上说苏联是威权主义)的小说。
当然,准确地讲,这不是兴趣学习的弊病,是我的错误。我不应该在未能充分了解一门学科以前就妄下定论,以为自己对其百分百不感兴趣;我不该把兴趣单一地理解为对我有娱乐价值,因为娱乐的尽头是无限空虚,而思考——能引起我思考的事物,才能给我真正的自由;我不该拒绝反思,不该固步自封……
学习正如法律关系一样,既分横向,也分纵向。
横向学习中,各学科的知识都有接触的必要,即使你在开始阶段对其兴致缺缺,否则你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缺乏常识的“常识性文盲”
,比如我
;纵向学习则是横向学习基础上的延伸,大学的专业以及此后的高等教育就有这种意味。看起来我们的教育系统是很注重通识教育的,从小学到大学莫不如此,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依旧是个人感受),恐怕并不理想。这就是说,
建立常识光靠坐在教室里当乖宝宝(误)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阅读,需要讲座,需要真实的新闻报道,需要更多的“他山之石”…… 2023,与诸君共勉!(假装自己有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