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口袋公园+”的城市微更新模式

2023-03-06 16:15 作者:城市设计联盟  | 我要投稿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是uda123123@163.com


引子


每一个城市边角都是被遗忘的城市印记...


城市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市场饱和,更因计划性欠缺以及其他客观因素,让城市更新面临新的问题。大量的小微空间被忽视,逐渐成为城市的消极空间,或是社区里的杂乱空地,或是立交桥下的空间。这些空间原本可以成为城市的瑰宝,但却被荒废和浪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都市更新集团发起的CBC口袋公园计划,是以城市小微空间为载体,以口袋公园为抓手,进行城市功能补短板、增强城市活力的城市微更新计划。通过CBC集群设计量身定制口袋公园针灸式改造方案,我们相信,只要给这些小微空间一点点关注和改造,它们就会成为城市的亮点,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背景下,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强调城市更新行动中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鼓励城市微更新。



这也意味着整体性规模更新的、传统“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更新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渐进式、小规模的“城市微更新“。
城市微更新既是空间改造,也指向市民生活方式的重塑,对社区空间、文化遗产、口袋公园、街边装置等“城市微更新”,通过一系列“微更新”项目的积累,以小修小补代替大拆大建,以细小变革带来巨大变化,改善民生,提升市民幸福感。



01


口袋公园之于城市微更新



去年7月,住建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要求推动口袋公园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 杨宏毅:目前,受空间限制,城市内建设大型的综合公园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打开围墙等方式建设“口袋公园”,是补齐城市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等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分布不均衡等短板问题的重要措施。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它是对城市中未利用地和再利用地的空间活化和提升。


口袋公园主要特征分为:规模小、功能专、距离近、空间活、效率高等特征+;

口袋公园使用类型分为:居住型口袋公园、商业型口袋公园、校园口袋公园、办公区口袋公园;

根据常见布局位置分为:街角、街区中部、跨越街区等不同的类型。



02

口袋公园建设难点

         全国目前已经改造和建设的口袋公园近3万座,这些口袋公园不仅改善城市环境,也提升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但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

1.缺乏特色,主题单一

2.城市文化元素不够

3.口袋公园分配不均

4.缺管理、无运营


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要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创新设计,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加强管理和运营,使口袋公园成为城市的亮点,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人民网也发布文章—人民来论:“口袋公园”不能一建了之。文章提到口袋公园”虽小,但管理难度并不小。这就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品质。有些“口袋公园”建了但老百姓不满意,究其原因是由于重建设、轻管理导致。



03

探索“口袋公园+”的

微更新模式


针对在口袋公园建设中所暴露出来的包括无特色、无文化、无运营、一建了之等问题,CBC探索“口袋公园+”的创新模式,通过对空间针灸式集群改造,结合“口袋公园+”多种主题多元业态的策划运营,盘活城市“死角”,赋能社区空间,焕发城市活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口袋公园+” 的可能性:

口袋公园的建设要以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感受为本。口袋公园尽管是烘托城市主景观的配角,却是居民生活的主角,口袋公园结合周边市民需求和环境配套,以口袋公园+各种可能性,它可以是:


口袋公园+文化印记

口袋公园+户外运动

口袋公园+社群社交

口袋公园+儿童乐园

口袋公园+城市菜园

......


这些不同主题的口袋公园,不仅仅是景观空间的呈现,更是有相应业态活动的可持续可运营之地。每一个主题可能会有交叉和交集,但是每个口袋公园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侧重。这些侧重点为之后的空间设计和可持续运营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一系列的“口袋公园+”都是城市里一个个小确幸、小美好。




口袋公园+文化印记


口袋公园和文化的结合是比较宽泛的一个命题,如果要深入探讨口袋公园和文化的结合,需要挖掘的不仅仅是城市的文化底蕴,还包括地块所在的街道、社区的历史文化。尤其需要了解周边居民对这块地的打造诉求、对这块地的文化期许以及记忆承载。

上海嘉澜庭口袋公园。这个公园充分结合了上海徐汇区永嘉路的弄堂文化和风貌。309弄原本条件比较差的老式弄堂被拆除,打造成为一个“兼具私密感和领域感的开放空间”,形成道路提升中的空间延伸点,辐射范围针对周边3~4个居民区、数千户人家。这个公园的建设是以周边居民的需求和文化为出发点,通过挖掘地区的历史文化来实现的。这种方式既能保留地区的文化底蕴,也为居民提供了宜人的休闲环境。


这个公园是一个四周环绕开放式走廊的小广场,包括休息区,展览区和咖啡厅。主广场是在一个18米乘40米的长方形场地上,除了北侧的永嘉路前场空间和南侧的隐蔽服务空间,其他部分都只是一个嵌在密巷中的方形空院。口袋广场似乎处于等待填充的空白状态,留白空间为日后活动举办赋予了更多可能性。


弄堂文化里红色印记:慎成里的弄堂,是衡复风貌区诸多红色印记之一,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名为“初心回澜”的情景剧艺术党课在这里上演,除了区域内的党员观众,也与周边居民不期而遇。

弄堂文化里复古摩登

“口袋公园”邂逅复古摩登,居民复刻“弄堂辰光”通过弄堂里的市集、弄堂电影放映、弄堂里的便民服务、弄堂里的口袋咖啡等多种活动业态再现上海复古摩登小资风貌。


黑胶唱机里传来的爵士乐营造出浓郁氛围,以“爱的故事”为主题的便民市集为街区带来活力。启动“红蕴天平·弄堂辰光”便民服务体系,培育和构建社区便民服务的公益生态圈。



一个关于爱的主题,让来到这里的人们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爱情故事,分享爱情故事可以领取一朵玫瑰花,浪漫氛围引得情侣驻足,纷纷写下自己的爱情故事。

夜幕降临,口袋公园的还会举办露天电影。放映关于爱情的《火树银花》《街角的商店》老电影。电影的放映,紧邻公园的居民,也会把自家窗户打开,饶有兴趣地在家里观赏电影。

在市集里,平路街道配送的便民服务备受市民喜爱,服务包括小家电维修、量血压、测血糖、手机贴膜、衣服缝补等,通过市民的口口相传,引得不少市民纷纷来此体验。

“口袋咖啡”“周末集市”“社区共治”的一方活力天地,街道作为广场的使用方,策划引进了一家咖啡馆,在预留的辅助房开张,店长将其命名为“口袋咖啡”。



如今嘉兰苑这座“口袋公园”已成为慎成里居民的“公共会客厅”和“家门口的好去处”,充分唤起市民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新年伊始,天平路街道开展“鸿运天平·龙塘晨光”便民服务月系列活动,将社区风貌与居民烟火相结合,打造 内容丰富、辐射力强的便民服务矩阵。

——

擦亮城市边角,打造城市文化精神空间


口袋公园+微菜园


针对现在城市狭闭的空间和高强压力的社会环境,将城市的小微空间打造成家门口的小菜园也是现在很多口袋公园的打造方式,这种口袋公园需要形成一个由居民“主动参与、自我管理”的社区共治城市菜园,这种口袋菜园可以培养居民热爱生活、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的理念。
如TÉLUQ 大学的花园社区自主运营的城市微菜园:TÉLUQ大学凭借土地美化、积极进取的员工以及与 SQUAT Basse-Ville 组织的合作关系,他们于 2017 年从Mission Jardins Urbains获得财政援助,在市中心建立了一个菜园。

每周,TÉLUQ 员工都会在一位园艺师的陪同下协助完成维护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平日里工作紧绷的神经也得到了充足的放松和治愈,人们也乐于沉浸在这个过程中。


SQUAT Basse-Ville 不仅是城市中心的美丽空间,而且还捐赠了新鲜蔬菜收成的厨房,温暖人心的项目之一就是为离家出走或无家可归的年轻人提供住宿和服务。

——

培育公共精神的持续发展的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户外运动
如何让口袋公园成为家门口的健身房?我们可以结合户外运动和社区全龄段人群的需求,让人们出门就是健身空间。居民在这里可以享受自然呼吸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和释放。我们的口袋公园不仅要满足年轻人的动态活力体验,也要满足老年人静态养身的需求。
深圳市中心的One Base万科运动社区。

目的是打造一种多元灵性的开放性社区,与周边实现互动和互补,与市场的全民健身计划推动落实相结合,不仅面向深圳创新、年轻世代,也回应应社区内在功能需求。


打造色彩丰富个性鲜明的特色运动场。


年轻为表:运动场超脱常规功能,回应新生代人群对更高颜值、更深探索、更强互动的追求,营造更“轻”、更“绿”、更“嗨”的公园。在园区融入周边稀缺的功能场地,让滑板、街舞、BMX、篮球等偏年轻属性的运动文化有了极佳的体验场地。

社区为里:从实际到访人群情况来看,社区家庭仍是项目的核心,而场地的IP 形象及高饱和度色系的场地营造,除了代表年轻,同样也和家庭亲子兼容,可谓一石二鸟。“表”、“里”呼应项目的年轻形象与社区内核,达到了引流和形象打造的双重效果。


在这方面,国内外有很多针对全龄段人群打造的的口袋运动场,为了满足青年人融入滑板、攀岩、篮球等偏年轻属性的运动文化场地。针对全龄段和残障人群配置“适老化”健身器材、残障人士“康复”场地和亲子运动单元。





口袋公园+户外运动少不了的是可持续性运营,这个需要社区方和居民充分的参与,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组织面向全年龄段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趣味运动会,为城社区邻里提供运动、社交、玩耍的空间。
——解锁家门口的运动场,让全龄段畅想健康生活

口袋公园+社群社交


社交对社区居民来说非常重要和必要。通过邻里社交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建立信任,拓展社交圈,拓宽视野,所以口袋公园的社交属性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针对社区居民的具有社交属性的口袋公园是什么样的?应当是通过口袋公园式的场所,让居民和来访者在这里停留,相互致意;让思想在这里碰撞,自然形成一个可以汇聚众多人群的多元化社区。


如杭州武林里口袋公园


武林路,是杭州市中心的核心黄金地段,既有精贵的学区房,也有老旧小区,居住着习惯了城里生活的老人,停车也不是很方便。武林里口袋公园位于武林路孝丰路口,3000平米的一块螺蛳壳里汇集了仁-社区美术馆、联合办公、朋克养生、微型社区商业,以及社区花园。



小口袋大惊喜,无社交不街区,以小广场联动周边空间形成具有商业运营的口袋公园空间。主要客群是积极奋斗、热爱生活、懂欣赏并愿意链接不同的周边活力人群,同时还针对周边社区居民。


充分利用场地内部的院子,让它成为项目各空间部分、各参与人群的链接枢纽。


兼顾社会公益与商业收益


通过社区美术展览和社区多元化可持续性的活动植入,吸引年轻人融入社区生活,通过项目的在地性、多样性及包容性的打造和强化,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了社区韧性的提升。


举办武林里社区音乐会
面对口袋公园周边的工作者,包括商户经营者、活跃度的社区居民吉文艺人群、社区工作人员、游客及消费者们的社区音乐会



武林里口袋公园社区农园共建:武林里邻里农园
邻里农园线下种植会:邀请社区志愿者一起来亲手共种一棵小番茄。参与者们一起品尝美味、一起庆祝丰收的喜悦。通过社区营造,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邻里农院的搭建中。
邻里农园从最开始的荒废地,逐渐成为杭城市中心的社区共建花园,在社区多方共建努力下,一步步的共建改造更新。同时也完成了基础种植的搭建。这些都是共建、共享的成果。



不定期举办具有年轻人社交属性的活动,如去年在武林里口袋公园举办的万圣节魔法市集,不少年轻人身着万圣节怪诞装扮,市集上售卖着万圣节主题小物、还有占卜摊位等。

——

打破邻里社交壁垒,唤醒有温度的邻里街

04

CBC开创“微更新ⅹ口袋公园”的城市微更新模式


CBC口袋公园计划,通过“微更新ⅹ口袋公园”以小切口大成效、小口袋大民生、小变革树标杆实现“画龙点睛”的城市风貌整体提升,即品质提升补短板、“新场景”激发城市活力、生态宜居,增进民生福祉。
CBC整体策划

通过CBC整体性的策划,我们可以构建更多“口袋公园”使用场景,塑造具有识别性的城市IP。以产业思维策划内容,每个口袋公园都将有一个主题,通过多元化业态打造可运营可持续性发展的口袋公园,不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社区、社群活动,汇聚人气,构建更多“口袋公园”使用场景。


CBC独家顶尖产业资源库都市更新集团以口袋公园为空间载体,联合多门类文化艺术品牌等头部资源,共同探究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交融共生的当代生活方式。同时,口袋公园也是年轻人的创意空间,聚集具有创新文化艺术理念的年轻人,以生活作为底图,打造多样的生活方式。


 CBC常态运营工作方式作为城市文化艺术格调的引领者,CBC口袋公园计划采用常态化运营工作方式,扎根一个城市,让每一个口袋公园都是城市的一个魅力打卡点、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集结地,更能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休闲空间,持续赋能空间,带动城市更新。


“口袋公园+”的城市微更新模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